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媒体札记:市委书记之裸

时间:2012-07-31 11:23:02  来源:FT中文网  作者:

(2012年7月30日)

一、无与伦比

郭金龙鞠躬哀悼的瞬间刊登在周六每一份北京报纸上,通稿中,这位北京市委书记承诺“必须深刻反思,永远铭记这个教训”,并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工作 的监督、批评和建议”。一场16个小时的狂风暴雨带来了狂风暴雨般的一个星期,在在“7.23”温州动车事故几乎没有什么周年祭的背景下,这是一年以来引 发最强烈公众不满情绪的事件。

“头七”之后,正是周末。

虽 然有人微博叹息“奥运会一开,北京大雨的事就被冲进下水道了”,虽然网易今晨还坚持把《北京红十字会首发遇难者慰问金》和《亲人遇难运尸被收620元,红 会:收费于情不合已退》放在新闻首页头条,虽然《中国新闻周刊》、《新世纪周刊》、《看天下》等都在这个周末聚焦“北京逝者”——但是,铺天盖地的毕竟已 是来自伦敦赛场的消息。

首先当然是开幕式。周六凌晨4点起床收看直播的中国人看到了与4年前张艺谋作品迥然不同的手法,赞美其“平民化”“展现自由”的声音陡然响 起,2008年鸟巢里的那场盛大演出再次被贬为“团体操”。在陶醉于“女王”纵身跃下、摇滚乐队登台、“憨豆”插科打诨、无名青年点火的“英伦范”时,影 评人谭飞突然醒悟:“看伦敦奥运开幕式重播,多元、开放、幽默、平实,每个细节都渗着人性,感觉四年前罗格在北京的预言成真了,他当时说,北京奥运无与伦 比——就是无法跟伦敦比的意思。的确如此。”

这种赞美从网络延续到了周日的《新快报》上。虽然已经比电视直播晚了整整一天,这份广东报纸还是要用近乎整个封面的大图来表达立场:“它是平民的, 很多人都喜欢”。编辑们在“深奥”、“壮观”、“严谨”、“神秘”、“华丽”这些通常用来形容北京奥运开幕式的词汇前面统统加上个“不”字,来介绍这场伦 敦奥运的“温暖开幕”。

5个整版截取“莎士比亚”演讲、J•K•罗琳朗读童话以及披头士成员起身欢呼的场面,在那个伊丽莎白女王严肃到皱眉的肖像上方,这份广东报纸专门摘录一句台词:“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家,并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是为了安静而有尊严地活着。”

胡锡进因为在微博上欣赏“英国人的幽默和自信,令中国知识分子们着迷的自由主义”而被杜建国、孔庆东们批为“糊涂”,但他预测“对它评价最高的,估 计是中国舆论”看来是基本准确的。在那些倾心于英伦文化的“粉丝”们讲解带动下,这场开幕式征服了太多已经厌倦了大场面“集体美学”的中国人。

“伦敦开幕式在中国众口交赞,在境外却遭到不少吐槽”——不出媒体人信海光所料,他就此概括在中国讨论问题的大环境:“对伦敦开幕式的评价确实很多 体现的是政治态度。右派表示赞扬,主要是因为对时局和京奥运作模式的反感;左派不以为然,是因为右派发出的赞扬。中国的右派混合着自由派(左)基因,左派 混合着民族主义基因(右),所以中国的基本情况是分不出左右。”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即使是在“右派”知识分子主导风向的互联网上,也有一些人受不了对北京一面倒的贬损,认为“妄自尊大固然不对,妄自菲薄也要不得”。

此时,一个关于500名建筑工人夹道迎接最后一棒火炬交接 的伦敦细节,已经引发小型微博攻防战。《经济观察报》总编助理王克勤正在以此对比呐喊“北京,请给建筑工人一个尊重”,却被反对者拿出鸟巢纪念柱上刻有建 设者名字的四年前新闻图片为证,指责这些“公知”一味贬低中国、无视进步。

