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东东枪:「传统相声与相声传统」

时间:2014-08-08 11:01:51  来源:东东枪  作者:

 

1.

我爱听相声,听得多了,就爱瞎观察、瞎琢磨。比如,我就发现,头些年似乎都以“没有新作品”来批评相声演员们,近些年则又常有人以“他根本不会说传统相声”来批评一些演员了。为什么呢?我看了看网上的说法,很多人说,传统相声才“有味儿”。

 

我觉着,“有味儿”这个说法还是挺好的,只是有点没说清楚,恐怕很多人会不大明白。

 

我 试着解释一下:直观点儿说,怎么着才叫“有味儿”呢?一段相声,能让你反复听反复听反复听反复听反复听反复听反复听反复听仍觉得有趣,甚至每隔一段时间重 听,还都能发现新的有趣之处——用经济学的词儿来讲可能得说成是边际效益递减得比较慢……这就叫“有味儿”。反之,就叫“没味儿”。
 

2.
我一直觉着相声的“可反复收听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衡量相声作品品质的重要指标。
 

相声没味儿就导致每个段子的生命周期都特别短。大家听了这段儿就盼下一段儿,老盼着听新的,甚至天天抱怨演员怎么还不出新段子……这未必好。
 

“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为什么戏要听熟的?因为欣赏的已经不再是剧情,而是技巧和感情。

而由“熟”到“听不腻”,又是一重天。
 

白糖水,喝到嘴里是甜的,可甜过去也就甜过去了。喝茶,刚入口未必觉得如何,得慢慢品、甚至得多泡几次,才觉出那点儿回甘来。这可能就是没味儿与有味儿的区别。
 

3.
“有味儿”的原因,我猜不外三点:精致、丰富、深刻。让作品变得“没味儿”的原因,也就是其反面:粗糙、单调、浅薄。

因为精致丰富深刻,所以“有味儿”,所以禁琢磨,所以值得一句一字地听。反之,就让人觉得寡淡,听一遍就该打硬盘里删了。

传 统相声,往往是一段相声被好多演员表演了好多年,不断在观众面前检验、打磨修整的,所以,精致丰富深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就跟那些供人把玩的手把件儿似 的,那么多年了,都养润了。而现在的相声作品,很少有哪段儿是大家都来演的了。老张说的段子就是老张说,老李肯定不会碰,老李创作的,老张也不会拿来表 演。而且,刚才也提到了,观众、专家们也不断要求演员出新作品,好像重复说一段已经说过的段子是一个很丢人的事儿——手把件儿,玩一天就换一个新的,结果 必然是哪件儿也养不出来。速生,速朽。

4.

我以前引用过一句曹禺先生的话。是一篇别人回忆曹禺的文章里提到的。我觉得说得特别透。他说:新奇的东西是以奇取胜,所以新奇的东西不一定好,而好的艺术永远新奇。

“永远新奇”。让你尝到的每一口都像头一口那么好吃,那么惊艳,那么愉悦……可能这就叫“有味儿”了。

 

而这,可能就是传统相声里最宝贵的东西——真正值得传承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传统相声”,而是作品之中蕴含着的“相声传统”。

 

5.
所以,用“说没说过传统段子” 来判断一个相声演员的艺术水平,那也是不合适的。


而“会说”传统段子的标准,本身也比较含糊,什么叫“会说”,恐怕不同人都会有不同的标准。侯宝林马三立那种才叫“会说”?高英培魏文亮那种算不算?刚从曲校出来学了几段传统节目的年轻人算不算?

 

有时候,说的不是传统相声,相声传统却无处不在——比如那些老艺人们当年表演的“新作品”。而离开相声传统的传统相声,虽然还叫“卖布头”、“八扇屏”,却已经没什么“传统”可言。

 

新相声不一定都“没味儿”。传统相声也未必都“有味儿”,这事儿不能说得那么绝对。

 

6.

也有人用国外的standup comedy与相声对比,问相声为何并不那么“爆笑”。

 

我的回答是,密集的包袱儿、频繁的爆笑,其实在很多年里,并不是相声这门艺术所追求的。至少不是最重要的目标。 在之前的很多年里,相声并未以爆笑为己任。

 

“语言艺术”四个字不只是爆笑那么简单。相声能为人带来的也不只是“爆笑”。只追求“爆笑”的相声未必是好的相声。

 

时代需要的是“爆笑”,但相声自有其传统。爆笑有爆笑的好处,传统有传统的道理。 对我个人来说,只希望爆笑之外,还能有些传统在才好。

 

要是能晚几十年再绝种,就更好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