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媒体札记:“启蒙”引发的战争

时间:2013-04-03 09:40:02  来源:FT中文网  作者:

一、苹果道歉

在被中国官办媒体炮轰了整整半个月后,苹果昨夜道歉。尽管新浪今晨还在推荐青年时报所感叹的“愚人节来自苹果的诚挚道歉,到底有几分诚意也只有苹果 自己清楚”,但毕竟环球时报也已经舒了一口气,用社评表达欣慰之情:“昨晚有人在互联网上提出,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苹果公司‘挑’这个日子出来道歉 是否有别的意思?我们认为,完全没必要把苹果公司往那方面想。如果道歉者内心真有那样的邪念,那是把自己降到了文明交往的下线之下。那完全不是世界级力量 之间的事。”

维和的功劳里,确实有胡锡进团队的一份。

上周六,这份人民日报子报发表社评——和3个月前劝告南方周末抗议者时的口气几乎一模一样——劝诫身处暴风眼中心的当事方:“苹果风波一开始是典型商业事件,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不止苹果公司一家。但事情有逐渐政治化的苗头,这对各方显然都不是好事。”

按照这篇《苹果应避免围绕它的风波扩大化》中的说法, “央视作为中国最有影响的电视媒体,有曝光企业问题的权利。这些年‘3•15’晚会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总体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也是它得以在中国民间长期保 持巨大影响力的根本原因”,然而,“中国的‘果粉’炒作‘8点20’纰漏,将事情上纲成‘官方媒体’对苹果的‘陷害’,进一步营造了对抗氛围。他们这样做 对苹果一点好处也没有,是在害它。”

在警告“如果真的将对抗激化,苹果显然赢不了”的同时,环球时报亦提醒这家美国企业千万别用“果粉”在互联网上的支持来判断整个中国社会对这起风波 的态度:“现在许多事情在中国时常被政治化,中国内部的价值观分化常把小事搞成大事,导致对立丛生。这是中国自己的问题。外国商业公司应离中国当下特殊的 ‘政治热情’尽可能远一点,别往里搅和……中国微博上不少活跃人士如今‘逢政府必反’,甚至像外国愤青一样‘逢中国必反’,这怎么可能是中国的‘主流民 意’呢?苹果在中国的发展最终取决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消费者群体,而不是微博上那几个喊政治口号的人。”

作为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上的话说得更直白。前一天下午,他就已经通过iPhone客户端留言,除了承认“我喜欢苹果,望它清醒”外,更是对自家报 纸的立场预告:“微博上一些人将苹果风波往政治方向引,这是在害苹果公司。这就是一起商业公司的公共舆论事件,苹果对待批评的弹性不够。它应以舆论事件结 束。美媒称中国可能会因华为等在美所受不公平待遇报复美国公司,苹果不应对号入座。互联网上一些人‘逢政府必反’,是在撺掇苹果对抗……如果中美最终都把 苹果风波定性成‘政治事件’,苹果必将在中国市场走向衰败。因此它‘必须’以非政治事件结束。喜欢苹果的人,就不应把事情朝政治的方向炒。”

次日早晨,他又转发“苹果已经悄然将中国Mac和iPad产品的主要部件保修延长为两年”的业界动态,并给出评语——“这是有尊严的变化”。

事实上,也就是从周六开始,环球时报的母报——人民日报上暂停了对苹果售后服务的揭批,倒是央视有始有终,周日晚间再以新闻联播宣布《保修期延长,苹果服务政策仍遭诟病》。

央视的确不能退缩,否则只会让那些等着看笑话的“果粉”笑得更加大声。其实,冷眼旁观者中也并不一定都是乔布斯的忠实拥趸,他们更多地是因为同样厌恶官办喉舌而聚合起来——苹果有没有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央视和人民日报究竟想干什么?

