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西西河:农村观察

时间:2011-09-27 09:32:18  来源:墙外楼  作者:

飞天鸭:几个我认识的农村亲戚90后孩子的情况(均为化名)

他们是农村出生的90后,他们小的时候,父母就去广东打工了,一年回来两回,好在他们还有祖辈们照看着生活,一些年纪大一点的长辈们看着学习,也就这么长大了。

巍伟,19岁,已经从三年大专毕业,在珠海和女朋友一起找了一份教师的工作,这个孩子聪明,性格乖巧和善,长得帅气,读书一度也很好,本来也许他能 像十几年前的堂兄们一样考上名牌大学的,但因为从小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上高中时只好让他寄宿在父亲的朋友家里,却受这家行为不端的儿子影响,和一些不良少 年混在一块,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高考一塌糊涂,他的父亲暑假回来,也只能唉声叹气,懊悔不已,不过反正这年头有钱就有学上,就随便让他读 了个广州的大专。好在刚去没几天,就找到了一个和他出身差不多的女朋友,两个人打拼总比一个强。

包小刚,16岁,是伟的表弟,父母也早早就去当包工头了,从小脾气暴躁,不肯受一点气,上到高中就不想读了,就来到深圳当包工头的父母那里,父亲想 让他在建筑工地学着干活,子承父业,他嫌累不肯,就在几个在深圳工作的表姐堂姐那里住着,用她们的电脑上网,电脑游戏倒打得很不错,理想是当大老板。让他 去别处打工,小刚干了几天,就发现人家不把他当回事,还想克扣工钱,他一怒之下,搞了点破坏后跑回来不干了。父亲发火问他到底想做什么,小刚说“我还想和 同龄的孩子们在一起耍,可是不想回学校受罪。”不知道他的梦从哪里开始实现?

李文斌,18岁,他的父亲是村支书,虽然这年头村支书没有太多油水了,但在拨款划地上,还是能捞到点好处的。李的伯伯是乡小学校长,父亲是村支书, 又是家里被惯坏的小儿子,于是从小就是当地一霸,横行乡里。学习也不好,可没有人敢管他。看着这样下去,儿子早晚成恶少,父亲狠心把他初中毕业送出去打 工,然后发现孩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基本上一个月干几天就晃荡几天,到处混着闲逛。家人正在担心又不知道怎么让他回来的时候,这小子竟突然回来了。一问之 下,原来他在一个打工的地方感觉受了欺负,就偷偷把人家的生产设备偷出来,卖了钱就跑回来了。这样顽劣的儿子要继续“打工”的话,不知道能干出什么事情 来,于是家里再不让他出去了,只要他老老实实在家里待着,还给他张罗着盖房子娶媳妇。

这一代人是注定要城市化的一代,实际上由于网络的发展,他们和城市90后在视野上的区别并不多么明显。他们也是在很少约束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一代, 传统意义下的老实忍让的农民工,可能和这一代人根本不搭界。当他们真正成长起来的时候,不知会是他们适应社会,还是社会适应他们?
———
这代农民工不再老实忍让是正常的

以前是太穷,老板给口饭吃就满足了,还比留在村里的兄弟多挣不少钱,所以就算受气也不敢吱声。

可是咱们无论谁,打工挣钱,就是图个活得爽点嘛,不然谁想去干活。老板想多剪羊毛,工人不也是想多挣些钱,少受些人格上的羞辱。以前是资方做大,想 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现在劳方稍微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多说了两句话,就把他们说成素质下降,显然是资方在劳资博弈中没摆正自己的位置。

再者,这些孩子都还小,在社会上多磨练磨练,多吃几个亏,也不是啥坏事。

我最关心的,倒不是这代人思想品质如何,而是他们中很多人实质上都是留守孤儿,父母出外打工,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所以他们从小缺乏父母的爱和保护。看第一个例子,好好的孩子,就被其他人带坏了。

再来,这几个例子都没考上大学,联系到现在乡村中小学的状况,以及农村大学生比例逐年下降的问题,还是不禁要对农村年轻人未来的生路发愁。不能因为 他们生为农民,就(基本)丧失了转变自己身份的机会。 不能因为我们实际存在的阶级不平等,就忽视了机会平等。这点上,咱们这些年的教改是越改越混蛋。什么自主招生,素质教育,全是明摆着的歧视。
——————————————-
最近河里讨论农村似乎比较热闹。就把自己的一篇旧文拿出来了。