新华社引用了原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主任王宁对接棒者的评价——“充分运用了极具英伦特色的元素,展现了英国现代而有活力的新形象,但在艺术 表达手法上稍有欠缺”;《京华时报》干脆来了句“奥运开幕式就这么着吧”:“伦敦开幕式就是伦敦开幕式,不好、不便、也不可以与先前奥运会开幕式比较。假 如开幕式一样,一定无趣、一定寡然、一定遭人鄙视”;作家马伯庸则将张艺谋作品比作一部场面宏大的3D动作电影,“伦敦开幕式则是一部CULT电影,遍地 是熟人每分钟都藏着典故和致敬,观众一边看一边找彩蛋告诉朋友说快看快看这是憨豆那是伏地魔”,他在微博上的劝告是“DVD架子上的分类摆放不同罢了,不 必上升到民族精神国家气质”。

不过,上升到“民族精神国家气质”总是最让人兴奋的。比如两个开幕式所耗费用的巨大落差,比如那个请中国记者尊重私人空间的新闻中心中文告示,比如 韩国游泳选手朴泰恒是不是放言挑衅孙扬,比如在首金易艳玲的背后是不是铜牌选手喻丹无人问津……一些人因为丑陋势利而感到愤怒,另一些人则批评这是舆论在 制造风波放大对抗。

金牌战略和全民健身之间的关系当然是永恒话题。《东方早报》今晨呼吁“全民健身也需要举国体制”,而《新京报》提前一天就已经发表社评,直陈《上了 奥运赛场就不必讳谈金牌》:“随着奥运季临近,网络上出现一种声音,认为不必特别在意金牌,‘我们应该淡化奥运金牌,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其实,金牌 本身并无所谓是非对错。只要有比赛,就会有金牌;只要有金牌,就会有竞逐。无论中外,勇夺金牌都应该是一个运动员职业生涯的终极目的。刘翔是这样,博尔特 是这样,菲尔普斯也是这样。”

在祝贺中国运动员截至昨晚已经拿下6块金牌之时,《环球时报》今日社评也承认:“在这两天中国人的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人认为中国这些年的‘金牌战略’做过了头,甚至有人对金牌公开表达‘厌恶’,指责中国的举国体制花纳税人的钱‘买国家的虚名’。”

这份报纸的观感是,“今天中国人对奥运金牌的看法实际上在变,我们已在很大程度上从‘纯国家荣誉’跳出来,真心为运动员个人高兴,这种高兴同国家归 属感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自然,奥运赛场的爱国主义既强烈,又清纯”,于是,作者寄语,“中国队多获得金牌是好事,少获得几块当然也没什么,但多获得几块 就会让中国人民多几分快乐”:“有趣的是,大概只有中国舆论才会在奥运会开幕的节骨眼上,做这种该不该多得金牌的‘奇怪’讨论。这是中国社会自信心总体上 仍然入不敷出的表现。我们什么都要跟发达国家比,我们既怕做不到位,又怕做过了头,我们不敢放开手脚由着自己的兴趣干,我们总要抬头看看别人的做法和表 情。”

奇怪吗?晨间,凤凰网已经在首页头条推荐独家评论《周俊, 地方利益博弈的牺牲品》:“48公斤级的人选替换是一场交织着地方利益的感情债。”事实上,针对这位女子举重选手三次试举全部失败的中国队史上最差战绩, 连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也已发表评论,感叹“中国举重在选拔机制、省市平衡、补偿照顾等多方面、深层次的问题。”

二、“别有用心”的正当性

在那个周六,确曾有一件事情抢去了奥运的风头,至少,是让中国时政关注者更加频繁地转发评论。

什邡事件平息不足一月,江苏启东28日爆发了类似的环保诉求抗议。

准 确地说,这场游行在十几天前即已酝酿召集。在6月9日那次抗议未果后,担心日企王子造纸南通工厂排污管道取道本地的启东民众决定在7月28日这个周六发起 一场更大规模的示威。根据央视网7月25日编译日本媒体的报道,“该日企造纸工场为了方便废水流入大海,正在建设一条全长110公里的排水管道。周围几家 工厂合计每日废水排量将达到60万吨。”

参与者事先制作了条分缕析、画面感人的宣传海报,通过互联网散发,强调含有致癌物质的废水排放将给人身健康和传统渔场带来巨大威胁。向厦门和大连的PX项目抗议者学习,启东人以“文明散步,理性抗污”为口号。