所以,这就催生了中国民间舆论场上一个让人有些啼笑皆非的场面。这些中央媒体明明是在批评一家企业不遵守中国法律规定,损害消费者利益,但被保护的对象却毫不领情,毅然决然地站在“奸商”一边,指斥对方才是大奸大恶之人。

宣传官员们应该“恨铁不成钢”吗?还是应该检讨网络民意的“逆反心理”何以至此?或者,应该想办法掘地三尺,唤醒那些“沉默的大多数”,让他们也能够走到麦克风前,不至于让这些因为“反喉舌”而“撑苹果”的意见领袖主导了网络舆论潮流。

@染香在这个时候显示出了她的价值。微博转载那篇《打掉苹果“无与伦比”的傲慢》,并毫不避讳地预测“苹果有可能撤出中国”:“央视和人民日报向苹 果开炮,为中国消费者的权益据理力争,某些中国人却比死了亲爹还要难受……这是一群比美国人还要爱美国的中国人……在批评苹果这件事情上,人民日报并没有 做错什么。对官媒不满的只是一些爱装逼的小众,因为大众会明白自己才是受益者。”

实名认证为大江网总编辑的@大江网练蒙蒙也是其盟友:“我说苹果价格贵,他说苹果服务好。我说服务有歧视,他说法律没规定。我说法律有规定,他说国 产的更差。我说苹果太傲慢,他说两桶油更奢华。我说两桶油官媒也在骂,他说空气这么差。我说环保有人管。他说社会这么黑……中国,中国,你只要还有丁点不 公平,就不许把我干爹苹果骂!”

的确,在那些站在苹果身边的异议者看来,央视和人民日报的最大毛病就是“选择性曝光”。@财经网上周三起设问,“作为消费者,您最想打掉哪个(些) 企业的傲慢”,截至昨夜,这项微调查得到了700多条评论,被最多提及的名字是国有垄断企业,例如“三桶油”、“四大银行”、中移动,以及最讽刺的—— CCTV、人民日报。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个出不得错的当口,CCTV偏巧出了岔子。在上周四的焦点访谈中,30秒和3分34秒处,出现两个一模一样的受访者,却被字幕标注成一个是北京市民姚春芳,一个是长春市某商场职工王维——这样的大好机会,反央视者又怎么会错过?

@作业本截图为证,在对方伤口上再撒一把盐:“请问央视CCTV1,今晚八点二十左右能不能对‘群众演员穿帮’做出道歉或者说明?”;然后,还冒出来个@司令本,找来更多的“央视造假集锦”,讥笑“央视编辑不是一般的黑,再这样台长出来道歉吧!”

虽然@CCTV焦点访谈周六发布声明,为“字幕错打”而致歉,但@长安县令马上跟评一句“打掉CCTV‘无与伦比’的傲慢!”, @于建嵘更称“没事,我们早就习惯了。您一道歉,我反而糊涂了”——就算相信那的确只不过是个技术失误,但异议者从来都乐于对央视落井下石。

何况,此时已有一位专家在央视出镜说出名言:“我注意到苹果公司LOGO上缺一块东西,我想大概缺的是对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深刻理解,缺乏对中国消费者的感恩之心”。

正是主办“3.15”晚会的央视财经频道,为了替“质检总局责令改正,工商总局声明依法查处”助阵,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在周五晚间抨击“苹果之所以在中国市场采取不同的维修政策是因为它认为中国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或许,刘教授还曾为这个“缺一块东西”的比喻而自鸣得意,但在那些知晓苹果LOGO来历的人们看来,这实在是个自以为是的冷笑话。连同为媒体账号的 @重庆商报都忍不住要笑出声来,转发网友那句“你是专门负责搞笑的砖家吗?!”的惊诧,@简直嘲讽教授才是“傻缺”,@刘同更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注 意到芒果台的logo缺了一块,可能缺少的正是对中国电视观众的责任和良心”;“我注意到银行的logo都缺了一块,可能缺少的正是对中国储户的责任和良 心”……

当然,这种反攻央视的路线多少有些孩子气,腾讯更愿意选择光明正大地解析《如何看待苹果公司的“歧视与傲慢”》。根据责编张德笔周六汇总,苹果公司 在换机时保留后盖,是钻了“三包”的空子,“三包缩水”源于苹果售后错误地使用“更换”概念,但微博红人“留几手”当初为“3.15”晚会烘托之时所说的 “美国保修期是两年,在中国却是一年”并不确切:“显然,苹果是想优先执行其‘全球一年保修’标准的,也希望消费者认为苹果的政策就是如此。但实际上苹果 还是执行中国三包政策‘电脑主要部件2年保修’的,消费者的Mac在过了一年后,仍然可以找苹果,只是苹果不主动告诉你罢了。所以,在这方面对苹果的指 责,还是有道理的。”