《浙江的四个村》

今年2月,从22日到25日,被人领着,四天里走走停停,看了浙江的四个村,写个小笔记纪念一下吧。

第一个村是个内陆城郊结合村。离县城很近,水泥房屋,看起来都是90年代以来盖的。虽然感觉差不多城市化了,仍旧保留了一些农村的元素——一个鱼塘,几片农地等。比较有趣的是,这个村象徽州的宏村一样,在村子的中心地带有一个半圆型的水塘,还有村民在水塘里洗衣服等等。

村长(正式的称呼是村主任)和村书记看起来就是那种精明能干的人。他们介绍说,现在村子的集体经济主要靠出租厂房,一年也有两百来万的收入,每年拿一部分出来给村民分红。村民自己么,有打工和做生意的。

这个村所在的县以前还曾经是国家级的贫困县,现在,在浙江的所有县里,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县。不过,在车上穿县城而过的时候,感觉市肆也颇繁华,县城的建成范围很大的样子。

第二个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耕地不多,周围的山丘似乎还在继续植树绿化中。该村最大的自豪有南宋高宗皇帝的墨宝(据说是皇帝逃难时路过这个村留下的)和清朝乾隆皇帝的御赐牌匾(据说曾被盗走过)。这两样东西都保存在村的祠堂里面。

这个村声名远扬的时候是1990年(因争夺水利大规模械斗),村干部至今提到当年的事情都很“自豪”?当然现在局势似乎早就平静了下来,不过镇书记自称以前是检察院的干活,看来对这个村的维稳还是非常重视的。

现在这个村的发达程度在浙江估计是排很后面的,不靠县城,不靠海,不靠当地的风景名胜,虽然它的历史确实非常让人佩服。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上级拨款和在外地发了财的村民的捐款,一年肯定不超过100万,而且基本上收支相抵,一年到头留不下什么钱。

村集体经济虽然穷,不过村民的房子看起来都要比前面一个村子好。村干部说村民在外面作生意的多。看来看去,村里没有见到什么青壮年,在一个象操场的地方,村里的人都出来很兴奋个地参观我们这些来参观的人,除了女人就是小孩。

村子也有忧虑的地方,据说因为做橡胶生意污染了地下水,村干部竞选的一大承诺就是要在任期内引入自来水。

村里一个女大学生村官(本地某个不闻名的大专毕业)来为我们做介绍,口才很不错。后来问她,原来老家是隔壁村里的,每天下班回去的。当时马上就要结束村官生涯了,估计要考公务员到镇上去。

第三个村是一个完全脱离了农业的村,已经是名不副实。靠近上海,工厂据说都是从上海搬来的。所有村民都集中居住在小区,各家有一栋统一风格的4层小楼。所有耕地现在都变成了建设用地,村民的收入来源是在工厂务工和出租多余的房间,每个月的租金收200元一间。

村集体收入超过了300万/年,主要是厂房的租金。每年村里从收入里面给村民分红。

村书记据说以前是在湖南开工厂的。相貌堂堂,身材高大,很象毛泽东。

第四个村去的比较匆忙。是个山区村,而且是这个县最偏远的一个村,在安徽边上了。和第二个村不同的是,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林场里的毛竹。因此要富些。

林权改革后,村的集体资产只有一点林场。集体经济收入就靠这些资产的租金(租给本地一村民)和拨款等。碰到一些大工程,比如污水集中处理,村民自己也要掏超过半数的钱。不过没听说这对村民是个困难。
—————————–
小戎:农村老家述闻全看

