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报告(上)

时间:2014-08-28 10:28:18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

 以“博雅教育”为坚实基础的文理学院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纷纷崛起,其中包括如今世人熟知的威廉姆斯学院、阿默斯特学院等,它们所代表的经典、小规模、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模式使之成为高等教育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亚里士多德将教育分为“自由的教育”与“偏狭的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由教育是以人的理性的自由发展和德性的完善为最高目标的教育,“我们全部生活的目的应是操持闲暇……在闲暇中,人们发展自己的理性,操修善德,以造就豁达的胸襟和自由的精神。”这就是博雅教育的思想起源。
浸淫于亚里士多德时代雅典自由民文化性格的“博雅教育”在欧洲大陆深耕易耨,于 17 世纪传入北美大陆。20 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高等教育思想家赫钦斯认为,博雅教育是最具价值的,因而提出“人人的博雅教育”;而美国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则将博雅教育总结为:“与最伟大心灵们不断交流,使人们从庸俗中得到解放。”
随着这股思想浪潮从欧洲大陆传播至美国,以“博雅教育”为坚实基础的文理学院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纷纷崛起,其中包括如今世人熟知的威廉姆斯学院、阿默斯特学院等,它们所代表的经典、小规模、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模式使之成为高等教育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据 2000 年卡内基高校分类,全美共有 228 所文理学院,仅占高校总数的 5.79%,只有不足 5% 的美国学生有幸进入文理学院。然而,19% 的美国总统、20% 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本科毕业于文理学院。
在刚刚公布的 2014 年 《福布斯》杂志全美最佳 100 所大学中,威廉姆斯学院排名榜首。该榜单也是唯一一张将综合性大学与文理学院混合在一起的高校排行榜。“我们认为,对学生来说,相比于把不同类型的学校分开看,将其放在一起评判更有价值,这样能让学生对全美高校有一种全局性的理解。”负责该榜单制作的编辑 Caroline Howard 告诉记者。
近年来,随着国内赴美就读本科的人群不断增加,顶尖的文理学院与顶尖的综合性大学一样成为留学人群的首选目标。已经有 4 年组织经验的“美国顶尖文理学院中国巡展”活动主管徐易宁还记得,2010 年组织第二届巡展时,“我们邀请包括全美十余所顶尖文理学院的招生官到国内做了四场活动,上海和北京两站各来了 200-300 个学生。”而今年暑假刚刚结束的第六届巡展,空前火爆,“单北京四中一场,就来了 800 人以上。”
为了让中国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美国文理学院,这一次,我们采访了威廉姆斯学院、斯沃斯摩尔学院、阿默斯特学院、韦尔斯利学院等 7 所美国顶尖的文理学院的校长和在读学生,详述每所学院的特色与风采。


威廉姆斯学院:自由而低调的全美最佳大学

威廉姆斯学院是全美高等教育体系中罕见的坚持“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学校。“威廉姆斯学院的教育精髓,可以概括为三个‘P’,教授(professors),同伴(peers),地点(place)。”现任校长亚当·福尔克告诉记者。
 
7 月 30 日,《福布斯》杂志发布 2014 年度美国大学排行榜,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力压斯坦福、普林斯顿等老牌顶尖学府,从这场云集全美 650 所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的对决中突围而出,雄踞榜首。此前,威廉姆斯学院曾在 2010、2011 年度蝉联该排行榜的全美最佳大学。
这份榜单由《福布斯》杂志和美国大学学费与效率研究中心(CCAP)独家合作,并结合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及薪酬调查网站 PayScale 等提供的数据,从学生满意度、毕业率、就业率以及学生的负债情况来综合考量排名。其中,本年度威廉姆斯学院还以 96% 的学生毕业率(注:其次为耶鲁大学和波莫纳学院,89%)领跑全美高校。
马萨诸塞州西北角的威廉姆斯镇,隐匿着全美最好的文理学院。1793 年建校之初,麻省最古老的哈佛大学觉得本州有一所大学就够了,几次向州政府申请取缔威廉姆斯学院。更糟糕的是,学校三番五次陷入财政窘境和搬迁危机,连时任校长索福尼亚·摩尔也带着 15 个学生弃校而走,创办阿默斯特学院。
连番的打击之下,威廉姆斯学院并没有被击垮,尤其在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在时任校长哈里·佩恩以及校友会的带领下,走出泥沼,从此精英辈出。除了国人耳熟能详的王力宏,美国第 20 任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著名的“美国在线”的 CEO 兼创始人史蒂夫·凯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恩格尔等人都是其校友。
威廉姆斯学院师生比仅为 1:7,是全美高等教育体系中罕见坚持“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学校。虽然每年的学杂费用高达 61850 美元,依然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且家境良好的学生申请入读,其录取率大约在 17% 左右(注:据《福布斯》2013 年数据)。目前,威廉姆斯在读学生总数为 2124 名。