腾讯也认为苹果“傲慢有一点”,因为其对中国市场有“不上心”的传统:“此次面对媒体的指责,苹果的反应一如既往——只有简短的声明,没有更多的沟 通。曾有人称苹果是对新闻媒体态度最冷淡的公司之一……苹果的产品质量上乘,但是在中国,称不上是服务优秀。苹果是设计商和品牌商,不是制造商,产品完全 依赖代工,在服务的先天能力上存在不足。虽然其在生产供应链,代工商的控制方面,能力强悍,但这种能力并未体现到服务链上。

“用法律来对付苹果公司的服务质量问题,用‘用脚投票’来惩戒苹果公司的傲慢”,这家门户网站以此结语表明立场。再加上财新网昨日刊出《傅蔚冈: “苹果”该怎样打?》,强调“媒体应起到传递信息而非道德制高点的作用”,这是继新京报带头后,市场化媒体对“老大哥”的又一次劝解。

这些良苦用心——无论来自环球时报还是腾讯,总算收到了些成效。昨晚22时许,五大门户和人民网、新华网均在首页转发苹果官网消息,称其CEO发布致中国消费者的一封致歉信,并针对售后实施了四项重点改进,其中包括对iPhone 4和iPhone 4S维修政策的调整。

至此,这场引发中国舆论错位的“黑苹果”战争,终于告一段落。人民日报今晨亦以头版导读标题的方式刊出《苹果向中国消费者致歉》,文中未留类似“服务政策仍遭诟病”的尾巴。

正巧,祝华新在中国青年报上的专栏今天又值刊出,要讲的也正是《“苹果”与奶粉:媒体的责任》。将苹果昨夜致歉信定义为“中国民意的胜利”,这位来 自人民网的舆情分析师虽然没有写出自家报纸的名号,但也要用“追问苹果手机换后盖的声音再密集,毕竟没有超出WTO法则下的消费者维权范畴”为媒体角色一 辩:“当中国的iPhone销售增幅达三位数、销售点1.7万个时,如果本土媒体漠不关心,反倒是不正常现象。美国国会某些人和某些企业不是试图把中国的 中兴、华为逐出美国市场吗?美国媒体不也曾经连篇累牍地质疑中国玩具的安全性吗?美国人不是曾经以检查莫须有的‘化学武器原料’为由,在公海上粗暴拦截中 国‘银河号’货轮吗?”

如果说前面这段可以宽慰那些爱国青年,那对媒体角色的后半部分阐述则能更合公知之意:“作为外国企业,对此不必作出过于政治化的解读。但作为本国民 众,却可以对本国媒体有更多的要求。毕竟,有资格享用和期盼‘苹果’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群;更多中国人关注的是空气、饮用水、奶粉、五谷杂粮、药品、饮 料、白酒这样一些日常生活起居的消费质量……如果媒体把与苹果较劲的热情,同样用到整治奶粉、地沟油、水污染、空气污染、食品安全上,该有多好?”

二、言论自由

在推测中共官员想要把苹果变成下一个谷歌的微博用户中,@李开复是旗手。但是,言多必失,正当他已经成功地由科技导师变身为公知领袖时,后院失火。

说起来,他周六上午向童星林妙可讲的那段话本来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妙可小妹妹,你长大会慢慢理解:评估‘有害的言论’是相当主观的事情;愤怒的 人,越堵越愤怒;堵的人,越堵就越霸道独裁;言论自由应是人类不可剥夺的权利。因此,打造健康环境最好的方法是容忍更多言论,而不是主观地去堵。”

李叔叔愿意来启蒙妙可小妹妹,是因为看到了她前一天子夜里的气愤:“我们来这里安家就应该受到新浪的保护。对人身心,健康有害的言论就应除根,不准他在网络生存,不准他污染网络空气。新浪你能做到的。”