看到洗心发的广东农村见闻,也想简单谈一谈我老家农村的情况。

首先,我老家农业生产情况一直比较好,现在更上层楼。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村支书能干,我们村是省里的“红旗大队”,当年村里的主干道都是柏 油路。70年代末村里矗立起3层教学楼供小学及中学用,那栋楼一直到今天还在使用(今天还在用就有点讽刺了),我记事时外国友人还被派往我村参观,呵呵, 那是柬埔寨人。弟弟出生时,生产队拿部分钱规划了新住宅,就用上了电。我爸爸高小毕业,16岁时参加修建水利工程,一担土一担土的挑出了灌渠,那条渠全长 70公里,源头是国家大型水库。今天那条渠依然健在。我的家就在淮河冲积滩上,雨水较多,环境也好,可以说是我们县最好的农业生产区,生产队的部分田地让 出来给了县农场分厂,不知道是几分场,从最近的报道上分析,可能是一分厂。所以,我自幼就看到了科学种田,看到了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当然也看到了那些机械 的悲凉下场。有几个关键词可以分析我家所在:信阳事件;红旗大队;淮河;农场;袁隆平。

为什么说现在老家农业生产更上层楼呢?关键是国家和农民投入都在增多,农业育种技术不断进步。前天和爸爸聊天,他说现在村里人懒,收割都是包出去, 不自己下田收割。问钱从何来,爸爸说了两点:一是农闲从事各种建筑工种,收入不菲;二是农田收入大增。说一下后一块,农田收入大增的原因:粮食收购价提 高,水稻有1块3左右,麦子9毛;产量提高了——今年小麦确实丰收了,在于农民大量使用复合肥,而不再是只用化肥,且化肥的使用比例在大幅下降,及国家补 贴打机井灌溉。所以,我家乡及整个河南夏粮丰收是有基础的。产量提高的最后一个原因在于育种技术进步,袁老的实验田就在我家东头,我爸说,那块田的谷粒非 常多且饱满,一根穗上少则有300粒,多则有500粒,名字叫“超级水稻”。我没有下田去查过,但我爸种了一辈子田了,说起来很惊奇。所以,现在我老家农 业生产是在进步的,全方位的进步。

其次,就我老家情况来看,农村水利建设大体够用,保持的也还不错。这个不知道是不是个案啊!我一年要回老家两趟,每次至少住1个星期,我家东边10 米就是村级水渠,看到的是非常真实的。那条村水渠源头是我爸少年时修建的大水渠(贯通3个县市),村东头的水渠不断的修建,儿时在那里洗澡嬉戏,还有捉鱼 的故事。最早是个深1米的水渠,两岸全是树,上小学时我们那“单干”了,树全被分给个人,结果都被砍回了家。渠道水土含量大了,流水不畅,下游的生产队跟 上游的生产队抢水,时有斗殴。我高中时即90年代初,渠道大修,渠堤高3米左右,水深达到1米5,禁止垦牧,有专职护堤员,当年放牛就没有地方,呵呵!前 5年的时候,这条村渠道全部硬化,内部变成水泥的,流水畅顺,但是我再也没有在里面捉过鱼了!上世纪90年代初离开家乡,一别经年,那条渠道留给我的记忆 太美好了。

综上,我家乡的农业近10年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2005年免农业税及国家补贴之后,乡邻种田的积极性并没有减少,村里土地没有抛荒,出外务工的田地均有村邻耕种。

但村里最近两年有了变化,这个变化现在看与种粮的积极性无关,先写出来吧。一是农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家用电器不说了,房子 都是楼房,所谓的“赶农民上楼”之说是存在的,但随之而来的是,年轻一代的农民很浪费,熟悉城市生活而迁往市镇,农村严重老龄化,常住人口也就是留守人员 中一半在60岁以上,四分之一是儿童,剩下的四分之一是青壮年。由于家乡农村的相对富裕,对危机没有预见,对土地的处理不再以命相守,土地流转问题开始严 重起来,这个现象让人惊心。首先是让农民上楼,新住宅区建设导致农田被毁,地租价格惊人地上涨;其次,乡里在老家新住宅区附近要搞新农村试点,说白了就是 搞房产开发,更彻底的抢劫农民财富,于是大量征地,一些人一夜之间积累了从没有想见的财富,但土地交出去了,这是一个严重的后患。因为村里有一个家庭经此 之后没有1分1厘的土地了。再者,今年上半年,生产队的将近二分之一的土地整体发包给个人承种,好在土地性质没变,只是用来栽种蔬菜和草莓。现在,村里人 手中耕种的土地只剩下原来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了,我爸在辛苦了一辈子后,光荣下岗了,来省城看我们来了。