威廉姆斯学院师生比仅为 1:7,是全美高等教育体系中罕见坚持“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学校。虽然每年的学杂费用高达 61850 美元,依然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且家境良好的学生申请入读。目前,威廉姆斯在读学生总数为 2124 名

牛津式的导师制教育
“威廉姆斯学院的教育精髓是学生和教授之间近距离、多层面的互动。”现任校长亚当·福尔克(Adam·Falk)这样告诉《外滩画报》记者。在被《普林斯顿评论》杂志标榜为“最容易和教授接近”的威廉姆斯,除了有与其他文理学院别无二致的小班教学法,“导师制”课程(Tutorial)是其独树一帜的特色。每门导师制课程最多有 10 名学生,分成 5 对,每对学生每周和一名教授导师单独展开一对二的教学辅导。
作为最经典的西方书院式教育的精髓,导师制最早起源于 14 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创。它从中世纪一路而来,至今仍是牛津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很多牛津人眼中,如果这所英国最古老大学本身是一顶皇冠,那么导师制就是镶嵌其上的最耀眼的明珠。
1988 年,威廉姆斯学院首次推行牛津式的导师制度。这种在美国高校中极为少见的教学方式最早只适用于在学院就读的高年级学生,直到 2001 年经过全校教师的投票表决,才被推广到所有年级范围。目前,全美高校中仅威廉姆斯学院采用本科生导师制课程。
威廉姆斯每学年大约提供 445 门采取“导师制”教学的课程,文理科兼有(注:学校官网 2013 年数据)。按学院规则,学生可以在采取“导师制”教学和一般课堂教学课程中任意选择,但超过一半学生在校四年期间起码会选修一门以上“导师制”课程。