有关言论自由“堵”和“疏”的道理,在中国微博论坛上实在是个司空见惯的话题,@李开复只不过是再一次重申了自由派知识分子常持之论。然而,在回看了@林妙可抱怨的前因后果之后,围观者的心情产生了分歧。

原来,她的愤怒是因为有人侮辱在先。4个多小时前,这位童星的认证账号发布一张她自己在火锅店里笑逐颜开的照片,配以说明:“我替服务员来抻面,还挺有意思,吃起来更香了。有机会你们也试试自己动手抻面。”

跟帖中当然有粉丝们的祝福,但很快也出现了一些林妙可以及她父母并不愿意看到的话——“妙可下面最好吃啦”、“好想看妙可下面”,以及一个干脆就叫做“你下面给我吃”的ID。

只要稍具网络话语经验,就能明白这里的“下面”并不是一个动作,而是在以污言秽语猥亵小女孩。所以,@林妙可在深夜时分一一删除这些侮辱性的评论, 并“建议新浪微博及时过滤这里的空气,使这里的天蓝起来”——其实,这并不是林妙可第一次遭遇网络暴力,因为被指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安排假唱《歌唱祖 国》,且此后多有“成人化”言行,这位童星早已被贬作“假正经”。

在这样的事件背景下,@李开复的启蒙哪怕再政治正确,也显得不合时宜。更何况,微博上早就有人想要揭开这位美籍华人“主持正义的面具”,就像两个月 前奚落@薛蛮子对保安说的那句“我有987万粉丝,让我进去”一样,就像半个月前嘲笑@郑渊洁一边扮演“公知”一边为央视“3.15”晚会当托一样。

“公知”的天敌当然就是“五毛”。除了痛骂“一群公知粉就因为人家小女孩唱过一首歌唱祖国就排着队去人家微博上用下流话羞辱谩骂,台巴子公知假惺惺 地说这是言论自由小妹妹你得容忍”,@吴法天周六傍晚还贴出李开复与家人的合影,自创讽刺故事:“李公知小女儿开微博,遭到网友的羞辱和谩骂,投诉无果, 回家哭诉。李公知语重心长地说:‘闺女啊,骂人是相当主观的事情,你不好定性;愤怒的人,越堵越愤怒,你去投诉就是霸道,就是独裁。他们骂你是言论自由, 这是人类不可剥夺的权利。你要学会容忍更多的恶毒言论。’小女儿反问道:我是你亲生的吗?”

自任“自干五总书记”的@点子正更是火力全开。他先是转发@中出宪政柏拉图那段以“言论自由”为标签、嘲笑“开腹先生”老婆与黑人厨师私通的段子; 而后,眼见发言批评@李开复的微博用户在增加,他不禁要感谢对方“让自干五越来越壮大”,并旧事重提《李开复现形记》:“吹自己副教授经历被方舟子狠抽; 意淫自己是奥巴马同学被打脸;到瑞士感叹那里连动物都和平共处,几分钟后被打劫……李开复,你丢人丢够了吗?”

周日深夜起,这位新华社记者更是兴奋于有盟友“钓鱼”成功。根据微博私信记录截图显示,@李开复当天早些时候主动关注了一位批评他的“自干五”,并 试图了解对方是如何安排发帖任务,以及费用几何。只可惜,这位@wrnmdk正气凛然:“哈哈,开复哥你真逗啊……没人给我什么钱和我有什么团队,完全是 自己的愤怒,你听说过自带干粮的五毛吗……你也不要再套我的话了,或者有什么阴谋。我誓死捍卫我的祖国。流血也在所不惜。”

“公知”和“五毛”讲的不是同一种语言,互相不能理解实在很正常。不过,这一回,也有自称平日与“公知”“五毛”没任何交情往来的意见领袖要站在李 开复对面,比如@董路:“把污辱谩骂一个14岁小女孩的行为混同于言论自由?”;“我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伤及无辜家人的做法,所以我不会转发攻击李开复 家人的帖子;同时,我反对任何成年人拿未成年人做政治道具的做法,所以我反对李开复——两者都很卑劣。”

当然,导师没那么容易倒下,在发现自己遭遇抨击后即有辩解:“关于‘要求新浪对于有害言论除根’,我更希望包容言论自由,反对过分审查并非支持侮辱诽谤,更非从事侮辱诽谤,请勿偷换概念。”