我家乡所在之省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生产问题不少,但绝对自给有余,唯有担心的是,乡村土地现在有不少被私人大面积承包,不少农民被请出了土地,一旦在工业领域出现麻烦,就会有“流民”出现,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个人感觉,城镇及工业大量吸收农民,解决农村的富余劳动力,20年来在观念上已经改变了不少农民的思维,如果能够在身份上使他们转变为城镇人,在教 育、培训和个人发展上得到公平待遇,中国的农民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所以,城乡体制改革必须提上日程,平权问题是解决中国当前农民问题的关键。农业生产问 题最终要由大规模机械化来解决,实现时间可能要20年左右,即自然淘汰今天的乡村老年农民。农村问题在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农民转进市民之后,就不成其为问 题,那时的农村将是美丽的田园风光!
-
原来楼主信阳人士。

你们那边女生的皮肤应该是华北最好的。其实教育问题河南人大多比较重视,但缺点在于不重实用,不重工商业生产,过分重视混资历,然后给人打工时多挣钱,还是太保守了,科举思想浓厚。

不过我觉得信阳人比较抱团,挺好,好象南阳人也如此。

话说回来,像信阳那么好的自然环境,全国也不多。
-
宝推,有一点异议:70年代的房子还在用不算什么

70年代末村里矗立起3层教学楼供小学及中学用,那栋楼一直到今天还在使用(今天还在用就有点讽刺了)

这个有一点异议:70年代的房子还在用不算什么。当然, 该修整的地方需要修整。

月初到斯德哥尔摩做了个讲座, 在一个朋友家住了一晚上,他住的房子是1934年修的;另一晚上是旅馆, 是1780年的老房子修整的。连同他们的皇宫也不大,显得旧,按中国标准挺寒酸的。 我路过两次都没有意识到是皇宫,只知道这种老房子一定有来历,临走那天晚上和一个在那里呆了十年的中国朋友一起去吃饭再次路过才被告知原来是皇宫。 他曾经做过 Sida ( Swedish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gency 瑞典国际发展合作局)在中国资助的项目。 国内乡镇的官员到瑞典来,大多抱怨瑞典破旧寒酸, 旅馆房间怎么这么小(我的旅馆房间大概三张单人床大小,厕所洗澡间公用, 可以想象国内官员住这种旅馆会抱怨) ; 带瑞典人到中国去, 常常有县里的办公大楼都引得瑞典人感叹“我们全瑞典,都找不出如此气派的政府楼”。

中国不少地方亮丽辉煌,钱多得不知道这么造,包括农村,攀比建房很严重,

希望不要是历史上多少次盛极而衰的前兆。
-
我主要是对我村小学教育设施建设停滞而不满

无关其他方面,而且这也多少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教育的相对落后。

关于农村建房特别是所谓的“新农村”建设的确存在很大的铺张浪费,攀比之风盛行。一户人家翻新4间平房外加厕所,就花费12万左右,人工费在乡村现 在都涨到1平米接近250块。今天物价这个摸样还是留下实在物质的好,对于一般农民来说,盖坐小楼等于夫妻辛苦10年的全部收入,但为了体面,他们愿意, 无非就是经济上重头再来。乐观点看这也没什么,但很多学者就看到背后的风险和未来巨大的代价。

关于电信和网络在农村的发展。首先说网络,现在我们那里网络基本没人用,农民还是很朴实的,他们过的很辛苦,现在村里的农民每人消费网络,只有高中 生和大学生才有此想法,但手机上网越来越来方便和快捷的情况下,年轻人就通过手机上网。这就要说到电信,电信很黑啊,现在不管那里只要是15岁以上至70 岁的人基本上都有手机,农村也是如此,但大所属农民对手机每月消费搞不清楚,里面附加的一些他们用不到的消费项目也不对他们说明,比如60岁不识字的农民 手机选择的包月消费者有上网费5块,说起来很无奈,也感觉到人能不能不要那么无耻和自私!所以,有线网络在农村是每月前途的,手机网络在年轻人中非常普 及,前景很好。
-
同意你,农村小学教育建设停滞是大问题

