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袁世凯是否签订丧权辱国的“21条”?

时间:2011-07-28 10:39:43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

作者:高伐林

   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卖国——这至少是陈伯达《窃国大盗袁世凯》以来“初中课本里都有的历史定论”。实际上,史学界人士知道,这个说法靠不住,即使是维护这种说法的学者,也只是视之为“约定俗成”而已。《建党伟业》影片重复这个论断,将早就该有的争论摊开到了公众视野


  “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这是我在初中历史课上就学到的。数十年来,这就是提到袁世凯其人,我们这一代人头脑中顿时会浮现的三大定论之一;另外两项,是袁世凯告密导致戊戌变法失败和称帝。三大定论就像三枚钢钉,将袁世凯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久示众,警示一代又一代后人。


  袁世凯的政敌国民党早就这么说。但这一标准说法之所以深入人心,源自毛泽东的秘书陈伯达的《窃国大盗袁世凯》一书。那本书的书名,恰和《人民公敌蒋介石》配为一联,十分顺口易记。


  陈伯达在1970年垮台了。但他的垮台当然并不等于他的所有说法都是谬误。此后30年,他对袁世凯的评价,并没有受到质疑,今天的中国人,仍然十分自然地接受他的说法。就在今年5月25日,新华网在“历史上的今天”中还记载:


  1915年5月25日,袁世凯接受日本无理要求,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


  这就是为什么,当中国的民众读到共识网刊出袁氏家族联谊会致《建党伟业》编导的公开信时,不少人感到愕然了。这封信全文如下:


  袁氏后人指出《建党伟业》违反事实


  韩三平等诸编导:


  您编导的《建党伟业》已在全球上映,作为一部历史史实片,其采用简洁的手法展现了上世纪初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较为客观地反映那段难忘的经历,也简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背景,收到了好的效果,但该片对袁世凯及袁克定的描述有不当和错误之处,作为袁氏后人我们必须向您指出。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袁世凯作为那段历史最主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各种影视剧必会有更多的形象展出,因此,我们有必要发表此公开信,以正视听。


  一、袁克定的人物形象严重错误。


  《建党伟业》作为一部史实影片编导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历史人物,袁克定作为袁世凯的长子在那段历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虽然影片中袁克定的戏不多,没有更多情节,但人物形象应该与本人相符。影片中编导错把袁克文当成了袁克定,这样的错误在这样一部史实片中出现是极不应该的,是非常低级的,也反映了对历史的不负责任。编导要再现历史,就必须尊重历史,即便是很小的细节,这样影片(一部艺术作品)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袁世凯从未签署所谓的“二十一条”。


  影片中编导指称袁世凯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这是极其错误和对历史极不负责任的。“二十一条”是日本为窃取在中国的利益而向中国政府提出的无理要求,作为一国之元首在“弱国无外交”的环境下,袁世凯据理力争,没有出卖中国的主权,他曾对当时的政治顾问英国人莫理循说“绝不同意那些条款,即使日军打到新华门,也不同意”。


  中国当时从帝制迈入共和,这在亚洲众多国家中是第一个建立共和体制,清王朝晚期的腐败、没落,使国力尽衰。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政体,但国力仍然贫弱。“二十一条”就是在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背景下日本向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不是条约,而是日本向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虽然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进行了关于二十一条的谈判,但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和答应,也从来没有签署“二十一条”,而只是签署了《中日关于山东问题条约》和《中日关于南满即东蒙古问题条约》,这两个条约加一起也只有十一条,而且没有出卖主权的条款。


