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闾丘露薇:看见很重要,没看见也很重要

时间:2013-03-02 14:28:10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发自:香港 2013-03-01 11:34:48 来源:南方周末

凤凰卫视记者、主持人闾丘露薇。(南方周末资料图)

 

用现在的标准,华莱士很不专业

南方周末:你在微博上贴出《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哪些问题让你非说不可?

闾丘露薇:我看到很多关于柴静怎么做新闻记者、怎么采访的谈论,看到有那么多人认同这样的新闻操作理念,尤其认同的人很多是同行,还有更多是教新闻的,这让我觉得着急。

《看见》这个栏目,官网上写的是一个专题栏目,柴静在官网上注明的身份是主持人。栏目关注人,我觉得没什么。但如果柴静把自己当成新闻记者,把《看见》当成一个主流新闻栏目,就应该讨论。我是在谈论怎么做新闻。

我不太愿意用很文艺的方式,或者很情怀的方式描述新闻,新闻是一个很简单也明晰的东西。关系到公众知情权、公众利益的事是新闻。报道一件事,是因为这件事能让我们认识到一个问题或揭示一个问题。我一直强调做采访最好有人物、有个案,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

南方周末:新闻和非新闻怎么区别?

闾丘露薇:我做《走读大中华》,别人就不喜欢看,说像新闻栏目。大家期待这种节目是要有冲突、有情感的,画面上要很吸引人,但我全把它砍掉了。

我不太希望混淆专题节目和新闻,最主要的原因是,节目是有引导性的,它会想办法控制,在剪辑或者节奏的时候,它会尝试带动你的情绪。我经常剪完一长 段的纪录片,领导说你这个节奏不对,观众看两分钟就转台了,但是新闻节目真的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我们只考虑事情讲清楚没有,里面有没有明显的事实错误, 用词对不对,你有没有偏向性。

做记者我不会考虑问问题的时候,人家觉得我是聪明还是笨。但作为主持人在镜头前问问题的时候,首先不能显得“我很蠢”,要显得“我这个人很有情怀”。电视还有个特性,记者问问题的表情姿态,也是节目的一部分,有的人就会很刻意,我也知道刻意会对你有好处的。

对于纪录片来说,你只展现你看到的这一面。新闻很多时候主要是透过你看到的,去展现你没看到的东西。

南方周末:新闻必须有两方意见的平衡吗?

闾丘露薇:未必,有时候一方永远约不到。你要恪守平衡原则有点太机械了。

所谓平衡的意思是,你不能成为某一方的代言,不能被某一方利用。你要让新闻相关方都有公平表达的渠道。我只报道一方,批评他或者指控他的声音,其实有违平衡和客观的原则。

南方周末:你对《60分钟》如何评价?

闾丘露薇:它是1960年代的电视模式,那时电视刚刚出现,没有24小时的新闻频道,对记者的职业要求也跟现在不太一样,它一直在逐步完善。

比如,迈克·华莱士是很有倾向性的。他的访谈很严厉,甚至有骚扰和攻击,用现在的标准来说,这很不专业。但在那个时代,大家觉得可以影响政治、可以影响国家,所以大家很接受。

问题是,人家真的在做新闻,就算再有倾向性,本质还是想用挑战性的方式,把这个真相揭露出来;或者我觉得你是错的,我用我的话语权告诉大家你是错的。

南方周末:你觉得《60分钟》是新闻框架内的一个节目吗?

闾丘露薇:对,它还是在新闻框架内。迈克·华莱士不用写稿子,他是大主播。现在任何电视台,主播就是读稿子,你对自己有要求就改一改。在凤凰卫视主播是不可以改稿子的,因为怕你改错。除非是一些非常有地位的主持人。

迈克·华莱士虽然有一个团队在支持他,但他的本质还是在做新闻。他是这个节目的主持,去调查一个新闻事件的时候又是一个记者,每个人都有很多身份,你不要把身份互串就可以了。

1963年,CBS《晚间新闻》主持人克朗凯特播报肯尼迪的死讯时,摘下眼镜。新闻节目主持人在镜头前的情绪、姿势都会对观众产生影响。新闻记者是否应该在镜头前“表演”,一直存在争议。(CFP/图)

你混得如鱼得水,可能就很有问题

南方周末:从华莱士年代到现在,我们的新闻有什么样的进步?

闾丘露薇:行业的标准越来越高,技术手段不断扩张,信息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多,公众对于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最近这两年在美国、香港,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一直在直线下降。我觉得这是好事情,证明公众对你有要求,对于你做的东西有自己的判断。

内地对新闻的判断能力和对新闻的要求太低,这是我着急的地方。你知道有个好的东西在前面,不要看到好像别人做了一点点,你就觉得已经够了,把它作为行业标杆,这是不对的。

南方周末:但是我们根本看不到你所说的“好的东西”。

闾丘露薇:这又是一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也很着急。因为教新闻的老师也好,做新闻的很多人也好,可看的东西都太少了。没有比较,总觉得眼前相对好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其实你只要承认自己没看到好的东西,好的东西只要花点脑筋都可以看到。

我在哈佛的时候肯尼迪学院有一门课叫“官员怎么跟媒体打交道”,教这门课的是《时代》周刊的总编辑。我记得我的那些美国同行们都很嗤之以鼻,很看不 上他怎么帮着我们的对手、教那些想管我们的人怎么更好管我们。我也给发言人讲过课,教他们更理解媒体,但是上课之后我都会觉得有点奇怪。

南方周末:《新闻调查》经常受到撤稿和批评。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的?

闾丘露薇:我不了解它,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样。但做的题材不能播,这也不是一家遇到。我自己过去在做《走读大中华》那么多期里面我的同事白工作了好多期。包括我们做评论也一样,刚评完电话就响了,接下来不要再评论这个事情。

南方周末:在中国的情况下,你觉得记者应有的底线是什么?

闾丘露薇:记者越专业,他越安全,同时可做的事情越多,这是我的经验。有的时候有倾向,反而会给你带来麻烦。我看到过太多的被批评或被撤稿,其实是你自己在专业性上有可被人挑错的地方。

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很纠结的媒体环境里。但凡你有一点点新闻理想,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对现状都会有很多不满和失落,如果你混得如鱼得水,觉得很快乐,我反而觉得很有问题。

南方周末:你认为《新闻调查》、《东方时空》这些节目,以及央视的一些新闻评论,有很大突破了吗?

闾丘露薇:对,因为中国很特殊,所以他们有了一点点突破,你就觉得,哎呀,好棒啊。

我同意我们在这种环境里也做出了很多东西。但你要告诉大家,有些东西我就是没看到。你告诉大家看见很重要,也要告诉大家没看见也很重要。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