威廉姆斯每学年大约提供 445 门采取“导师制”教学的课程,文理科兼有

“导师制”教学方式采用一个导师一堂课对两个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多以激发思维的讨论课程为主,而课前则需要研读大量资料。目前在威廉姆斯就读的王博文如此讲述上个学年选修人类学导师课程的体会,“课前,我的同伴需要就一个话题进行研究,然后完成一篇 7 页左右的论文。而在上课前一天,我需要读完他的论文,然后就他的论点完成一篇 2-4 页或支持或反对的论文作为回应。在课堂上,我俩朗读自己的论文并且彼此交换论证,随后还需要跟老师一起讨论,而所涉及的话题往往也会从论文本身的议题延展开,有时候甚至堪称是天马行空,我觉得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无限衍生的思维中探寻真知。”
王博文高中毕业于杭州外国语大学,这种重激发思维、讲究引导和辩论的授课方式在他此前在国内接受的教育中从未有过,他坦承压力重重。他记得有一节课前他需要做回应论文的准备,“通常来说,回应论文的准备起码也要三到四个小时,但那一次同伴的资料准备不够,论文写得不出色,为了不至于在隔天课堂上被老师问得哑口无言,我只好相应补充更多资料,而那一晚我其实还要准备隔天哲学、日语和心理学课程的考试,真的是一个特别巨大的挑战。”
党元初高中就读西安交大少年班,大一上过一门拓扑学导师课程。这位国内优等生在第一节课上就吃了鳖。他记得第一节课自己提前做了充分的预习,但课堂上在被教授叫上台推演定理时还是紧张得不行,出错失手,一时间愣在台上,十分尴尬。下课时,教授叫住了他,“我不指望你第一次上完这门课从这个教室走出去,和你最后一次从这儿出去时是同样一个人。但你会有进步的,现在的失败没什么大不了。”随后的课程中,教授每周都会跟进党元初的学习进度,提供意见,帮助他逐渐适应新的学习节奏。课程完结,党元初的表现出色,不仅拿了 A,还被推荐到一个数学论坛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王博文坦言,繁重的课程、冲突的时间表以及偶尔不给力的队友同时发生的情况下引发焦头烂额的不眠之夜,几乎每一个上过导师课的学生都不会陌生。即便如此,根据学院的官方数据,有超过 80% 的学生认为“导师制”课程是威廉姆斯“最有价值的课程”。“我往往要用整整一周准备话题论文,每写一篇就要看一大本相关的经典书籍,一学期下来,看了不少专业书。相比其他课,导师课的负担重,但相应的所得也很可观。”
相比于十几名学生共同上课的小班,导师制课程逼迫学生尽可能表达自我,按党元初的说法,“如果班上有 10 个同学,你还可能躲在别人后面尽量少发言,但在一对二的课程里,你不可能不说话。”此外,课堂的节奏要紧凑得多,“其他小班课整个学期可能也就布置3到4篇大论文,我们动辄就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去精心打磨一篇文章。而导师课要求学生以周为单位来写论文,相应地,我们投入的时间、精力也成倍增长。”王博文说。
在威廉姆斯的导师制度下,学生是积极的课堂参与者,学会独立地搜集资料,连贯地表达,在导师的批评面前勇敢地捍卫态度和立场。“我们的学生以后要活得更充实、更有效率,现在就需要具备清晰思考和交流的能力。”福尔克校长这样阐述导师制教学的意义所在。

“我自自由”
在全美的高等院校中,威廉姆斯不仅以经典严格的教学方式著称,其校园环境也是出了名的美丽梦幻。传说整个校园所在的威廉姆斯小镇上空仿佛笼罩着一层紫色的空气,如同一层屏障守护着这座宁静的象牙塔,威廉姆斯因而也在学生中获得了“紫色泡泡”的昵称。党元初挺神秘地向我们这样形容,“到了秋天,如果极目远眺,偶尔会看到学校附近的山也被染成紫色。”到了十月,按照威廉姆斯的传统,校长会在某个天气晴朗的周五清晨敲钟,示意全校停课去爬山。所有师生聚集于山顶,吃着甜甜圈,喝着苹果酒,然后听学校合唱团清唱阿卡贝拉,听上去还颇有一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孔夫子遗风。

传说整个校园所在的威廉姆斯小镇上空仿佛笼罩着一层紫色的空气,威廉姆斯因而也在学生中获得了“紫色泡泡”的昵称

2014 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杂志公布了全美 300 多家文理学院的排名,威廉姆斯学院再次雄踞第一。虽然常年被评选为全美文理学院之首,威廉姆斯学生对此却是一致的淡然,“用排名去衡量一所学校是件很虚无的事。”
学校的校训“E liberalitate E.”,翻译过来就是“我自自由”。这么多年来,威廉姆斯如同武侠小说中的隐士高人,身怀绝学。这里的学生从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自有一套独特的学术理念。24 岁的陆冠南在去年夏天以学校最高荣誉(summa cum laude)成绩毕业,他相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学四年间,他抛弃狭小的一方课堂,辗转游历三十多个国家,在“浪迹天涯”的云游漂泊中投身于广袤世界的怀抱,他认为,这才称得上自己追求的“大”学术。然而,小师弟王博文却不觉得惊奇,“陆师兄的学习理念很有个性,但他不算是特例,学校赋予我们充分的自由,在这种保护和鼓励下,每个学生都会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路数来。”

威廉姆斯学校的校训“E liberalitate E.”,翻译过来就是“我自自由”。这里的学生从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自有一套独特的学术理念