  袁世凯一生痛恨日本,从出使朝鲜,后到直隶,都是抵制日本侵略的,尤其是“辛亥革命”后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更是警惕日本的亡我之心。日本对华外交没有进展,非常恼火,“一战”爆发,欧美列强互相厮杀,无暇东顾,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派兵进入山东,使青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亚洲唯一的战场。德国战败,日本占领山东,袁世凯要求日本撤出山东,日本公然拒绝,反向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二十一条”第一号就是关于山东,日本要承袭德国在青岛的势力范围,一共四条;第二号是关于东北,南满和东蒙古问题,这是七条;第三号是关于汉冶萍公司,汉冶萍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日本提出要中日共管,第三号是两条;第四号是一条,就是日本要求中国政府沿海的港口海湾一律不能对他国开放;第五号是七条,包括要求中国政府聘请日本人做政治、经济顾问,中日两国合作经产,中日两国的军事武器采取一个口径,允许日本在南方修建铁路等等;这五号中的各条加一起就是“二十一条”。关于山东问题,袁世凯批示:“青岛声明交换,一切办法,应按德人,青岛要归还我们的,其他的还按德国的办法,才能给你享受德国的待遇。”关于对中国主权威胁最大的第五号问题,袁世凯批:“此条内容有干涉内政,侵占主权之处,实难同意。”日本人要求“二十一条”速谈速决,但袁世凯采取各种办法拖延并向外界透漏日本要求。他组织高层班子讨论,梁启超、蔡锷这些人都参加了。在整个“二十一条”谈判过程中,以袁世凯为首的中国政府绞尽了脑汁,动用了各种手段,用尽了智慧,共历时3个月,25次,迫使日本两次提出修正案,在日本提出“最后通牒”并以支持革命党、准备发动战争相威胁的情况下忍辱答应了日本的修正案,只签署了关于山东和南满的两个条约,即《中日关于山东问题的条约》和《中日关于南满即东蒙古问题条约》,两个条约均没有丧失中国主权。在确定答应日本修正案要求的时候,袁世凯召开最高层的国务会议,像梁启超、康有为这样的人也参加了,袁世凯在会上讲话:“此次日人乘欧战方殷,欺我国积弱之时,提出苛刻条款。经外部与日使交涉,历时三月有余,会议至二十余次,始终委曲求全,即冀达和平解决之目的。但日本不谅,强词夺理,终以最后通牒,迫我承认。我国虽弱,苟侵及我主权,束缚我内政,如第五号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今日本最后通牒将第五号撤回不议,凡侵及我主权及自居优势地位各条,亦经力争修改,并正式声明将胶州湾交还中国,其在南满内地虽有居住权,但须服从我警察法令及课税,与中国一律。以上各节,比初案挽回已多,于我之主权、内政及列国成约虽尚能保全,然旅大、南满、安奉之展期,南满方面值利权损失已巨。我国国力未充,目前尚难以兵戎相见。为权衡利害,而至不得已接受日本通牒之要求,是何等痛心!何等耻辱!经此大难以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凡军事、政治、外交、财政,力求刷新,预定计划、定年限、下决心,群策群力,期达目的。则朱使(指英使朱尔典)所谓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或可尚有希望。若事过境迁,因循忘耻,则不特今日之委曲、奇耻无报复之时,恐十年后,中国之危险更甚于今日,亡国之痛,即在目前。我负国民托付之重,决不为亡国之民。”


  袁世凯没有签署所谓的“二十一条”这是历史的史实,现在史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广泛和深入,很多史料尽在眼前,《袁世凯朱批二十一条》原件就保存在天津博物馆内,即将出版的《袁世凯全集》会让人们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因此,过去带有意识形态的歪曲历史,现在应该得以更正,这样不但对于历史人物公正,更主要的是对待我们当前的现实。


  今天是“七七事变”纪念日,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日”,袁世凯96年前担心和戒备的事情在74年前发生了,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当代人深思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环境并不优于当初,因此更应该抚往思今,提升忧患,振奋精神,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诸位编导,我们对您的作品提出指正,并不是仅对您及您的作品,而是希望还原那段历史,还那段历史以真实面貌,更加客观地展现历史人物。我们希望您能够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把更真实的历史展现给广大观众,通过您的作品让人们知荣辱、勤奋进,唤起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谨此


颂安


  项城袁氏家族联谊会


  2011年7月7日


  《建党伟业》编剧称“初中课本里都有的历史定论”


  这封公开信质疑影片中袁克定的形象,我无法置喙,姑且不论;只说袁世凯是否签订二十一条的问题。


  正巧我在读到这封公开信之后,看到《建党伟业》影片。应该说,影片中还是用了相当篇幅,来表现袁世凯接到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日置益”这个名字容易被弄错)提出二十一条后,怒不可遏,猛烈抨击,一边念一边训斥日置公使。但随后,影片用字幕写出: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大意)。


  袁氏家族联谊会发出公开信后,引起敏锐的媒体注意,及时跟进采写报导。例如《东方早报》于7月9日率先报导,随后《时代周报》也发表对各方意见的采访,“凤凰网”于7月21日做了综合报导……


  这些媒体,都摘要介绍了袁氏家族联谊会给《建党伟业》导演的公开信,称“电影《建党伟业》的公映,让一向低调的袁世凯后人进入了公众视野”。


  《时代周报》还记录了袁氏家族联谊会会长、袁世凯之孙袁家诚接受采访时所说:“电影里说的根本不符合历史的原貌,我祖父根本没有签署‘二十一条’。我们家有我祖父亲自朱批的‘二十一条’原件,‘文化大革命’中我们献给了国家,但我们家族中很多人有这份原件的复印件。当时我祖父绞尽脑汁地把中国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但还是背着卖国求荣的骂名,至今已经将近100年了。”


  这些媒体也采访了受质疑的一方以及有关学者。


  《东方早报》记者在袁氏家族联谊会发出公开信之后,立即致电该片的编剧董哲。对于袁世凯是否签署了所谓“二十一条”问题,他直言:“这个要去问搞历史的人,这些初中课本里都有的历史定论,不是我们编出来的。”


  《东方早报》报导:“早在电影上映前,董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在写作这个剧本之前,就先罗列了大量历史事件的提纲。从1900年‘庚子国变’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间大大小小的事件都拉了一个清单。这部电影有它的特殊性,要尊重历史,同时还要留有一定艺术创作空间。我尽量按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进行剧本的写作。因为电影不是历史研究,我们只是去表现,通过叙述把这三个阶段表现出来就好了。当然在创作过程中也会有所取舍,不是摆在面前所有的菜都要夹到自己碗里。”