预定游行到来两天,当地官方显然已经感受到了山雨欲来的气氛。在通过机关、学校、居委会等劝说民众承诺不参与这场游行的同时,常务副市长张建新出 面,发布视频讲话《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根据记录,这段公开信在赞扬了市民“对家乡发展、环境保护的良好愿望”后,宣布“对大家围绕‘南通大型达标水排 海基础设施工程’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在进一步深入论证评估,暂停排海管道建设工程”,并就此“希望广大市民知法守法,对非法的集 会游行示威活动,自觉做到不组织、不支持、不参与、不围观”,警告“对极少数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人员,公安机关将坚决依法严惩。”

借由这个官方网站声明以及27日当地机关报今日启东头版上那篇《维护和谐稳定是我们的共同责任》,中新社、人民网等终于可以介入正式报道。前者发出 稿件,引用江苏王子制纸所在地南通开发区新闻发言人的口径,重申“现已暂停管道工程建设,并着手进一步深入论证评估”的承诺,并同时安慰上海市民:“南通 市大型达标水原拟设排海口在启东塘芦港外海,与位于上海长兴岛的青草沙水库有近百公里。”

作为南通的下辖县级市,启东官方亦于此解释:“排海管道启东段并未开工建设,该市已接到通知,排海工程建设已经暂停。目前,大多市民表示欢迎,但也 有少部分市民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表达了种种疑虑,现正在进一步沟通过程中。为防止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民聚集和围观,影响正常的市民生活秩序,启东市通过社 区等基层组织向市民群众发出了一封公开信,并通过电视等告知相关消息,说明有关情况。”

“爱国爱乡是启东人的传统,呼吁大家要像保护环境一样,积极主动维护好社会秩序”——这种诉之以情的文宣在周六的早晨达到最高潮。再次通过官方网站,启东执政者不仅再次许诺“如果广大市民不同意,将停止在启东实施”,还在末尾表达关心:“天气炎热,请大家注意身体”。

这句话恐怕是看着政府办公楼下的人群聚集而临时加上的吧。随着门户网站将这条最新公告放上首页,更多抗议细节已经通过微博论坛现场直播,在与删帖者的速度比拼中传递碎片化信息。

说起来,身负维稳重任的当地警察这一天起得更早。启东市公安局的官方微博账号早在凌晨3时24分就未雨绸缪:“维护和谐和稳定是我们的共同责任。请 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倍加珍惜,共同维护好当前启东来之不易的发展,稳定的好形势、好局面。”及至早9点之前,再发面向全体市民的 公告:“请坚信各级党委政府一定会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审时度势,对人民负责、对启东负责。不理智、不慎重的行为极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事 态会朝着不可估计的方向恶化。请全体市民从自身及他人的安全出发,从我市的整体利益出发,务必保持理性、克制。”

显然,事态此时已经在向“不理智、不慎重”的方向变化。根据标明发自现场的微博描述,在早晨6时许发现原定聚集地永安广场被封锁后,人群涌向政府所 在地,并在7时许冲入大楼。手机拍摄图片记录下了这一幕幕:年轻女孩站在车顶向抗议者喊话、人们将几名警察挤至墙角并试图抓扯他的头发、名烟名酒被从官员 办公室拿出示众、官方文件被撕碎从空中撒下……一些人甚至声称自己从抽屉里翻出了安全套。比起4个星期前四川人脚踩政府门牌,这些通常被认为更加温和的江 苏人反而显得更加血气方刚。

作为启东的最高党政领导,市委书记孙建华一定也事先研判过什邡同僚的处置得失。但作为下级,他总还需要等待上峰确认,直至10时55分,终于可以授权启东市公安局加上一个感叹号地宣布——“南通市政府决定:‘南通排海工程’已决定永久取消!请市民放心回家。”

市民没有回家,而是把他也堵在了包围圈中。根据那幅被反复删除却也被反复上传的照片,这位中共官员当时赤祼上身,面对镜头露出有些羞涩或者说尴尬的笑容。附注说明声称,孙书记是被抗议者“扒掉了衣服”,要求他换上一件支持环保诉求的宣传衫。