他的支持者同样截图为证,斥责“新浪微博五毛集体出动,用恶毒的言语攻击李开复及其家人,其素质之低下,内心之阴暗无限的暴露,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 人:吴法天,胡杨林717,徽剑,点子正,梦遗唐朝,王小石头,董路”——@李开复转发,并附上@薛蛮子、@袁莉wsj等友人的声援:“我真没觉得李开复 说的哪里不合适了。完全是一个长辈给晚辈传授经验啊”。

不愿被裹挟进你死我活般意识形态战争的人们,更多地开始讨论对未成人的保护。由于@林妙可曾自称微博账号是由“我和妈妈一起管理”,所以林家父母的责任和心理也成为众人批评对象。

正是选取这个角度,广州日报昨晨发表《孩子,微博太乱不适合你!》。在“孩子应该直面复杂的世界,父母的责任是加以引导”的小标题下,摘录人们的七 嘴八舌:“有网友表示,林妙可的微博被恶意引申,也是成名的代价之一,‘既然作为家长把孩子推上明星这条路,你就是有接受这些的心理准备。这就是出名的代 价’……还有网友认为,林妙可的父母应该帮她过滤掉那些恶意信息,‘纯粹点讲,即使网友在林妙可微博里有一些下流的言论,但一个真正单纯的14岁女孩不应 该看得懂那些评论!不理解她的父母为什么要给她讲这方面的东西,把事情扩大化。直接把那些评论删除不可以吗?’”

作为网络媒体,腾讯每天都游走在言论自由的中国边界上,所以,昨日首页专题《微博受辱:林妙可该找谁保护》,正是要义务传授切身经验。责编张春续首 先强调,“给林妙可这条微博扣上反言论自由的‘帽子’不合适”:“应该说,李开复的说法有点过敏了。‘言论自由’中的‘言论’有特定的含义,它是指那些 ‘发表观点和揭露真相的话语’,不是任何从嘴上说出来的话都属于‘言论自由’中的‘言论’。林妙可所指的‘对人身心、健康有害的言论’根本不该被带进讨论 言论自由的范畴。当然,李开复等人出于担心网络言论审查、希望减少对网络束缚的缘由过敏了一点,也可以理解。”

在这家门户网站看来,撇开争议,林妙可微博背后存在未成年人保护的真问题,“针对社交网络对未成年人的潜在危害,中国的相关法律缺位”,“林妙可父 母让林实名开微博也就值得商榷”:“坦诚的讲,林妙可在奥运开幕式时被安排假唱,其实本身是存在争议的。在这样的前提下,仍然要林妙可在微博这个互动性极 强的公共空间出现对林妙可其实并不是最佳选择。但林妙可的父母或为虚荣或为利益,同意或者鼓励让孩子走向名利场,让孩子进入是非圈,进入旋涡中心,这种行 为也算不上负责。”

所以,专题结语有云:“世界不可能一尘不染,为了让未成年人尽量远离有害信息,法律可以对社交网络做出些限制,运营商也可以依靠技术为父母提供帮助,但法律和技术再好也会有局限,真正能直接左右未成年人成长的还是父母。”

虽然腾讯也是微博运营商,但@林妙可的诉求监管对象是新浪。这家老牌门户的立场体现在首页转发新京报昨日评论《污言秽语和言论自由无关》上,是法官 舒锐在普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任何人只要把林妙可还原成一个普通孩子,是非对错,自在人心。或许,有的主张“言论自由”的人,并没有看到那 些污言秽语,但那些网上的污言秽语和言论自由无关……无论是情理上还是法律上,不当言论的发表者以及微博管理者都有义务及时将这些不当言论删除,也应向受 害者真诚地表达歉意。此外,作为旁观者,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推己及人,因为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网络暴力语言的受害者。”

最后发言的是人民日报,用《莫图口快种恶果》来宣扬“言论自由要有边界”的必要性。按照作者姜赟的说法,在林妙可微博晒照片意外受辱事件中,“双方支持者不求共识,不论对错,只要‘站队’,互相攻讦,不断在口水战中释放语言暴力,这种现象就不得不正视。”