不只是停滞,有的地方是倒退, 不该撤点并校的地方也撤点并校,搞得农民孩子上学难。

电信黑已经带来的副作用,我下面也提到一点。
-
谢谢您的真实信息

俺对农村一点都不了解,接触非常少

河里还真是有好东西

说到农村的现状和未来,我想问问看农村的网络覆盖怎么样?俺一直觉得,互联网是个很好的信息渠道、如果农村也都能接触上那就太好了(不过话说回来互联网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垃圾信息,也很纠结)
-
有不止一个做农村社会学的朋友跟我说电信害人

不过话说回来互联网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垃圾信息,也很纠结

这个担心很现实。不要说网络,已经有不止一个做农村社会学的朋友跟我说电信害人:一些读了中专或者大专的农村年轻人,不愿意做体力工,找不到工作回 家啃老; 农活自然也是不愿意做的,还把家里养来过年的猪偷偷卖了买最新款手机, 把鸡偷偷卖了充值,整天玩手机,然后两代人为了这种事吵得鸡飞狗跳。

我们整个教育和舆论,都是看不起农村、农活的,让这些年轻人急于脱离农村:电信在农村的不少广告也是非常针对这种心理,暗示一机在手就可以和现代化接轨, 所以可以晃得那么多年轻人倾其所有也要买最新款手机。 前不久出的卖肾买ipad 的事情,是最极端表现。

我们都知道现代化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么搞,电信是赚钱了,副作用都让农村承受了。 等这一代农民老了没法被啃了,这些难于进入城市,又看不起农村的年轻人怎么办?
-
那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现在是农村的小年轻向往城市,而城市的中年人则有些田园情节,大家都很累,无论是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
-
卖肾的是极少数

卖鸡卖猪吵得家里鸡飞狗跳的不算少了,所以让人担心。
-
您的确真不了解

在我们那里农民家庭有网络的极少,1%都没有. 农民对网络也没有什么兴趣.
-
我老家在中部农村, 离镇上也较远,已经有网络了。

中秋回老家,也做了次调查。本自然村户口册上人口200多一点。

1、在家种田的最年轻的男性48岁,女性没调查,基本并不多,可见劳动力紧缺十分严重(不仅反映农村劳动力紧缺,城市也一样),象80、90年代农村妇女结婚后回家种田已经不存在了。

2、抛荒约50%,其中有一片上百亩水田(包括其它村的),耕种的不到两亩,改为鱼塘的约两亩,其余全部抛荒,其中一小块的主人为79岁的老人,其余的水田和池塘是一对60岁的老年夫妻耕种和放养。

3、本村属丘陵地带,不利于农村机械化,机械收割只占一小部分,机械收割价格120元/亩,人工收割250元/亩,农村机械化势在必行,本村也有设想,但估计是上面资金困难,现在还未见踪影。

4、劳动力用工情况,广东进厂打工、自己创业都有,有一部分在城市买了房子,估计以后不会再回来定居了。值得一提的是从事基建的还是80年代及90年代初的那一批人,最年轻的已经40多了。

5、治安问题:有小部分男性青年走入黑道,由于农村传统观念较强,女性青年也还吃苦耐劳,失足女青年现在没有(过去有一两人,结婚后已改过自新)。 服刑的一人,原来是一位典型吃苦耐劳的传统妇女,因经不起金钱诱惑,跟从娘家的人贩毒(从云南带货至桂林),被抓后判无期徒刑。

5、基础建设:都接有自来水,水源是山泉,免费的。4年修建了通村水泥路,3.5米宽,基本能满足需要。手机信号很好,有宽带网络。水利设施基本还是毛时代修建的。

6、环境大大改善,原来只稀稀拉拉长着几颗松树的山岭现在已不能通行了。另一个可喜现象就是人均寿命大大提高,而且不显老。以前老人一般60+、70+去世,偶见过的最高86,现在村里已经有两位91岁的老人,其中一位还能每天早上割一担鱼草。
-
改开三十年,休耕三十年

或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不悲观的角度来看,算是给承载了几百年/几千年的土地一次短暂的中场休息吧。
-
不解决已在城中的农民的身份问题而去盖什么新农村,很多地方都可能变成浪费,工作在城里,让这些人养老再回乡村,不象话也不合理。更不要说还造出留守儿童这样的社会问题。
-
大规模机械需要大量的平原才行

你见过山西、陕西的山地么?

再说,城市的容量是有限的,教育和就业都是大问题。
-
农村也要工业化,这才是根本方法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