依然在读的王博文对目前自己的校园生活乐在其中。“我的一生可能都会在城市里度过,生命中能有四年在这深山老林里修炼、读书也是很好的。”校长福尔克先生告诉记者,很多威廉姆斯的校友毕业后都把家安在了这座小镇上。
威廉姆斯学院从不在评比或竞赛上浪费心思,更不会打广告标榜自己是全美最棒的大学,静心培育学生才是它高于一切的宗旨。在福尔克校长看来,“高等教育必须拥有长线的眼光,学生在这里考虑的不是立刻能获得什么,而是在五年甚至十年后,他们所学到的东西依然是有用的。”

威廉姆斯不仅以经典严格的教学方式著称,其校园环境也是出了名的美丽梦幻。这么多年来,威廉姆斯就如同武侠小说中的隐士高人,身怀绝学

全人教育优势不可能被复制

B=《外滩画报》  F=亚当·福尔克

B:威廉姆斯学院一直被认为是美国文理学院的经典代表,有人说在美国,文理学院与综合性大学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你能从本人的求学经历以及目前在威廉姆斯工作的经验,谈一下你对于两种不同教育理念的比较?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F:在高等教育中,威廉姆斯和类似的文理学院提供给学生的是非常珍贵的机会。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也是一流的学府,但它们作为研究型大学,很难做到像威廉姆斯这样专注于本科生的培养。
我们曾做过研究,在我们的学生眼里,他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和教授们直接交流,在教室、实验室、工作室甚至是校外,无论哪里都能和老师随时随地沟通。而在研究型大学,由于班级容量比较大,研究生的表现也相对突出一点,因此本科生和教授沟通的机会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
我经常和我们的校友一起聊他们在威廉姆斯度过的日子,不管他们毕业多久,他们都觉得影响他们最大的,就是在这儿和教授们培养起来的亲近关系。
B:威廉姆斯常年保持在全美文理学院排名最前列。你认为威廉姆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威廉姆斯提供的教育精髓是什么?
F:威廉姆斯的教育精髓是学生和教师间近距离、多层面的互动,同时学生之间相互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每年招生我们都做了很多努力,我们欢迎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但同样具有学术潜力的新生到威廉姆斯来,这些年轻的同龄人可以在教室里、课外活动、吃饭住宿时分享交流,学习进步。我们非常鼓励学生之间的深入合作和经验交流。
威廉姆斯建在马萨诸塞州西部的伯克希尔山上,四周环绕着如此多的自然美景,我们觉得自己很幸运,这样的环境更能激发智慧,洗涤我们的心灵。威廉姆斯是一个典型的新英格兰式大学城,我们的很多校友都非常喜欢这里,他们很多人毕业之后都想办法在这里安家定居了。
所以我认为,威廉姆斯的教育精髓,可以概括为三个“P”, 教授(professors),同伴(peers),地点(place)。B:谈及威廉姆斯,除了高质量的教育以及美丽的校园,也有不少人会提到昂贵的学费。在美国,许多上层家庭会将孩子送到威廉姆斯学习,有人评论说,威廉姆斯的校园氛围实在是太精英太上层了,以至于不少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倍感压力,我不知道真实的校园文化是如何的?