正是这幅“祼照”,以及那幅记录一名女子站在官员办公桌上用水浇洒文件的画面,令启东官方赢得了诸多民间意见领袖的好感,甚至,是同情与支持。微博 上,学者吴稼祥直斥“暴民”;法学教授仝宗锦强调“如果因为痛恨专政就为无政府唱赞歌,那么将迎来新的专政”;商人潘石屹转发“我从市长身上看到了民主社 会政治家的潜力,从扒衣者那里看到了文革的潜力”的感叹;导演高群书赞扬“一个市长或者是市委书记被群众扒了衣服,还能笑出来,而不是动用警察催泪弹装甲 车去驱赶碾压,这是一个进步,这个市长或者书记也值得赞一声。更赞一下的是,随即宣布工程永久停止”;当新华社国内部记者陈玉明宣告“相比把无辜的老百姓 打伤打残的那些不法官员,我认为启东人民已经保持了难得的理性和克制”后,居然是《南方周末》记者方可成反驳“能就事论事不?扯那些打百姓的官员干什么? 一定要把公民的素养拉到他们一般水平吗?”……比起过往历次群体性事件中压倒性地声援民众,这一次,在眼见抗议者冲进政府羞辱官员后,就连一些“公知”也 表示:“这一次,老百姓做得有点过头了。”

“双赢”的气氛在弥漫。虽然也有一些论者强调工程决策责任 不可豁免,并批评看到孙建华“祼照”就“心软”是“顺民做惯了”,“扒个衣服有什么了不起”,吁请“不要过分夸大群体行动的危害”;但更多的网络意见领袖 都已呼应官方号召,建议上街游行者“回家过日子”,连韩寒也在微博中“希望启东人可以见好就收”。

如果时间就在这个中午停止,那么,或许启东真会成为一个罕见的中共官方全面让步案例,甚至可以超越此前广受自由派知识分子好评的乌坎模式。只不过,风云突变。

军车像是突然就涌了出来。没有离开的游行者指控因交通堵塞而未能更早到达的武警进入启东闹市,开始动用武力驱散民众,网络图片中已经有了像如同什邡人月初在震爆弹下一般的血流满面,晚间更有视频显示警察围攻一名男子。

这样的形势突变,怎么不叫那些认定必有“秋后算账”的围观者更加坚信自己对执政者暴力思维的判断。他们开始更加大声地嘲笑那些在上午赞美政府克制的 人过于“幼稚天真”。媒体人李海鹏将中共官方比作猛虎,强调不要把怯懦“美化为理性”、社会运动“只能通过博弈完成”:“官员被扒衣服还能笑出来就要赞 美?且是在只看到照片即瞬间的前提下。把官员当小孩宠着,合适吗?”

另 一位军事专家赵楚更加铁血。在看到“青年导师”李开复以2006年台湾红衫军总指挥施明德坚持不能冲进陈水扁官邸为榜样,向启东民众传播“箭在弦上而不发 的勇气”时,他不禁拍案而起大骂“投机商人的人渣本色”:“大陆民众为生存和基本权利而做出的呼告与红衫军能混为一谈吗?当前真正的暴力威胁是来自这些既 无组织、诉求又单纯的民众,还是来自一贯暴力成瘾的当局?”

将那些在上午呼吁“警惕文革”的自由民主爱好者讽作“人造奶油”,赵楚批评“喋喋不休地跟手无寸铁的人劝告‘千万不要暴力啊’”的知识分子“不仅是 伪善和阴险,而且是人格和智力的双重硬伤”:“把宪法保障的权利声张和不那么和谐的抗争说成暴民,高喊言不及义和莫须有的反民粹暴力,这就是别有用心,是 混淆基本是非。权利抗争不是唱堂会,可能那么水晶般纯洁吗?”

《人民日报》也被这位作家批作“进步意义非常有限”,因为当晚那条讲述“政府决策当充分尊重民意”的微博。根据赵楚的观点,“现代社会的民意不是不 可测的天意,真尊重民意很简单,开放宪法保障的各项民权,在多党竞争的形式下,让选票来直接表达和宣布民意,决定谁上台和谁做代议公仆好了。还要民意 吗?”

这种各执一端的景象让21世纪网执行总编辑周斌按捺不住要以脏话表达情绪:“把衣服还给市长,把宪法还给人民,只说其一,或者只批判其一的,都是装逼犯!”