  作为编剧,董哲坚持影片并没有错,也很自然,只是他的论据比较奇怪——这是“初中课本里都有的历史定论”。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初中课本里都有的历史定论”是怎么回事:30年前的初中课本,还在歌颂“文革”的必要和及时;20年前的初中课本,还在狠批国民党不抗日;10年前的初中课本,还在鞭挞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断送了革命……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的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三册,关于“二十一条”的表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袁世凯竟然不敢反对。日本得知袁世凯想当皇帝,急需取得日本支持,于1915年,由驻华公使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暗示说:“若开诚交涉,则日本希望贵大总统再高升一步。”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日本的要求。


  学者:“罪名洗不掉”vs.“没有什么错”


  媒体的报导中,值得注意的是几位学者的看法:


  《东方早报》写道:近几年,重新审视和评价袁世凯在史学界不乏其人,如著有《袁氏当国》的史学家唐德刚生前评价袁世凯说:“根据他晚年的所作所为,公正而深入的历史学家,也无法否定他是‘乱世之奸雄’。但通观他一生在内政、外交、军事、经济各方面的领导才能,读史者也不能否定他是‘治世之能臣’。”唐德刚也认为,袁世凯做一些事时不免“以小人之心,做流氓之行”。


  近几年,一些学者试图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以至于对袁世凯等人的评价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历史学者唐金培撰文认为,对袁世凯这样复杂多变的历史关键人物,应当还原到当时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矫枉过正,更不能有意无意地替他擦洗污点,否则袁世凯重新评价问题就难免有为其翻案的嫌疑。


  “如在袁世凯告密是否直接导致戊戌变法失败这个问题上,尽管学术界尚存分歧,但几乎一致认为袁世凯告密是毋庸争辩的史实。不管如何,袁的行为出卖国家民族利益,造成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是铁的事实。从这一点看,袁世凯卖国的罪名是任凭怎么洗也洗不掉的。”


  然而,《袁世凯家族:民国第一家》一书的作者张永久却告诉《时代周报》:“当时中国很弱,弱国无外交,谈判是很困难的,但袁世凯还是在‘二十一条’上为中国争取了很多权利。可以说,袁世凯在‘二十一条’上没有什么错!签署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并且已经使中国利益最大化了。”


  学者中,有两位的意见我特别关注,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他的两本书《辛亥:摇晃的中国》和《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都让我读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另一位,是近代史学者章立凡,他是章乃器的公子,主要研究领域就是北洋军阀史、中国社团党派史、中国现代化问题及知识分子问题等,曾长期参与多卷本《中华民国史》的撰稿,他的《记忆:往事未付红尘》和《君子之交如水》,也是让我捧读再三的。


  这两位怎么说呢?


  据《时代周报》报导,张鸣说:


  “袁世凯政府是作了很多努力,但现在来看,这也不是最好的结果,我觉得还是可以争的,因为日本这么蛮横,‘二十一条’完全没有道理。”


  对于影片及教科书中所称,袁世凯为实现称帝美梦,签署“二十一条”,张鸣则表示质疑,“日本其实是不想中国出现政治强人,想通过此事把袁世凯搞臭。后来袁世凯称帝只是为了挽回威信。‘二十一条’和袁世凯称帝有间接联系,没有直接联系。”


  对袁氏后人的这封公开信,张鸣表示可以理解,“他们是一家人,为自己家人争争面子也是可以的。但是,说袁世凯签署了‘二十一条’,我觉得也没大错。虽然事实上没有全签,但‘二十一条’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也是可以成立的。”


  而章立凡,据《时代周报》介绍:对袁氏后人此次的公开信,他特意查了不少历史资料,在微博上多有评鉴。章立凡回答采访时表述的主要观点是,“二十一条”确实没有全签,但这只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问题,(已签的)这11条的内容,是关于山东和南满权益的问题。实际上从袁世凯承认的这些条款来讲,并不能够改变所谓“出卖主权这个基本事实。“从整体上来说,基本事实没有什么改变”。


  他认为,所谓卖国,对任何统治者来讲,都不会是主动的,往往是形势比人强,从统治者来讲,他肯定不愿意自己的国土、人民、权益这些东西拱手让人。这件事情我们应该承认袁世凯是被迫的,而且他也确实作了努力把损失减到最小,在当时的最低限度内出让权益,但事情本身来讲应该属于是出卖主权。


  不知《时代周报》的记者的记录是否准确完整了?章立凡下列说法显然与前面所说有了矛盾:“我觉得条约最后的签署对北洋政府来说,外交上的胜利确实是主要的,同时日本并没有占到很多实际利益”。


  章立凡还指出:电影制作方提出,这事在初中课本上就有定论,“这个说法很可笑。再没有这方面知识,也不该用这种方式来说,我觉得这确实是小儿科了”。


  章立凡说,过去是笼统地讲“二十一条”,现在实际上学界也都知道,“二十一条”没有全签,这应该是表述上的问题,如果说他签署了一个接受了卖国的条款,这个说法是没错的。


  到底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的经过如何?我们还得到更多史籍中查找真相。本文不是一篇正儿八经的论文,下面我将只是对有关史料进行梳理,或许将来有机会深入思索,得出自己比较成熟的结论。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