F:在所有我亲身经历过的校园里,威廉姆斯是其中最具有包容性的,我们的学生来自社会各个经济阶层。这儿的任何一个学生,很可能他的父母既不是大学毕业,也不是威廉姆斯的校友。和美国的任何一所高校相比,我们学校的助学体系都可以算得上是最慷慨的,所以我们的学生不会承受太大的经济压力。平均来说,毕业生所承担的债务远远低于国家水平线。我们有很多学术或社会组织,去帮助那些没有大学经验的家庭的学生。
同时,我们独有的大一新生住宿制度能帮助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了解彼此,并快速地融入威廉姆斯。大约每 24 个大一新生会和两个大三学生共享一个住宿区域,如此形成一个小组,这些大三学生会接受培训,在组内帮助新生建立相互之间的认同感。而这份感情之后将会在他们的整个大学阶段延续下去,甚至将会贯穿他们的一生。
B:我们知道威廉姆斯学院与英国的牛津大学渊源很深,你们甚至有一个项目是每年派送学生去牛津大学交流学习。我想知道,你如何评价英国和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异同?
F: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和英国不同的是,它更注重对个人的教育。英国的大学往往从一开始就更注重学术专业化的培养。学生去牛津、剑桥,学的往往是历史、生物或是艺术。而在威廉姆斯,学生可以学习这些科目,当然也有更多选择。我们的学生以后要活得更充实、更有效率,现在就需要具备清晰思考和交流的能力,要学会去理解自然世界和人类文明,去欣赏人类创造的杰出成果。很多学生都说,当初他们来威廉姆斯的时候都认定了他们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但之后却发现,他们真正的学术热情隐藏在别的领域。如果我们的学生被限制在某一个学术科目内,那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B:与牛津一样,你们至今推行“导师制”和小班化教育。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目前高等教育的一个潮流就是许多大学开始尝试在线课程。你认为网络对于像威廉姆斯这样专注于传统经典教育方式的学校是否会带来一些冲击?
F:新的教育手段将会在高等教育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就像之前的技术比如电视教育那样,这不意味着会对高等教育产生本质性的变化。如果教育单单只是传授知识,或是教授能在网络上学习的技能,那么仅仅需要网络公开课就足够了。但正如我所说的,教育不只是那些东西,教育从根本上来讲是一次人为活动,其中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这种互动越直接、越清晰越好。威廉姆斯想延续下去的一些传统大学教育模式总会是被人需要的。那些在课外活动、在表演舞台、在食堂、在宿舍里能够学到的东西,是网络课程无法教授的。确实,通过网络课程学生可能会学到新知识或新技能,但这种模式不可能复制住宿制文理学院所提供的全人教育的优势。
B:威廉姆斯的学生毕业以后活跃于各行各业,你觉得他们从威廉姆斯获得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威廉姆斯的毕业生身上是否有一些共同特征?
F:总的来说,我们的毕业生会告诉你,通过在威廉姆斯的学习,他们学会了如何更清晰地思考和表达自身的想法,如何更有创造力地解决问题,如何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世界(包括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如何作为专业的精英更好地服务这个社会。让我们的毕业生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服务社会,这就是威廉姆斯之所以存在的最大意义。

 

阿默斯特学院:最慷慨的文理学院

今年,阿默斯特学院再度荣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美排名第二的文理学院。力压阿默斯特的依旧是它多年来的老对手威廉姆斯学院。创立于 1821 年的阿默斯特,在近 200 年的历史里,曾先后走出包括美国第 30 任总统柯立芝在内的名流。这所堪称全美最慷慨的文理学院,是目前全美仅有的六所为国际学生提供无条件经济援助的高等院校之一。

“静水流深”,这是一位中国校友口中对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的评价。
阿默斯特学院位于马萨诸塞州西部的阿默斯特小镇,是美国东北角的精英教育资源汇聚地所在。近千亩的校园,红砖灰瓦,草地翠绿,树林环绕,美得祥和,不张扬。
一如阿默斯特学院古朴温柔的本色,时年 63 岁的校长卡洛琳·马丁(Carolyn A. Martin)留着一头极短的金色鬈发,体态圆润,笑起来像个亲切的邻家老太太。她毕业于威廉与玛丽学院英国文学专业,随后获得明德学院硕士学位及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德国文学博士学位。2011 年,她出任阿默斯特学院第 19 任校长,同时也是建校以来首任女性校长。
“教给学生创造性思考与批判思维的能力,并且让每个学生都负担得起学费。”卡洛琳·马丁这样向《外滩画报》记者形容她心目中最理想的教育模式。
马丁的这一梦想正在阿默斯特学院得到实现。学校提供全开放式的学术氛围,给学生的认知、理解和表现能力注入不朽的活力,让他们足以在任何领域内都有潜力成为金字塔尖的大师。除此之外,目前全美仅有的六所为国际学生提供无条件经济援助(Need-blind Financial Aid)的高等院校中,阿默斯特学院是其中唯一一所文理学院,其本身财力之雄厚在全美高校中数一数二。

