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欺诈事件”引阿里巴巴巨变

时间:2011-03-02 10:07:24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

奉献、诚信、“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阿里巴巴这些曾经被柳传志看作其成功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在近百名员工涉嫌参与欺诈被处理、公司CEO卫哲及COO李旭辉引咎辞职的过程中光辉骤减。

这些阿里员工在明明知道客户存在一些资质不符、可能涉嫌欺诈的情况下,仍然故意或默许他们成为中国供应商、金牌供应商。

是什么导致了一向标榜自己价值观的阿里巴巴内部出现了如此追逐利益丧失原则的群体事件?而此次事件的真正成果仅仅是阿里巴巴的形象得以保全?

答案显然未必是肯定的,欺诈事件对于正在做着基因裂变的阿里巴巴来讲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巨变正在到来——惩戒违规员工只是马云的目的之一,挽救公司形象也只是表面现象,此次事件最大的成

果其实是陆兆禧完成了与卫哲的权力交接,为马云的大淘宝战略做好了下一步准备。

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中,2009年那1219个和2010年的1107个被关账户并不是真正的2300多个实体,只是2000多个账号,这些账号的背后有很多是有组织的同一骗子,他们熟悉阿里巴巴B2B平台的检验流程,能够轻易规避审查、造假证明。

易观国际马荣松透露,阿里巴巴在2010年一月份和十一月份曾分别和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天祥集团合作,推出基于第三方的深度认证服务。这表明阿里巴巴对防范欺诈的事已经开始。

但一位在淘宝和阿里巴巴上都有生意的供应商也表示,所谓的中国供应商本来是那些自己有制造能力的才叫供应商,但阿里巴巴上的供应商很多都是中间的贸易商,他们根本没有供应能力或者无法掌控价格。一旦制造商调整价格或断货,贸易商就很容易被海外买家认定“欺诈”,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点冤。

上述供应商的感觉则是,阿里巴巴的员工要冲业绩,压力都很大——为了冲业绩,阿里巴巴的销售人员极力推荐搜索等阿里巴巴的“服务”——而2011年,阿里巴巴把中国供应商的价格从19800元/年调整到29800元/年,这样的涨价势必影响会员的续签率。加上如果阿里巴巴对诈骗事件进行姑息,其他中国供应商的续签率肯定会大幅下降。

而另一个已经发生的关键变化是——阿里巴巴B2B平台上的两个“B”都已今非昔比。

从供应商一端来看,由于信息的透明导致的产业链缩短,使经销商数发生萎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B2B平台上的付费用户数缩小,同时各垂直制造领域里正在发生着深度行业整合,大鱼吃小鱼,供应商数量减少、集中度增加,也导致了整个中国B2B行业的付费用户减少。

而另一端买家采购商受2008年后金融危机的影响,无论采购金额和数量都在减少。甚至也有些买家联系上卖家后就不再需要阿里巴巴这个“中介”——大买家数量少份额大,他们的离开也将导致中国供应商在“茶馆”中找不到对象,或者生意减少。因而“网友”在网上抱怨,阿里巴巴上有很多“假询盘”。这些问题在电子商务高速增长的时候被大量的新用户所掩盖,金融危机让裸泳者露出了水面。

因此,从阿里巴巴B2B平台的两端来看,买家和卖家的数量一定是减少趋势,必将影响业绩。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马云为什么让淘宝“老大”陆兆禧执掌阿里巴巴?

事实上,2011年1月7日阿里巴巴推出的“无名良品”正是马云试图解决B2B平台困境的一个尝试:让B2B平台上的中小企业供应商及外贸厂商在淘宝网上按照B2C模式运营,帮助他们从线上的批发转向线上的零售——B2C。

一位了解阿里巴巴的人士透露,按照马云的想法,是希望让淘宝商城中的大B——即厂家,到阿里巴巴B2B平台上成为采购商和批发商。同时也让一些大经销商也有机会从贸易切入,向产业链上游发展进入生产环节,成立自己的品牌。而阿里上的小买家也可以成为淘宝上的小卖家——事实上现在很多淘宝小店就是从阿里巴巴上进货。

这些都是基于马云对未来电子商务的趋势判断,即在未来产业链越来越短、中间环节越来越少的趋势下,B2C直销将取代B2B成为未来电子商务上的主流。这也是为什么华尔街分析师长期来看,看好陆兆禧统管两大平台,为未来的整合做准备——也就是蔡崇信口中的“协同效应”。

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是,卫哲离职后也不会继续留在阿里巴巴集团,而是自己创业,不过也是基于马云的电子商务平台。此次他正可以“有担当”地完成自己职业经理人的华丽谢幕。阿里巴巴B2B公司没有回答这一问题。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