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斯坦福监狱试验的来龙去脉

时间:2013-12-12 10:57:14  来源:译言  作者:
斯坦福监狱试验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次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该实验将之前身心健康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分配为囚犯和看守,并被置于一座模拟监狱中。仅仅六天后该 实验就由于“看守”的虐囚和“囚犯”的不堪重负而草草收场。但是,斯坦福监狱试验的影响绵延至今,是“环境造人”的绝佳作证。

1971年,心理学家菲利普.金巴多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一个旨在观测人们在成为囚犯和看守之后对其行为影响的实验。金巴多是“服从实验”的滥觞斯坦利·米尔格拉姆之前的同班同学,他也对于拓展米尔格拉姆的研究饶有兴致。他希望能更深入的探究环境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该 研究所针对的问题是参与这对于被置身于一个模拟监狱环境后的反应。金巴多教授在一次访谈中说,“假设你有几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而且孩子们知道他们马上就要 下狱或者被置于公民权被限制的地方,那么这些健康良善的人们会不会在这些艰难罪恶的地方展现出他们人性中光辉的一面呢?”

参与者们

研究人员把模拟监狱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大楼的地下室中,然后选择了25名本科生分别扮演囚犯和监狱看守。参与者是从70名无犯罪记录并且无心理问题和大病记录的志愿者中选拔出来的。志愿者们将以每天15美元(约合人民币90元)的报酬参与一到两周的实验。

实验设计和步骤

模拟监狱由三个1.8米*2.7米的囚室组成。每个囚室关押着三名“囚犯”并放置三张小床。囚室对面的房间供“看守”和“典狱长”使用。还有两片很局促的空间被用作禁闭室和囚犯放风场地。

这24名志愿者将被随机分配成为囚犯和看守。囚犯将会在试验全程被全天候的关押在监狱里。而看守则被分为三人一组,每八小时轮岗一次。在换岗后,看守可以回家等待下一次上岗。研究者可以通过隐藏的麦克风和摄像头观察“看守”和“囚犯”的一举一动。

斯坦福监狱试验的结果

虽然斯坦福监狱试验计划实施十四天,然而试验在第六天的时候就因为学生志愿者的行为而不得不戛然而止了。在此期间,守卫们开始虐囚,而扮演囚犯的学生则显示出极端的焦虑的压迫的征兆。

虽然囚犯和看守被允许通过任何途径沟通,但事实上他们的沟通时充满敌意甚至不人道的。看守开始对囚犯恶语相向甚至百般凌辱,而囚犯们则被动挨打并垂头丧气。五个囚犯传声了极端负面的情绪,包括大哭和极端焦虑。所以研究者不得不提前释放这些“囚犯”。

即使是研究者本身开始丧失他们对现实的认识。扮演典狱长的金巴多教授对于看守的暴行视而不见,直到一名名叫克里斯蒂娜.玛斯拉什的研究生对模拟监狱的条件和继续试验是否道德提出抗议为止。

“只有个别的人能抵抗住这种情景的影响,并表现出些许道德和美德,显然我并不是这些人中的一员。”金巴多教授在随后出版的《路西法效应》一书中说。

斯坦福试验的结果意味着什么?

金巴多教授和他的同事们说,斯坦福试验说明了环境可以主导人的行为这一条强有力的法则。由于“看守”被置于一个有权力的位置上,他们开始表现出与平日里大相径庭的行为。而被放置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位置上的囚犯们的表现则是十分被动和低落的。

关于斯坦福试验的批评

斯 坦福监狱试验是一个广为引用的不到的研究的范例。在今天,由于其不符合一些由道德准则确立的标准(包括美国心理学协会的道德准则),该实验不可能被复制。 同时,金巴多教授也承认该研究确实存在道德问题。他说:“虽然我们提前一周就中止了试验,但是我们还是结束的太迟了。”

其他的批评者们认为,由于种种原因,该实验缺乏普遍性。该试验采用的并不家代表性的参与者样本(大多数是来自于中产阶级的白人男性)使得该试验的结果很难放之于更广阔的人群中。

另一些人批评该研究缺乏生态效度(样本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虽然研究者竭尽所能的仿照监狱,但事实上完美无缺的模仿囚犯所生存的环境和情境是不可能的。

虽 然众口铄金,斯坦福监狱试验在让我们理解情境是如何改变我们人类的行为方面是十分重要的。而今,该实验又由于伊拉克的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丑闻而再次广为人 知。包括巴金斯教授的许多人认为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可能是巴金斯教授的实验在现实中的例证,而二者的结果完全吻合。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