阿默斯特学院位于马萨诸塞州西部的阿默斯特小镇,近千亩的校园,草地翠绿,美丽祥和,不张扬

慷慨背后的坚持
今年 1 月的一场白宫宴会上,总统奥巴马在数位全美顶尖大学校长、非营利组织领导人和慈善家的面前,毫不吝啬对阿默斯特学院的赞美之辞。“美国精神的核心,是给予每个公民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机会,大学文凭是一个人进入中产阶级最好的敲门砖。我希望每一所美国的精英大学都能像阿默斯特学院这么做。”
能获得总统先生的称赞,皆因阿默斯特学院在招生时做出的无条件经济援助承诺:学校愿意招收来自任何文化、阶层、地域背景的优秀学生,而不考虑其经济支付能力。这意味着,唯一左右录取与否的,是学生的学术潜力及个人能力,而和家庭经济条件无关。学生一经录取,学校根据家庭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学费减免、助学金、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等,以此保证每一名阿默斯特的学生不会因为高昂的学费而辍学。
阿默斯特的慷慨,不仅惠及本土学生,还有国际生。来自中国的王宁悦是该校无条件经济援助的受惠者。“因为去其他(同级别)学校,家里就要卖房子啦。”在电话里,她发出爽朗的笑声。王宁悦可以看作最典型的阿默斯特学生,因为对法语感兴趣,大二时她申请了一个位于日内瓦的交流学习项目,“希望能找到一个不在法国的法语学习实践项目,并且最好附带实习机会。”这是她在寻找交流项目时的大致方向。通过学校帮助,她找到了符合条件的项目。“无论是以前在国内,还是在阿默斯特这样的小环境中,自己总是被照顾得很好,(日内瓦)一年,让我真正体会到独立生活。”她这样总结。
“如果说,最初选择阿默斯特主要是因为学费,幸运的是,后来我发现这的确是最适合我的一所学校。”休学一年,即将返回校园继续大三学习的王宁悦说。在学校,像她这样暂停学业闯世界寻求自我的学生其实很多,校方给予极大宽容和支持,“通常离开时只要打一份申请即可,回校时记得写一篇总结报告。”“在阿默斯特,多数学生并不会急功近利地以未来的收入选择专业,而是花更多时间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我想这一点也应该得益于学校慷慨的助学金发放政策,多数学生都不背负学贷压力,自然能够更从容地探索自己的人生。”
正如王宁悦所言,创立于 1821 年的阿默斯特,在近 200 年的历史里,曾先后走出各领域的杰出代表。从美国第 30 任总统柯立芝、国民党外长叶公超,到畅销作家丹·布朗、4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超过 30 位普利策奖得主。走在这所全美最慷慨的文理学院的校园里,很容易就会发现,1700 多名学生中,黄种人和黑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白人。“学校当然也会有来自两种阵营的孩子,一部分是出身特别优越的,百年来所有家族成员都读阿默斯特的那种‘old money ’,更多是来自于平凡家庭拿奖学金的孩子。我认为这是阿默斯特做得特别好的一点。因为吸收来自不同阶层的学生,校园文化也得以多元化发展。”
许多学校都会强调“多元化”,但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少之又少。尤其是在 2008 到 2009 年的金融危机后,不少美国高校不得不节流。有报道说,号称全球最富有的哈佛大学也被这场金融海啸卷走至少 30% 的捐献基金,斯坦福大学时任校长则宣布带头减薪 10%。在文理学院中,原本也为国际学生提供无条件经济援助的威廉姆斯,在 2010 年宣布放弃这条政策。目前全美的文理学院中,仅剩阿默斯特还在坚守。
“阿默斯特根据学生提出的需求和特殊的家庭经济环境提供助学金及奖学金,这个政策对于美国本土学生和国际学生来说都是一样的。如果一个学生的家庭只能支付学费的一小部分费用,学院将资助余下的部分。”马丁校长表示。
我们采访的另外一名中国学生唐韵讲述了申请助学金的过程。唐韵直言,当年自己申请大学没有咨询中介,一心奔着顶尖研究型大学去的她只申请了阿默斯特这一所文理学院。唐韵回忆当时自己的申请流程,步骤出奇简单,只需填写一份高校奖学金申请表(CSS Profile),写明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信息,递交美国大学理事会的奖学金服务部门,同时直接向学校奖学金办公室提交一份双亲收入情况的英文证明文件。唐韵同届的所有中国学生,每人每年大约 64000 美元的综合费用(包括学费、书费和住宿费)都被免去。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阿默斯特学院每年向全校 1785 名学生中的 60% 提供超过 4500 万美元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平均每个学生获得的资助超过 47000 美元。此外,自从 2008 学年学校停止将本科生贷款和财政补助捆绑之后,学生开始能够零负债从学校毕业。
能够如此慷慨一方面来源于校友的慷慨,“多数校友都受到学校的恩惠顺利毕业,所以事业有成后都愿意作出回馈。”据悉,由于校友们的踊跃捐款,这所小小的文理学院拥有一笔大约 17 亿美元的捐助经费。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阿默斯特学院每年平均每个学生获得的资助超过 47000 美元

