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张海迪和丈夫王佐良

时间:2011-01-04 00:13:40  来源:凯迪  作者:

张海迪,一个有太多理由感动的名字,她曾经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现在20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少有人还记得张海迪。20多年前医生断言:她活不过27岁。可如今张海迪已经过了50岁了!她是不是还在敲命运的门?

1. 他就是我少女梦想中的那个人

张海迪的家在济南市花园小区,这批楼房是若干年前济南市为解决市内各界知名人士“房困”问题而建的,人称“名士楼”。近年来,海迪家除原已购置的钢琴、彩电、音响、空调外,又添置了电话、手机、两台电脑和打印机。除此之外,便是那占据一面墙的书柜,一切都显得朴实无华。

海 迪的出场很有意思,就像舞台上女主角的亮相。她先在门口夸张地大叫一声:“朋友们,我来了!”话音一落,她的轮椅就平平地滑了进来。记者眼前的海迪不但没 有像医生所说的“活不过27岁”,反而在年过半百的时候活得更女人,更活泼,她的眼神充满了热力,她的笑容是如此开朗,她的服饰、发型都那么得体美观,她 好像已经感觉不到人生于自己有多少缺失。

王佐良和张海迪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然后两人一直通信,发现彼此性格、志趣十分相投,于是在 1982年,海迪家喻户晓之前结了婚。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一切都在平静中度过。现在山东师范大学从事翻译工作的王佐良希望能够保持这样的生活,所以一直拒 绝在媒体上露面。“当时我的公公、婆婆在上海,他们也有过一点障碍,但很快就消除了,听见我先生回家说情况,只是说行吗?是很淡地说会有很多困难吧!后来 的实践证明,我的公公、婆婆他们都是那么好的上海老工人,他们信任儿子,他们也信任了我。”记者采访这天,海迪的丈夫佐良也在家。海迪常常大着嗓门叫: “佐良,帮我倒一杯咖啡。再拿一个垫子。”

原籍上海,曾在安徽插过队的王佐良不言不语,斯文儒雅,带着微笑听滔滔不绝的海迪说话,瘦削的 他分明有着英俊的轮廓,他的气质使人联想到中世纪油画里的圣徒。人们应该感谢这位圣徒般的绅士——王佐良,感谢他:用比常人更多的呵护和爱陪着他的妻子走 在对生命朝圣的路上,相濡以沫,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奇迹般的海迪。

2. 陪你度过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日子

1991 年1月,海迪被诊断出患了基底细胞癌。同年,佐良陪着海迪赴上海中山医院做无麻醉手术。手术前,海迪对佐良深情地说:“如果我活下来,当然非常幸运,我希 望还能和你在一起生活,但如果我死去,也是时候了。这么多年拖累你,我跟朋友们讲了,如果我死了,让他们给你找一个健康的、比我更好的女人。”佐良握着海 迪的手,眼睛湿润了。

手术后,护士推着海迪从手术室刚一出来,佐良就一个箭步冲上去,见海迪脸上绕着厚厚的绷带,还浸有血渍,佐良又难过 地流泪了。倒是海迪忍着疼痛,劝慰佐良:“如果在战争年代,你肯定当叛徒,不然我做手术你干吗吓成这样!”手术、植皮、放疗,细胞被大量杀伤,体力被大量 消耗,头发也大片大片脱落。但是,海迪靠着真挚的爱情和乐观的精神,再次战胜了病魔。

说到佐良的爱好时,海迪笑了:“他什么爱好也没有, 除了做学问之外,最大的优点就是爱干净,打扫卫生洗衣服。”佐良也从不把海迪当名人看待,海迪只是他心爱的妻子。有次海迪问佐良:“你对我厌倦过吗?”佐 良俯下身子,在海迪的额头上轻吻了一下,握着她的手说:“我永远都不会的。”“为什么?”“因为你每天都给我新的热情和活力。”还有一次,海迪问佐良: “你能感觉我是个残疾人吗?”佐良说:“我觉得你比健康人还有魅力。”海迪拥有许多书,其中很多书都是佐良给她买的。有时为了买一本书,佐良常常要跑许多 路。他还把那些海迪没说要买的书的目录抄下来,带回家让海迪选择。少女时代就喜爱画画的海迪,在写作之余还创作了许多油画。为了海迪的那些油画,佐良又变 成了个木匠。海迪的油画有时需要配旧船板那种颜色的画框,佐良就用棕色、黑色鞋油混在一起涂染,效果极佳。有几幅油画在韩国展出时,被一位大商人看中,愿 意出高价求购,但海迪婉言谢绝了,因为它包含着佐良与她的感情!张海迪爱唱歌,时常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有时,张海迪、王佐良拿起麦克风,来个夫妻对唱。 张海迪唱歌,颇有天赋。她的MTV《我的梦》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过,还获得了首届中国音乐电视大奖赛金奖。