江苏媒体这时更需要“装”,装作没看见。《证券时报》的网站编辑在那个下午干脆把宣传官员的回复公开了出来:“所有参与现场采访的媒体对外发布消息均应以新华社通稿为准。”

新华社没有通稿。所以,在次日的全国知名媒体中,只有《都市快报》等极少数引用来自中新社及启东官方消息发布简短报道。五大门户同样谨言慎行,连周 六曾经存活于首页的那些公告也已消失不见。只有财新网,在上午刊出启东民众举起“强烈抵制王子排污”的T恤的图片,提供记者现场见闻:“至7月28日7时 许,启东市政府门前已聚集有数千人,将江海中路市政府门前路段全部占满。之后,失控的人群冲入了市政府大院和办公楼,院内数辆汽车被掀翻。启东市主要领导 出面和群众对话,也遭到推搡。微博上有照片显示,启东市委书记孙建华一度被群众扒去上衣。不过,启东官方保持了极大的克制。财新记者在现场看到,除受推搡 的市领导外,启东群众、官员和警方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肢体冲突,警察始终在外围维持秩序。”

在描述了启东市政府门前设立高音喇叭反复播报“永久取消”通知后,这家网站声称:“7月28日中午时分,群众陆续撤离。一些受访市民告诉财新记者,此前市政府仅表示将‘暂停’工程,如果知道‘永久取消’,便不会来了。”

《晶报》没有一个字提到启东,这或许是这篇社论得以公开发表的底线。《听取民意别总等到事后》中,这份深圳报纸写道:“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因为同 公众缺乏有效沟通,最终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众多闯入公众视野的群体性事件,在许多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譬如同样事关环保,同样是当地民众强烈反对, 同样是因矛盾激化引发冲突,同样是地方政府最终以‘叫停’项目平息众怒。”

文章就此警告,“倘若以牺牲环境和公民健康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则悖离了科学发展的宗旨”:“如果要上马的项目确实过硬,经得起推敲,那么涉 事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将项目的详细情况对公众说清讲明,并邀请媒体和民间人士参与监督,尽全力做到公开透明,寻求民意的‘最大公约数’。而眼下状况频出的现 实,表明一些项目未必经得起推敲,一些地方政府在悉心听取民意、同公众真诚沟通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

相较而言,启东官员一定更愿意看看《钱江晚报》的头条时评《启东事件,一场理性的双赢》。这份浙江报纸正因“市领导被群众扒了衣服要求穿上反对污染 的文化衫、而领导却笑着面对镜头的图片”而感叹:“许多人在这条新闻的背后,探讨公民维权的底线。而在这场讨论中,微博上个别‘大V’,言语中表现出的 ‘赞美暴力’,所谓‘扒掉衣服要真相’,受到众多网友的严辞批驳。”

“人 群散了,但这个官员羞涩的微笑永远留在了人民心中”——引用这句网友评论作为欣慰理由,评论员刘雪松认定“启东事件,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市民,都是赢 家”:“输了的,只是鼓励公民成为暴民的暴力赞美者。人们在这堂现场课中体会到,只要理性的决策者尊重理性民意,都能寻找到一条共同解决困难、问题和矛盾 的出路。”

在这些带头者的激励下,虽然一直没能等到通稿,但有更多媒体总编们昨晚决定放行评论。这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机关报之《“环境敏感期”的新考题》,作者 郝洪提出两个问题:“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民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环境敏感期,怎样才能避免民众非理性情绪之下的极端行为?政府与民众如何理性互动, 求得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

根据这篇人民时评所定义,“中国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一方面,‘发展中’这一现实国情还绕不开产业的梯度转移,一些工业项目也 不可能做到‘零污染’;另一方面,民众的环境意识与权利意识在迅速提升。环境利益冲突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成为发展转型的一种折射。”

以什邡启东停建和厦门PX另选厂址的处理方式为例,文章认为,“这反映了政府顺应民意的可贵姿态,但有的问题并未结束,比如大型项目停建后如何保护 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重新选址后会不会引发新矛盾?”作者同样用反问提供答案:“地方在确实需要引入一些产业和项目时,是否尽了最大努力把环境风险降到最 低?是否开展环境评估时也充分考虑了‘社会风险评估’?选址、兴建与运营各环节是否做到了科学论证、公开透明、充分沟通,进而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支持?”

