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媒体札记:“探母”风波

时间:2012-07-19 10:09:22  来源:FT中文网  作者:

一、其凤探母

周其凤已经从地上爬起来了,围观的人们还在争执。

值得这位北大校长欣慰的是,在微博论坛上的嘲讽经久不息时,今天有多家报纸发表评论,为他那一跪撑腰。

《京 华时报》由刘志权撰文,认定周其凤跪母祝寿是“一则本不该有争论的新闻引发了争论”:“老人此举,正该是大力赞扬的例子,为什么会引发不同的声音呢?只因 为,他是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网民的批评,除了针对周其凤本人的高调,其实也是宣泄对目前高等教育体制的某些不满。”

但作者愿意就此劝解一声,“无论周校长平时的作为是否‘高调’,无论对其平时的言行是否认同,这次,那些下意识地指责他长跪拜寿的行动‘作秀’或者 说‘肉麻’的人,的确是错了”:“认为‘作秀’的人错了,是因为我们相信血浓于水的亲情。在母亲面前,周其凤只是一个儿子。儿子对90岁母亲的那一跪,完 全符合中国的伦理俗常。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将对其观念的不满,轻率地转为猜测其炒作,这是典型的舆论暴力。”

“认为‘肉麻’的人也错了。国人向来羞于表达感情,因此,中小学教育鼓励孩子告诉父母‘我爱你’,倡议孩子为父母亲洗脚等,都是旨在鼓励爱的表达。我们一直感慨世风不古,而面对周其凤这率真的一跪,却嗔之‘肉麻’,究竟谁该反思?”

在他看来,该反思的当然应该是“典型的舆论暴力”,是他们“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将对其观念的不满,轻率地转为猜测其炒作”。学者王刚桥也从 《京华时报》昨日报道中那句“很多家长都拿这件事来教育孩子要孝顺长辈”获得信心,愿意相信“周其凤拜寿”在当地已传为美谈的真实性,今晨通过《新京报》 强调《尽孝道无关“北大校长”身份》:“在北大,周其凤是校长;回到老家母亲身边,他就是一个儿子。为母亲拜寿,是所有儿子的义务。北大校长当然可以批 评,但批评者最好能分清公域私域。”

针对质疑者最重要的线索,即“有‘记者’前去采写报道”,王刚桥认为在没有弄清事实之前以此为据指责周其凤“高调祝寿”近乎“有过推定”,而且确有 些“过”了:“据媒体报道,这些图片是一个叫‘老锣’的网友自己被感动后主动发帖的。既如此,就不是周其凤的‘高调炒作’。说实话,这样一个私人的举动, 稍微动点脑筋就能判断出,这不可能是什么自我炒作。”为了证明自己并非因为北大校长的身份而出言相护,这位学者事先声明“对周其凤先生在公共领域中的某些 言论,也不尽赞同,甚至对他有些观点还持完全相左的态度”,但他更愿意强调:“仔细察看批评‘周其凤拜寿’的言论,多数都在‘指东打西’。周其凤作为北大 校长的一些言行,以及北大近日的一些非正面消息,都被‘打包’在对周的质疑之中。这更像是一次‘连带伤害’的事件。”于是,他劝告那些批评者“分清公域私 域”:“周其凤作为公共名人,网友也有权监督其私事。只是这私事本身无从指责,又不曾因私事而影响北大,那就不必拉郎配般地‘为批评而批评’了。”

新华网已经把《中国青年报》上那篇头条评论《“作秀”的莫须有指控和话语暴力》的标题改为“说‘北大校长作秀’完全是一盆污水”,在首页加以推荐。 作者自然是曹林,他斥责那些针对周其凤跪拜行孝的批评“很多实在算不上正常的批评,而是缺乏基本人情和善意的恶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作为游子的周 其凤跪拜在慈母膝下痛哭流涕,网众却因为种种情绪和偏见而在一边扔砖头——这样的恶评,对周其凤是很不公平的,更伤害着这个社会的善心和善意。”