3. 我们的爱情在争吵中愈发稳固


1998 年上半年,张海迪和丈夫王佐良合作,共同翻译了美国当代作品《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这本书获得了第四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读《莫多 克》的时候,我一次次地流下了眼泪。我觉得,遇到那些哀伤的段落我会译不下去的,我感到力不从心。于是我请爱人王佐良与我一同翻译,这是我们十几年来第一 次合作。只有一本原文书,我每天下午翻译我的章节,他就在夜晚进行工作,我将那些伤感的章节‘让’给了他。”

海迪在创作上是个要求极高的人,有时甚至近于苛刻。在翻译的过程中,两人却经常为一个单词、一个句子的中文表达争执不休。好在都是为了文学,吵过之后两人翻阅词典,最后总能形成共识。

两 个相爱的人,每天都想着为对方做点什么。张海迪虽然只能靠轮椅移动,但她还是尽可能地做一些家务活,比如扫地、擦桌子什么的,她还喜欢做饭,但家里厨房太 小,轮椅进不去,她就让王佐良代替她“操作”,做她配制的菜。张海迪对夫君的“不满”只有一点:王佐良不擅长烹饪。家里只有他俩的时候,王佐良总是提议吃 方便面。

“他是一位非常沉静的人。回顾自己20多年的婚姻生活,我感觉很欣慰。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成绩,我们坦然地面对生 活,从不理会各种猜测,我想时间会证明一切,而且我自己也很奇怪,结婚这么多年了,当他前往加拿大学习的时候,远隔重洋,我们的书信还会和当年一样,真有 意思。我从来不相信没有爱情的婚姻能生存下去,如果没有不断更新的爱情,婚姻的花朵就会枯萎。”

“我先生是一个非常非常优秀的男性,从来我对社会做些什么事情,没有任何一点点障碍,并且他会大力地支持我,很多汇款都是他帮我寄出去的,包括寄东西,现在很多残疾朋友,包括健康的朋友,他们收到我的书,或者什么,都是我先生寄的。”

“我当然渴望有一个孩子,女孩,我甚至在清晨的阳光中见过她,在我非常痛苦的时候,非常漂亮,我曾跟我爱人说,如果我们有孩子,现在也该上大学了。想到这些我的确有一丝伤感。”


4. 老得哪里也去不了就陪你慢慢变老


让 对方更长久地爱自己,把自己当做终身的伴侣,海迪说这其实也需要智慧和努力。“美好的家庭生活需要创建和创新,才能够让生活中没有厌倦。”海迪是个聪明而 善解人意的女子,深知生活需要激情,需要乐趣。她自言是个合格的主妇,家中总是收拾得特别干净,还变着法子增加小摆设,养上可爱的小宠物。有一天,心灵手 巧的她还忽发奇想买来了电动缝纫机,给家人做些小衣服。其实家里哪需要做衣服,只是变一些小花样,可是生活的点滴情趣就在这样的积累之中。

张 海迪没有散步所需要的三样道具:闲散的心情,怡人的景色以及健康的双腿。但她照样可以散步,因为有王佐良推着张海迪,这样,腿就有了。为避开围观的人群, 散步的地点就选在自己家里,这样,闲散的心情也有了。至于景色,在张海迪的嘴里。靠在丈夫背上,张海迪不断描述自己想到的风景,一棵树,一片湖……

一次,海迪问佐良:“我们没有孩子,等我们老了,该怎么办呢?”佐良将海迪的手放在自己的手心里,平静地说:“到那时,我们一起上敬老院。”

