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美国的中国留学生

时间:2011-12-09 12:15:04  来源:译言  作者:
最近有很多关于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讨论。在纽约时报和美国高等教育纪实报发表中国难题“——这一篇关于解释中美学生为何在相处方面不甚愉快的文章之后,网络上的评论漫天飞。

 

外交家上的三个博客也针对此事发表了看法。第一篇是将雪芹(我以前深圳中学的老师)的文明的坍塌,他将中美学生之间紧张的关系定义为不同价值观,规范以及世界观间的冲突和回应。KevinSlaten如何帮助中国学生,中给出了几个方法以帮助中解决这个问题。读完这些讨论后,我觉得作为一个在美的中国学生很应该给出我自己的观点。

  最近有很多关于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讨论。在纽约时报和美国高等教育纪实报发表中国难题“——这一篇关于解释中美学生为何在相处方面不甚愉快的文章之后,网络上的评论漫天飞。

我目前是一名伊利诺斯州的大二学生,那里有大学超过3000人来自中国的学生,占到了留学生的三分之二,是在美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地方之一。

就个人而言,我跟中国同学和美国同学相处的都很好,但是校园里的绝大多数中国学生的情况不是这样的。我跟我的中国同学谈话时,他们总是带有偏见的看待他们的美国同学。有的人告诉我说,从美国人看玩笑的方式来看,他们认为他们很傻。(关于奶酪的笑话是个谜)。

当然,一小部分人会爱上美国文化。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讲,他们的跟美国人同伴的不合一直有增无减。

Slaten先生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帮助这些不满的中国学生,包括吸收学生进入学生会更关系学生的选举,以及强化英语计划。这些办法都由我们学校予以实践:我们有一个部门是专门用来帮助留学生以及大多数的以英语作为官方第二语言的非英语国家的学生。虽然本意不错,但是通常每什么作用。

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不参加学生组织的原因是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团体——他们的中国学生圈子。

当然,如果华人申请人能通过面试独立的被审核的话,那当然很好。但是,正如Slaten先生所说的,为了在面试中国学生过程中,避免被贴上美国人噩梦般的种族歧视的标签,每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都被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学校怎么能提高预算来实现这一可能性呢?也许通过招收更多的中国学生可以做得到。

实行英语强化计划在理论上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是通过英语水平考试班很容易。要么抄——对那些更勤奋的人来说,从别人已经做的纸上改述一下,或者直接就是字迹潦草,一堆无法辨认,希望教授会不耐烦辨认直接给个”B"

上个月,当我的一个同班的中国同学被告知他的英语水平考试论文被拒这篇论文的语言错的太多了,简直读不下去。他生气的宣布,他要向老师抗议,而且,如果他不给我一个满意的成绩我就去找他的上司谈话。我从来不知道那样的对峙是怎样的,但是大家看过Coen兄弟电影一个严肃的人的童鞋们可能会知道。

帮助中国学生融入美国大学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努力看起来有点故意讨好的意思——许多人都不想融入。我的一个朋友在读完网上的辩论后说,"我们在这里是成年人,我能将我的生活安排的很好。是什么让他们觉得我们学要帮助?

我 在美国遇到的三种华人留学生。第一种,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要么把时间花在我在宿舍看动漫,要么就是独自一人呆在图书馆学习。他们在中国的教育体 系中待了十几年后,而这跟他们成长的生活方式是完全吻合。对他们来说,来美国要么是在中国高考失利后的最后一种手段,或者就是一个很不幸的决定。

然后就是那些越来越多的来自富裕家庭的华人留学生,他们来美国仅仅是因为他们有钱。对他们来说,真正的生活就是回国——他们的钱,关系以及社会地位——所以美国只是一个短暂的离开,一个旅行的机会,买些便宜的奢侈品,或者在继承家产,在中国通过父母的关系找到动作之前拿到一个学位。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圈子,他们在那里聚会,八卦以及开着好车,就像他们已经回到中国了。

实际上,他们永远不想融入美国的文化,他们只是把时间花在揶揄讽刺上,例如,嘲笑美国人可怜的服装审美能力,例如,他们为什么总是穿着卫衣和网球鞋?

然 后就是第三种中国留学生。他们投身到国外的环境,拥抱新的经历,无论有没有帮助。他们选择了最难回报也是最高的班级,得利于他们独特的文化背景,他们刻苦 学习。而且尽管开始有一些困难,他们永远不会放弃尝试新的活动,向不同的文化学习,独立的成长。毕业之际,他让认识他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到幸运和自豪。但 是这一类的学生很难找得到。从我来到这里我只遇到过几个而已。

那么,为什么绝大多数的中国留学生不像他们一样呢?难道是学校在挑选他们的申请人的时候不够仔细?还是美国人在融入过程中没有给中国学生足够的帮助?不是。仅仅是因为在中国超过157000的能出国的人不能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规范下并在其中取得成功。

然而,大问题是,吸引大多数人吸引力的焦点是实际上它在减少文化间的交流,甚至对那些一心适应的人都是,因为将中国拉向华人圈子的引力是太强了。对那些冒险的学生来说闲逛时遇到那些能说他们自己的语言的人简直是太有诱惑力了。

一个中国学生他在将雪芹的文章下署名“toyo”发表了这样的观点:

他说,"有这么多的华人留学生,我们没有必要将自己推出那舒适的圈子而去过一种正常的社会生活。我有些来美国上高中的朋友,而且也交了些美国朋友。但是又退回到校园里的华人学生的圈子里了。

结果,拥有众多华人留学生的大学实际上对那些中国的申请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他们可以拥有最好的适应环境。过了这个夏天,当我问一个中国的高中学生他是否想来我的学校读书时,她说,或许是个后背学校,但是它不会是我的第一选择。那里有太多的中国人。

好像美国的华人留学生的真正问题不是关于融入的话题——其实是对从中国招收学生有太多的不成比例的关注。在20102011学年共有160000名中国学生流(比前年增加了23%),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可避免的难于融入他们的学校。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大量涌入的与校园生活毫无益处中国留学生产生抱怨,中国人通常讽刺的评论他们认为他们是到美国来的而不是中国城。

然而,有一个解决方法。很简单,而且大多数学校应到也想到了,但那时不敢认真的考虑:招更少的华人学生。而不是每年的几千名,招据说50000人。这样的话就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质量上而不是数量。

这样多的话,美国大学可以获得更多的聪明,积极的有能力的中国学生,这些人反过来也会有一个更为投入的美国校园生活经历。这就意味着文化间的多样性,和交流以及对美国人和中国人双方都更好的教育质量。

不幸的是,这也意味着利润的巨大折扣。正如“toyo”在评论末尾所说的那样,人们总是选择更容易的生活方式。问题是这种容易的方式正在伤害中美人民。

周烨冉(音译)是伊利诺斯州大学的一名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他定期为校报写博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