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新世纪》流动的教育

时间:2012-08-22 11:40:31  来源:财新网  作者:

 城市没有做好接纳农民工子女的准备。

  一方面,大量农民工子女仍被其常住地的城市教育体系排斥在外;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平等教育所需开支,超出地方政府承受的意愿和能力。同时,农民工子女也无法真正融入城市。

   根据官方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当前中国的流动人口规模达到历史新高,截至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 口的17%。同时,流动人口流量、流向、结构和流动人口群体的利益诉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家庭整体迁徙成为趋势,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平均家庭规模达到 2.5人,青少年流动人口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子女教育日益成为影响流动人口在城镇稳定生活的重要因素。

   十年来,政策层出不穷。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两为主”,要求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即要以“流入地区政 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2003年,在重申“两为主”的基础上,取消打工子弟入读公立学校的借读费,要求流入地政府将农民工子女义务 教育列入教育经费预算。2008年,中国对城市义务教育开始免除学杂费,中央再次要求流入地政府要将打工子弟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

  三令五申之下,农民工子女被城市边缘化的趋势仍难以逆转,平等的教育起点仍遥不可及。

   根据前述《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北京、上海、广州(“北上广”)青年流动人口生活状态总体好于全国同龄流动人口平均水平,即便如此,在子女 基础教育保障方面,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报告显示,“北上广”青年流动人口中,有超过60%的人把孩子带在身边。值得关注的是,“北上广”分别有3.5%、 5.1%、5.3%的随迁儿童既未入学也未入托,均高于2.1%的全国平均水平。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科特·罗泽尔(Scott Rozelle)长期关注中国教育问题。他认为,当前用工短缺,即使未受过高等教育,年轻人在城市找到一份低薪工作并不难;但随着产业转移和升级,他们终 将被劳动力市场所淘汰。这个庞大群体所遭受的挫折必然牵一发动全身,成为隐患。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熊易寒博士也指出,第二代移民的社会融入是一个普遍问题。第一代移民尽管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经济社会地位与原城市居民 有一定差距,但他们通常不会做社会的横向利益比较,而是做自身的纵向利益比较。第二代移民则不然,他们缺乏农村生活的体验,对于生活满意程度的参照主要是 城市居民的生活,一方面具有更强的被剥夺感,另一方面,强烈地要求自身权利地位的垂直上升。在这种心理预期下,第二代移民对于不平等缺乏忍耐,在成长过程 中往往采取一些比较激烈的对抗性行为,来表达平等诉求。

  在熊易寒看来,2011年的伦敦骚乱,以及2005年的巴黎骚乱,背后都是新移民遭遇社会排斥而引发的冲突。他认为,中国当前的城市化也面临着这些风险。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子女对城市没有认知和归属感,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最终必然带来严重社会问题。

  过去数月,财新记者先后走访了北京、温州、上海等地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它们分别代表了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三种模式:

  北京,试图以提高农民工子女入学门槛将“低端人口”挡在城市之外;

  温州,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需求,促使当地政府对农民工子女打开公立学校的大门,却受困于财政压力;

  上海,虽然农民工子女可以在公立学校就读“民工班”,但户籍门槛仍然堵死了他们在学业上与户籍人口平等深造的路径。

  发稿之时,北京市又有一批打工子弟学校被当地政府关停。将“外地人”挡在门外,仍是承担着全部教育义务的地方政府最愿意选择的低成本路径。城市化政策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刻不容缓,孩子们的上学梦等不起。■

  ——编者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