张海迪:我的爱情跟平常人一样

主持人语:她说:“我每天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说这番话的人叫张海迪。
20 岁以下的人,很少有人还记得张海迪,但二十多年前,她是“时代的先锋,青年的楷模”。当时,医生断言,她活不过27岁,可今年,她已经49岁了。对一个胸 部以下全无知觉的人来说,生远比死要痛苦。所以,当她第一次听说自己得了癌症,她甚至感到欣喜———终于可以解脱了。但是,她却活了下来,而且写小说,画 油画,跳芭蕾,拍电视,唱歌,读硕士……活得有滋有味。她甚至结了婚,并且与丈夫相亲相爱地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雨人生。她说,既然活着,就不能白活。
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年就到49岁的张海迪,在人们心目中的光环似乎渐渐褪去。经历了癌症的折磨、爱情婚姻的争议、死亡的挑战,比起二十年前、那个盛名之下不堪重负的楷模,张海迪至少比过去更从容。
盛名之下的重负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的文章。一时间,张海迪的名字像惊雷一般响遍神州大地,成为英模辈出的20世纪80年代的一面旗,她又歌又笑的报告会曾以轰炸之势在电视上重播不已。
然 而,盛名之下是重负,成名之后,张海迪每天的生活都不得安宁。她每天收到的信都是用麻袋装的,被一麻袋一麻袋地送到她的单位和家里。而且,成批成批的人往 张海迪家里赶。多则上百,少则几十,还有一些人,每天都去。而且这几乎是不容拒绝的,因为他们会用崇拜的语气对张海迪的家人说:我们一定要见见海迪,我们 看她一眼行吗?
于是,有一天,张海迪好像突然从我们的视线内消失了。清醒的头脑一直是张海迪引以为傲的,她说,对一个胸以下所有部位都失去知觉的 人,唯一可以靠的只有清醒的大脑了。在最热的时候选择主动退出,张海迪有自己的理由。她说,我的职业是作家,而不是演员,作家应该在幕后工作,而不是在前 台。
张海迪现在的身份是作家,但写作是痛苦的,她得了大面积的褥疮,骨头都露出来了,但她还在写。她又做过几次手术,手术是痛苦的,她的鼻癌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实施手术的,她清晰地感觉到刀把自己的鼻腔打开,针从自己皮肤穿过。
对 海迪来说,身体上的痛苦她已习惯去忍受,心理上的痛苦却让她时时都处在煎熬之中。她说:“这些年我非常清楚,我文学之外的名声要大于文学创作的本身……” 她还说:“我从来不去在意那些事情,我只在意文学创作的本身。我怎么样能够把我的作品写得更好……”但是,谁都看得出,她在意的。她总觉得自己的作品不够 好,总觉得自己的书畅销,是因为自己的名声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作品,所以,她一直在不停地压榨自己。但是,作为一名残疾人,她能够接触到的社会实在是太有限 了,于是,她只好拼命地向自己内心去挖掘,去幻想,在这样的压榨和无奈中,张海迪越发痛苦。身体上的痛苦别人看得见,她也说得出来,而这种内心的痛苦,张 海迪是说不出的,就算说出来,也没有人会去关心。
所以,第一次听说自己得了癌症,海迪甚至感到欣喜———终于可以解脱了。张海迪说:“我最大的快乐是死亡。”但是,她却活了下来。
初恋: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一直以来,张海迪都被人们视作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我们眼里,总觉得英雄和常人不一样,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但张海迪和每一个平凡的女性一样,从小就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充满了追求。她品尝过爱情的幸福,也遭受过失恋的打击。不过,她说,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1970 年,张海迪跟随父母,来到山东聊城莘县农村。在那个小小的县城里,张海迪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子。两个少年,情窦初开,懵懂间,时光飞逝。但是有一天,那个男 孩忽然带着一个女孩来到张海迪家。海迪说:“一直到现在我都记得那个女孩子。那是个冬天,女孩穿了一件当时很少见的毛大衣,毛毛领子,像电影里冬妮娅穿的 那种。”男孩进来后说:“海迪啊,这是我的表妹。”那天,他们还推着海迪去看电影。
当时,海迪非常敏感地观察那个女孩,她真的非常漂亮,那么健 康。从那天开始,男孩开始有意识地疏远海迪。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海迪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残疾有多么严重。她说,她不怨那个男孩,当他在理想和现实中抉择 的时候,必定要偏向世俗的一方。她说:“我愿意把这痛苦自己咀嚼掉,我相信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就不会痛苦了,果真是这样。”
话虽这样说,但有些 痛苦在短期内是无法消除的。有一次,海迪去露天剧院看电影,那个男孩也去了。当时海迪非常非常想看看他,远远地,默默地看一眼就够了。电影散场之后,海迪 的朋友推着海迪走过一个胡同的时候,正好那个男孩在胡同的那头。海迪一眼看过去,那个男孩正跟那个女孩,也就是那个表妹在一起。海迪说:“当时我的心里就 像……你知道吗……就像针扎了一下,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