请教授吃饭基金
阿默斯特学院的师资力量也非常雄厚。他们总以美国学术界最高的薪资标准聘请全美学术界赫赫有名的教授,这些学者往往放弃政府或者企业的高薪高职,专注于教育学生。“我们的教授热爱学生,关注他们个人的成长。”相比那些在研究型大学念书的同学,像唐韵这样的文理学院学生要幸运得多。她举例说,某次她准备实习面试时,希望请教授 Williams Taubman 帮助指导,没想到教授居然在一个周日把她邀到家中,陪她练习了好几个小时。而 Williams 教授是一名普利策奖得主。
王宁悦曾为学校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感到吃惊。“第一年的感恩节假期,我在学校咖啡厅买吃的,巧遇了给我们讲课的一个教授。本来我还挺害羞的,教授主动问我,你感恩节要到我家去吃饭吗?我有点忐忑地答应了,结果因为那顿饭,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王宁悦透露,在阿默斯特有一个特别的文化,每个学生每学期都可以向学校申领一笔基金,请一名教授吃一顿饭,“美国学生,听到有免费请客吃饭的机会都快疯了,大家轮流申请。”她笑称邀请教授人选可谓“各怀目的”,有请自己最喜欢的教授,也有请自己最好奇的教授或自己最想拉拢关系的教授。王宁悦自己最近一次动用基金请客,是邀请了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个法语课老师。
今年,阿默斯特学院再度荣登 U.S. News 全美排名第二的文理学院。力压阿默斯特的依旧是它多年来的老对手威廉姆斯学院。

老大老二之争
多年来,这两所同在麻省的文理学院的排名之争难解难分。但从历史渊源上看,两校实际上同出一脉。
1821 年,原任威廉姆斯学院校长的索福尼亚·摩尔(Zephaniah Swift Moore)出任阿默斯特学院第一任校长,其继任者希曼·汉弗莱(Heman Humphrey)也是威廉姆斯学院的原校董。据传闻,摩尔决定另起炉灶时不仅带走了大量威廉姆斯学院图书馆的藏书,还把一批老师和学生带去了新学校。1995 年,当时的威廉姆斯学院校长哈里·佩恩(Harry C. Payne)否认了这一说法。
“竞争大概就是每年校际橄榄球赛上,我们给威廉姆斯学院喝个大大的倒彩吧。”在唐韵看来,两校之间所谓的竞争如今已是学生中摆上台面的一句玩笑。
阿默斯特学院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平均每班仅有 16 人,而师生比则达到 1:8。按照学校的规定,学生在四年内需完成 32 门课程的学习,但除了必须完成大一新生的研讨课程及 8~10 门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之外,其余的课程如何安排均由学生自己决定。
因地处麻省先锋谷,阿默斯特学院和周围 10 英里范围内的史密斯学院、蒙特赫里约克学院、汉普郡学院、马萨诸塞大学相互达成“五学院联盟”,五所学校间有免费的超过 6000 门课程可供选择,定时有免费校车往返于各校之间,学生可以在联盟内任何一所学校获得学位,且不需另付学费。
在阿默斯特学院,学生被赋予绝对宽容的学术自由度,对自己的课程甚至专业都有绝对的话语权。唐韵举例说,有个学生对南非地区的教育议题非常热衷,可是学校并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学校的解决方法,“专门给这个学生开个教育学专业就行了。” 
“阿默斯特教我的不仅是应付生存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让我思考,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的教育如何能帮助我成为那样的人。”今年即将离开阿默斯特的唐韵,已经决定到耶鲁大学法学院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影响唐韵作出这一选择的,正是她在学校最尊敬的教授之一 Adam Sitze。精瘦干练的 Sitze 专门研究南非种族隔离之后的法律进程,在法学与社会思想的研究领域造诣颇深,还精通意大利语。在唐韵眼中,Sitze 老师专业功底深厚,逻辑严密,善于旁征博引,对学生还非常亲切。在教授的影响下,她选择了法律研究作为未来的方向。而耶鲁正是她最好的选择, “耶鲁很小,也许会比较像我的阿默斯特。”

