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叶克飞:自污也是一种勇气

时间:2014-01-24 11:33:56  来源:大家  作者:

【编者按】这篇文章今天刚一露头就被国内各网站屏蔽,有人存了,但貌似不全,不过作者的意思还是能够读出来的。

       鲁迅曾有一段话,因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而为人们所熟知:“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 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 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面对摧残与抹杀,有些脊梁选择继续挺直,直至被打断,还有些脊梁则选择了妥协,暂时弯下来。前者当然是英雄,但若以前者为参照,指斥后者懦弱,我并不同意。

悲观地说,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处于逆淘汰的运转模式下。历史上的案例数不胜数,忠臣良相惨遭屠戮,奸臣小人当道。即使是民间俗语,也有“枪打出头鸟”、 “人怕出名猪怕壮”之类的逆淘汰说法。越是黑暗年代,逆淘汰之风就越盛,比如反右和文革时,阶级斗争的基本套路就是“谁讲道理就不听谁的,谁腰杆硬就打垮 谁”。

在逆淘汰状况下,“自污”成为一种常用的自保手段。比如战国时期,秦国大将王翦率六十万大军伐楚,临行前请求秦王嬴政赐他良田房屋,行军期间又接连五次派 使者向朝廷索赐良田。有心腹对此不解,王翦说嬴政暴戾寡信,自己带六十万大军出征,若不展现出贪婪和缺乏大志的一面,必遭怀疑。汉初名相萧何也如此,刘邦 率大军出征,由其留在朝中“主持全面工作”,期间多次遣人回来询问萧何动向。起初,萧何安抚百姓,并捐出家产用于军费,有门客认为他如此积极,离灭门大祸 不远,因为萧何已位居相国,升无可升,在民间威望又高,必遭刘邦顾忌。因此,门客建议萧何多向百姓低价购买田地,不惜自污声誉,以求刘邦放心。

王翦、萧何这样的名将名相,且在得势之时,都需以自污求自保,何况逆境中的凡人?

清人笔记中有这么个故事,说有女子夜里独行,遇上匪人,为保贞操跳入臭水沟,使得对方败了兴致,将她放过。这种“直观”的身体自污在生活中并不常见,但相对较为隐晦的性格自污、品质自污却极为常见,甚至是一种生存技巧。

近年来,“犬儒主义”这个词极为流行,认为许多知识分子自甘堕落,将自己视为畜生,只要有饭吃就可苟活,丝毫不顾尊严。这种抨击,也因历史的对照而显得格 外触目,在中国古代,即使是皇权状态下,知识分子的地位也一直极高,拥有较高的独立性,甚至有“罢官次数越多越有名”的说法,大臣往往不怕被皇帝打板子, 甚至主动讨打,因为挨打可以留名于史。

可有那么一段时间,知识分子的独立性骤然消失。反右期间,众多在民国时代敢怒敢言的知识分子们纷纷折腰自污,公开发表文章要“向人民伏罪”、“向人民投降”。文革时,知识分子的脊梁更是被纷纷踩断,至今无法恢复元气。

但如果仅仅是以自污求自保,在那个时代还算不上太坏。最可怕的是,有些知识分子在自污的同时,还泯灭良知、甘心堕落,依附于权力,斗人害人。相比之下,若 仅仅自污,已可算是大有良心的表现。毕竟,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宁折不弯,不主动加害他人才是良知的底线与准则,自污只是一种自我选择,应宽容相待。

何况,当一个人选择自污时,所面临的困境往往不是旁观者所能体会。沙叶新在回顾历次政治运动时,曾这样描述政治运动中最为常见的“个人检讨”——“检讨是 精神的酷刑、灵魂的暗杀、思想的强奸、人格的蹂躏,它剥夺你的尊严,妖魔你的心灵,让你自虐、让你自污,让你自惭形秽,让你自甘羞辱,让你精神自焚,让你 灵魂自缢,让你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让你自己唾自己的面孔,让你觉得你是世界上最最丑陋、最最卑下、最最错误、最最必需改造的人!这样的检讨是最让人痛苦 的。”

在这种痛苦之下,在衡量有罪无罪的标准完全被他人掌握的情势之下,自污其实也需要莫大的勇气。谁都会站着说话,但很少有人能保证自己在被迫跪下时不拉着别人一起跪下。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