虽然今晨《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仍在通过微博声明周其凤 所遭遇的联想式追究“对公众人物,特别是对北大校长来说来说算不上出格”,但这一回似乎是曹林反而站在了“民意”的对立面,他替周校长反驳那些“回家时还 带这么多记者”、“在大庭广众之下跪拜和痛哭,带着浓厚的表演意味”的指责:“情到深处,不能自禁,这是人之常情,如果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这么做,一定会 让很多人感动,为什么换成北大校长,就不被理解了呢?还有人说,周其凤应该预期到此举会引起争议,跪拜本就是情之所至,而非周密计划,哪里能想到那么多? 我们都是人,都有父母,也都将为人父母。面对这样的尽孝,为什么不能将心比心,用善心去感受,而非要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和质疑?当那毫无原则的、盲目的怀 疑病和仇权病在这样的场景中爆发时,能看到它的丧失人性。”

显然,这位《中国青年报》评论员对同行们的行为颇有不满:“我感到对周其凤很不公平的是,很多媒体一边围观他的跪拜,围观他情不自禁的痛哭流涕,窥 探他的家事私事,一边批评他在媒体前作秀表演——伤害了周其凤,还一笑而过;消费了周其凤,还骂他是表演。公正的旁观者,无法容忍这样的无良逻辑大行其 道……很多时候,‘作秀’这盆莫须有的污水泼出去后,当事人就被污名化了。公正的舆论,不应该动辄以这种‘莫须有罪名’的大棒为武器,让公众批评变得弱智 化、简单化和标签化。”

“收回那些恶评,收回那种阴暗的思维吧,在那自恃正义的话语暴力下,人情和人心被击得粉碎”——同持此论的还有《成都商报》那篇《周校长跪母为何闹 出“孝题大做”尴尬》、《华西都市报》《“校长祝寿”无需看客式的棒杀》。《新华每日电讯》由特约评论员张恒针对那些猜测“这是在养老金不能承担国人养老 问题时,周其凤配合政府搞的一场提倡‘养儿防老’的宣传”而叹息:“当我们不相信某件事情时,就为其寻找一个更荒诞、更令人啼笑皆非的解释。为了这种解 释,人们会在凤毛麟角的信息中,寻找为自己理论支撑的任何细节……对这一出‘其凤探母’戏码,我们只是个围观者,但戏终幕落,我们更应该反思、讨论的是, 是否如周其凤一样,我们在钢筋水泥丛林里走得久了,以致找到孝道亲情那条老路,竟如此困难。周其凤的下跪拜寿、拥母哭泣,或许并非是最好的表达,却也不是 最坏的一种,因为他毕竟踏上了回家探母的路。”

“常回家看看”——此时,《人民日报》回忆起了之前那则立法敬老的新闻。绕过有关“谄笑”或者“北大堕落”的浑水,在今日头版以“‘校长跪母’与 ‘尽孝趁早’”发表短评,将“孝道”进行到底:“周其凤所表达的不能尽孝的人子憾恨、母子情深的往事回忆,却是真情流露。许多人由此扪心自问:我们尽孝道 了吗?”

当 然,嘲笑者也并非无力反击。在“北大校长跪祝母亲九十大寿”的陈述性标题下面,《都市快报》摘录网友两段论,即“做儿子你要常回家看看,做校长你要对得起 北大!”同城《钱江晚报》版面上,朱四倍也获允奉劝周其凤一句“秀大孝之道,不如守大学之道”:“舆论的强烈关注,有各种各样的复杂意味在内,在反映出 ‘立场不同、观点不同’的同时,恐怕也有对‘北京大学校长’更多期待的意思在内,而不是仅仅用‘孝子’来要求‘北京大学校长’。如果‘北京大学校长’仅仅 是‘孝子’而不是公众期待中的‘北京大学校长’,那么,我们的困惑还不一目了然吗?”