虽然没被点名,但最高党报下面这段话,可能@李开复还是很需要研读一番:“有些人好指点江山、大发议论,没看清事件全貌就急哄哄妄下结论;有些人习 惯了用名利揣度动机,就会以己度人,猜忌善心;有些人经常用屁股来丈量真相,就会坐而论道,发言武断;有些人总是用情绪代替理性,就会口不择言,言过其 实;有些人甚至出于无聊,谩骂、诋毁、造谣……凡此种种,只图口快语惊,博取眼球,导致信息真假难辨不说,有时被水军‘裹挟’还不自知,更令人不齿的是, 对他人隐私名誉不管不顾,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不闻不问……有些人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或因一己之私,或图一己之爽,不顾公共利益,加以推波助澜。应对这样的 人,需要靠法律规范,靠机制约束,靠网友协力教化。”

苹果已经道歉,怪叔叔还没有。坐山观虎斗,五大门户今晨均已在首页突出展示喉舌新动向,新浪拟定标题——“人民日报评林妙可受辱事件:有些人装糊涂推波助澜”。

三、农民被碾

另一篇在昨天被门户网站集体推荐的评论也来自新京报——《农民接连被碾死让人难接受》。

“四天两命,且当事人均丧生于冰冷的庞然大物碾轧之下,这样惨烈的铁血碰撞,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在坚硬的权力和资本面前,他们的生命能换来不被践踏 的权利和尊严吗”——媒体人胡印斌的这份痛楚缘自接连发生的两起农民丧生事件,即“河南中牟农民宋合义因不同意公司占地被‘意外碾死’一事,还没有一个准 确说法。30日上午,湖北巴东农民张某,又因财产补偿诉求与宜巴高速29标段项目部发生纠纷,被水泥罐车碾轧致死”。

中牟农民被开发商铲车碾死的消息最早来自微博。3月27日18时许,@农民_58370配发血肉模糊的尸体躺在铲车下的图片,开始为血案死者鸣冤,在经过@迷人的梦里花开2012等接力呼号后,此讯次日起引发舆论关注。

也正是在28日下午,中牟县委、县政府给出“意外事故”的官方声明:“3月27日下午,姚家西春岗村发生铲车碾人事件后,已立即成立调查组调查相关 情况。经初步调查,这是河南弘亿农业科技公司施工期间发生的一起意外事故。当日,公安部门已介入调查,肇事司机已被拘留。下一步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 理。”

30日,@新华视点等更新当地官方通报:“从河南中牟县公安局获悉,经过侦察,走访相关当事人,施工中驾铲车致农民宋合义死亡的弘亿公司员工王某被 认定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经法医鉴定,确认死者宋合义系因碾压导致颅脑损伤、血气胸造成死亡,其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23.91mg/100ml,为醉酒状 态。”

只不过,这同样也不能说服“老不信”的网民。昨天广州日报评论《“中牟碾死案”的意外与不意外》就已对此坦言:“尽管这个结论与此前官方给出的‘意外事故’的‘初步认定’高度一致,尽管有“死者当时为醉酒状态”的剧情铺垫,但新闻背后的跟帖中,仍写满网友的‘不信任’。”

根据这篇评论所言,较之警方“过失致人死亡”的认定结果,网友们的“不信任”有更充足的理由和常识判断:“铲车不是跑车,事发地点不是高速公路而是 死者的承包地,肇事司机有着充分的预判时间和应急反应能力,发生致人死亡事故的概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肇事司机王某为河南省弘亿国际农业科技公司员 工,其行为代表着公司行为,而该公司正因征地问题而与死者宋合义等几名农户之间产生纠纷。利益冲突之下发生的这起充满诡异巧合的‘碾死农民’案,显然无法 仅用‘过失’来解释。”

当然,除了认定当地警方“案件本身的认定充满瑕疵”外,还有对中牟官方的追问:“当地政府与名为农科技公司实为开发商的弘亿公司之间存在着隐秘的利 益关联。也正因为如此,当地政府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公正性和中立性。案发仅一天时间,中牟县委、县政府即发布声明称,‘经初步调查,这是一起意外事故’。法 理而言,政府对刑事案件的声明并不具有任何法律上的效力,但在现实中,这样的官方表态往往比法律更管用。”