“固然需要公民理性表达诉求,更需要政府成为负责任的透明政府”——这句带有次序轻重的中共中机关报训导甚合凤凰网之意,将之改为标题推荐在今日首页。新浪搜狐则同时配发来自团中央机关报的一周舆情综述,《尊重民意的政府将大幅提升形象》。

在讲解了北京暴雨和伦敦奥运带来的唏嘘之情后,作者祝华新也来讨论“涉环保项目为何总是‘不闹就上、一闹就撤’”——“网民‘许永东的微博’担心: 各地为了招商轻率承诺、长官意志的决策,出事后草率停工造成投资损失,地方政府和投资人都是输家,最终会让国际资本将中国列为投资高危区。当政府决策的制 定和调整缺乏程序化、制度化的运作,而老百姓的利益表达也缺乏顺畅的通道时,就容易出现从和平请愿演变为暴力表达的局面。网民彭晓芸设想:重大公共项目开 放决策参与,实际上是让民众为政府分担部分责任。一旦经程序决议的项目再有争议,政府所要承担的责任小得多。这种‘不闹就上、一闹就撤’的模式,是对政府 公信力和正常运行的极大损害。”

腾讯选择把《环球时报》社评放在频道头条。其实,胡锡进总编在这个周末已就启东事件发布多条微博,这些陈述最终化为今日篇章《启东、什邡的剧情不应 再重演》:“不排除启东抗议者受到什邡事件的启发和鼓励,他们像什邡抗议者同样激烈,并且同样达到了目的,解决了问题。而启东市政府也很可能汲取了什邡市 政府先硬后软的教训,用‘立即妥协’让事件在较短时间内‘软着陆’”。

但这份报纸对“立即妥协”颇有异议,因为“启东事件与什邡事件形成效应叠加,加剧了这样的印象:政府的决策有问题,纠正问题最快速也最彻底的办法就 是搞暴力示威。这些印象如果逐渐从点连成片,对中国的社会稳定将是灾难性的,它会鼓励人们拒绝相信政府,并采取激进方式实现利益诉求”,因此,这篇社评强 调:“‘什邡—启东模式’必须打破,决策再也不能仅仅是‘领导拍板’了,民众对决策的参与必须真正得到保障,再不能是走过场。这样的决策形成后一旦遇到群 体抗议,它也决非领导拍板就能立即下马,它应当有能力在抗议面前坚持。”

根 据作者分析,“决策过程不合理,是什邡及启东政府遭遇群体性事件时心虚的重要原因”:“上百亿的项目说下马就下马,甚至对打砸等激进行为也不太敢依法追 究,这两个地方虽然归于平静,但对全国的示范效应非常坏。不能全怪两个地方的政府,应对群体事件,全国目前没有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上升到法规级别的应 对制度,那么大的舆论压力和当前维稳的硬任务同时压向两个小地方的政府,它们的应对只能是应急式的,很难‘进退有序’”。

批评这种“让步为主”、“一压就退”的方式,这份《人民日报》子报宣布:“什邡和启东的这两个项目这么轻率地下马,在暗示民间不信任是对的。政府必须从正确决策,加强与民众沟通做起,这是遇到抗议时敢于坚持的前提。”

《新华每日电讯》和《长江商报》也都只能在不公开点名的前提下发表《别等到“被动”时才尊重民意》、《正视无民意参与的发展陷阱》,与他们相比,反 倒是都市时报把话说得直白,《“启东事件”提供政府维稳样本》:“在任何同类事件发生时,民众都表现出对政府极大的不信任。而且缺乏组织性的民众上街事 件,政府要面对的‘非理性’因素大大增加了。最近网络盛传一些官员的反思颇有价值。这反思是,由于缺少类似有威信的非政府组织,公众也缺少相关组织的代 言,发生同类事件时,政府甚至不知道该跟谁沟通。”

是的,这正是启东事件之后多位网络意见领袖的反思节点:“社会组织不是洪水猛兽。允许有组织性、有法律意识的维权行为,有利于培养公众理性维权,有利于政府与社会沟通,并减少打砸等非法事件的发生。”