这也正合新浪新观察专题编辑之意。承继昨日腾讯专题,这家 门户今天也来分析“北大校长跪母为何引起如此争议”。在用导语强调“北大校长、副部级职称,在这样的身份之下,任何一个举动都没有绝对的个人行为。而这就 更需要其能够自律、自重,经得起公共价值观的考量”后,结语更赠言:“作为孝子,周其凤跪母祝寿,令人动容。但作为北大校长,周校长似乎可以做得更多。”

二、邻居刘洋

名人是非多。“神女”刘洋在天上时被用来与引产孕妇的悲剧作对比,回到人间敬礼完毕,却又被印上了小区业主们用来维权的横幅。

家乡的《郑州晚报》昨天发表《业主“智慧”维权火爆网络,开发商微博致歉赢得赞誉》,介绍了这个“刘洋,别回家,家里没水没电”条幅的来龙去脉。根 据报道,刘洋父母所居住的天伦琥珀名城遭遇停水停电,业主们以“刘洋”为关键词打出上述条幅以求维权。微博用户“慎独小猪”7月12日转发来自大豫网的相 关图文后,更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天伦集团董事长张瀛岑在17分钟后发出道歉微博,“下午一定把电送上。物业会向每户补偿500元聊表歉意。”,一小时 后再补一句“另外,刘洋家有电,刘洋父母今天也回来了,大家不用担心。”

根 据通报,在当天下午3时前,琥珀名城的电已送上。但是,这桩维权事件并未到此结束,因为《郑州晚报》在3天以后决定要表扬一下张董事长:“此次停电事件的 讨论矛头,从天伦集团扭转到了小区的名人效应上。而天伦集团的火速道歉并赔偿,也赢得了相当多的赞誉和认同,一些业主也被张瀛岑的诚意所打动。”

可惜,河南以外的媒体不这么想,他们更愿意在今天发表的是叹息:“这样的‘幸运’,对盛夏中的其他电力用户而言,估计是无法复制的绝版。因为,刘洋只有一个。”

《扬子晚报》头条评论《人人都想和刘洋家做邻居》,获新浪重点推荐。作者邓海建就此总结“名人好说话”背后两个悖谬的逻辑:“一是公平的弹性太大, 名人一个理,凡人一个理,而且还是反正咋说咋有理;二是社会资源自觉不自觉地吸附于名人身边,哪怕是一人得道,也必得鸡犬升天——这种失衡的配置法则与名 人本身可能无关,却是社会趋利冲动下的某种明规则。”

《钱江晚报》亦认为这个17分钟后马上发布的道歉却让人“难以释怀”:“在道歉的第二条微博上,张瀛岑特地提到‘刘洋家有电,刘洋父母今天也回来 了’。这应该是三条道歉微博的最大亮点。刘洋是航天英雄,如果刘洋家没电,这罪过可大了。业主们很聪明,没有在横幅上写上‘琥珀名城的业主们,别回家,家 里没水没电’。写了一个刘洋,便轻松抵过了几百户业主的分量。如果没有刘洋,也许业主们的家里也会来电,但有没有可能收到董事长的亲自道歉,真不好说;有 没有可能收到500元的经济补偿,更不好说。”

“刘虽然是大姓,但不是每个人的邻居都正好是刘洋或者刘翔”——这样的感慨思路同样体现在搜狐首页专题中:“‘超国民待遇’这个词的红火原本跟三个 群体密切相关:外国人、外企和官员。前两者在中国往往能享受到中国人和中国企业不能享受的优惠和优待;后者则在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让普通老百姓望尘莫 及。与这几个群体相比,近来涌现的一些明星、专家甚至航天员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报道则更是刺痛了公众的神经,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分化。”

说起来,《东方卫报》昨天用封面总结“VIP超国民待遇” 还是有点早,因为他们只等到了新华社著名摄影记者唐师曾、明星谢娜在分别失窃背包和航班延误后的新闻,抱怨一句“假如你在深圳丢包,破案会不会给你成立专 案组;假如你的航班延误,国航会不会给你单独道声歉”。而今天的搜狐编辑就有了更有力的证据,用来说明“超国民待遇”背后是缺失的正常国民待遇:“名人效 应让‘不光彩’加倍传播,相关部门怕的就是这些;一些部门选择性处理有趋炎附势之嫌。”编辑们就此发出警告,“这种发展趋势带来的阶层断裂、贫富分化等负 效应,却是非常可怕的。如果但凡有些权势的人都享受到了‘超国民待遇’,社会又将被权力、金钱的刀锋割成更多的阶层,而那些最底层的人享受的无疑是最最 ‘普通’的国民待遇,甚至低于平均水平的国民待遇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