祸不单行,仅隔三天,就在河南地方官员还在为汹汹舆情焦头烂额之时,湖北巴东县委宣传部已承认:“3月30日上午,巴东县沿渡河镇西边淌村一村民因财产补偿诉求与宜巴高速29标段项目部发生纠纷,被水泥罐车碾轧致死。目前,犯罪嫌疑人谭某涉嫌故意杀人已被刑事拘留。”

云南信息报周一早晨以《农妇维权遭施工车碾头而死》详述过程:“湖北巴东一名44岁农妇在与当地高速公路施工方交涉时被施工方人员驾驶水泥罐车碾头 而死,现场照片惨不忍睹。这个网络流传的消息3月30日被本报证实。两天来,事件引起舆论关注,巴东县继“邓玉娇事件”后再次被全国瞩目。”

这篇同获南方都市报刊载的文章,提供了官方通报以外的说法:“据新华网3月31日电讯称,村民方的诉求主要是‘水毁财产补偿’。死者张如琼的家属则 称,张家房屋因施工放炮有损毁。随后发生的一幕在网络上被广为人知,‘村民张如琼被水泥罐车碾压致死。现场怵目惊心,死者头部被轧成酱,尸首不全,惨不忍 睹。’多名目击村民反映,“事发时张如琼是被人推倒”,随后一名该项目部的施工人员驾车倒退,将其从头部碾压,‘在尸检的时候,她的头和上半身被压瘪了, 但是下半身还是完好的。’”

网络愤懑情绪铺就报纸上的厉声质问。京华时报由评论员傅达林《又见农民被碾死,忧心城镇化乱象》:“从暴力强拆活埋百姓致死,到农民工堵车讨薪被碾 死,再到农民维权被碾死,每一次重复性的个案,都会让不信任的情绪增加一分。这样的悲剧背后,依然是同样的权利贫瘠与困顿”;晶报周六就已经用社论呼吁过 一次《农民被开发商铲车碾死,真相有待进一步澄清》,昨天也只能无奈补充《不严惩幕后推手,征地血案难止歇》。

并且,在今晨证实湖北巴东“村民被碾死家属获赔85万”后,新京报依然意难平,由评论员于德清悲问《碾死了人,开发商赔钱算完?》:“这个事件以异 常血腥的方式,伤害了社会公正,践踏了文明,激起了公愤,显然,这不是只有用钱能解决的问题。即便死者亲属对赔偿方案满意,公权力机关也不能袖手旁观。此 事既不能丢卒保帅,更不能私了。”

此时,“湖北碾死村民疑犯:老总说‘你给我碾,碾了不要紧’”和“河南企业主笑谈农民被铲车碾死,强调死者饮酒过多”的标题共同在五大门户首页展示。前者来自央广,后者则是昨晚央视新闻1+1里的画面。

镜头中,肇事方弘亿公司的总经理在强调死者死时的酒精含量时确实面露笑容,白岩松为此义愤填膺:“果真注意听,企业方面迅速假装轻描淡写地拿这个事 说话了,而且这个企业还似乎有一些笑意在谈这件事,轻描淡写的,挺可怕的。再看看这段视频...这一笑让我浑身都发冷,他在玩命地强调酒精这件事情,跟这 件事情有关系吗?这样的企业究竟施工的能力怎么样我不清楚,但是这样的企业在这个社会上存在真的挺让人可怕的。”

而后,央视也开始探索这个河南农民家庭的获赔之路。“不到24小时,今天中午其微博中转发的一则名为‘宋弘阁’的声明,却忽然让事件的走向急速逆 转”——在说明了宋合义之子从“绝不放过这些强行征地者”到“感谢政府的帮助,同时表示对弘亿公司充分的谅解”的过程后,白主播感叹:“两个当地的政府都 主动地介入到对死者的赔偿事情的解决当中,这个没什么可说的,正常,这是A面,但是B面,让大家会产生怀疑,是不是在帮着企业等等,当地政府如何让司法对 独立的肇事者予以严惩,我想AB面加在一起的话就会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解决。”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