不过,听到“组织”这两个字,不仅是有些官员会想到“煽风点火”,很多维权者本身也不愿承认,仿佛那是一种道德劣势。事实上,在针对王子工厂的串联 抗议行动刚刚发起时,就有人推测其中有一家排污口附近的地产商在背后提供支持。麦田,这个因为率先质疑韩寒而重回公众视野的互联网资深从业者,在周六下午 就已经公开了自己的好奇之处:“什邡,启东,都是环保有关的社会群体事件。两个事件都相对比较‘专业’(一般老百姓也不知道实情)。我好奇的是,这两次群 体事件的组织者是谁呢?(不要和我说纯粹是老百姓自发的,没组织的)。”

他的这个微博发问迅速遭致阻击责骂,比如笑蜀怒斥其“要有多阴暗的心理才会这么想”、“揪着几个业余网友组成的宣传兵做稻草”。并且,在这位前《南 方周末》评论员看来:“在扫除别有用心、不明真相等污名之后,下一个要扫除的污名,就是有预谋有组织有目的。没预谋没组织没统一目标的乌合之众的突然爆 发,才是最可怕破坏性最大的。要避免这最大破坏性,就必须让公民集体行动有预谋有组织有统一目标。这是中国社会必须要过的一个坎。”

“肉唐僧”也在凌晨以长文《当不义成为法律,反抗就成为义务》回应麦田和李开复对社会崩盘的担心:“我们发起政治运动的诉求,当然包括反对政府。你要努力的不是证明‘没有别有用心’,而是要争取‘别有用心’的正当性。这本来就是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

麦 田当然不服,推荐来自“桔子树小窝”的长微博,以说明这场因污水排放而起的抗议行动或许从根本上就是误区产物。根据这条在昨晚发布的帖子,南通政府停止在 启东新建排海工程后,王子造纸将“还是按老样子在长江排放着他的尾水”,“据说,之前环保总局是把王子纸业和排海工程捆绑过审的。也就是说,为了保护长 江,保护沿江两岸的生活用水,王子纸业投产以后,必须配套这个排海工程。而现在纸厂投产了,排海工程顺应民意永久取消了,我觉得环保总局一定崩溃了……”

邻避效应(Not In My Back Yard)。继什邡之后,这个环保用词又一次出现,而且,一定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声明“没有一条路可以让所有人得益,没有什么产业可以完全没污染” 后,这位上海作家半开玩笑地给出一个解决方案:“我总觉得,不如上海人民出来散个步,还是把排海工程建起来吧。否则,可就真的在影响你们的青草沙了。”

事实上,早在“桔子树小窝”之前,“北京厨子”就已经表达过他对启东抗议者的不支持了:“什邡是流域上游,而且是封闭的四川盆地的上游,一旦成灾, 后果极其严重。短时期内根本无法稀释。而作为沿海地方,污染的稀释能力远远超过长江入海口,如果必须选择排污,这是首选。治理污染重在对废水废渣废气的处 理,日本做的非常好,值得我国学习。”不过,他不同意“人人自保的逻辑”,在这位网络意见领袖看来,“在市场经济下,几乎一切经济活动的成就和损失都可以 量化的条件下……民主,是不二选择。”

只是,不论是麦田还是笑蜀,又或者“北京厨子”,这些分析 都只能存活于微博论坛间,而无法成为白纸黑字。不能得罪官方,却也不能得罪缺乏公民训练机会的“乌合之众”,中国的市场化媒体在缝隙中求生存,息事宁人恐 怕是最佳选择。所以,即使是那篇由《环球时报》公开发表的《日本媒体称其记者在华采访“被警察殴打”》,也只能在门户首页存活到上午9时。

所以,人们继续涌向互联网,围观一个据称来自启东现场执勤警察的申诉。和启东警方反复针对“我市在群体聚集事件中有2人被打死”进行辟谣一样,这位 作者声称并未向民众动手,只是在下午被用砖头袭击后抓了挑衅闹事的“小混混”:“三十几名我们的同事全部满脸是血的上了救护车相信他们也都拍到了,可是他 们为什么不上传?既然中午的时候游行示威的目的已经达到,他们下午为什么还要变本加厉?还有哪儿的游行示威是打砸抢的?”

(注:本文中之点评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