阿默斯特学院位于麻省先锋谷,这里是美国东北角的精英教育资源汇聚地。校园里处处可见红砖灰瓦,树林环绕

教育不是一个生产形式

B=《外滩画报》  M=卡洛琳·马丁

B:目前美国的中产阶级在不断萎缩,一些人也许不会再考虑申请像阿默斯特这样的学校。总的来说,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你如何看待,高等教育中人们择校观和专业选择的改变?
M:显然,家庭的经济环境和美国大学教育的支出,是目前很多潜在的大学申请者、在校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包括我们在内,都很关心的话题。在阿默斯特学院我们很幸运,但是,学院在高等教育界常年的良好声誉和著名的助学机制,让每一个考入阿默斯特的学生都能够负担得起学费。
正因如此,我们不断地看到,国内外许多学生都对阿默斯特和我们的住宿制文理教育模式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说,今年申请我们学校的学生同比增长了 6%。
B: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发现越来越多人倾向于将孩子送出国读书。之前的一些研究显示,美国校园中有非常多的中国学生,你在阿默斯特感受到了这个趋势吗?学院现在有多少中国学生?
M:近年来,随着给互联网提供的海量信息和我们招生办公室的工作拓展,阿默斯特招收中国学生及国际学生的比例有所增长。自从 2004 年开始,学院大约共招收了 50 个中国学生。目前大约有 27 名中国学生就读。
B:阿默斯特对海外学生的录取率是多少?
M:在过去的五年,阿默斯特对海外学生的录取率大约是 6% 到 7%。
B:阿默斯特的入学竞争非常激烈,面对这么多的申请者,你们录取学生的标准是什么?海外学生申请是不是要经历额外的程序?
M:阿默斯特想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学术潜能、出色的心理素质与个人性格的学生,他们仍在不断变化的学术和社会环境下努力奋斗,充分利用我们为他们所提供的优质资源。一个出色的阿默斯特的学生,能够在我们开放的课程体系下拥抱学术自由,和我们极富才华的教授们一起共事,在课堂内和课堂外能和不同种族、文化、背景的同学们共同接受教育,交流学习。
阿默斯特的招生官会考虑申请者的多个方面,包括学生对课程选择的精准度、他的学术表现、几项标准化考试得分、大量的教师推荐信和他们知识生活的展示作品。招生官也会考察学生在课外活动上有关独特观点和领导力方面的表现,以此考察他们的潜力。
对于国际学生唯一的额外申请要求(无论是全日制学生还是交换生),是展示他们的英语熟练度,学生的母语是否是英语,他们的中学教育是否包含英语教学,都会决定这个学生是否需要接受额外的英语测试。
B:你曾谈到过网络教育,为什么你认为这一趋势将会影响传统的学校?像哈佛、斯坦福等研究型大学都已经加入了 edX 网络平台,你曾提到过,经过和教师的充分商讨,你不认为,阿默斯特已经准备好加入 edX,能阐述下你对此的看法吗?
M:作为一所文理学院,阿默斯特致力于带给学生直面接受教育的机会和住宿式的教育体验。我们的师生比大约为 8:1,平均的班级容量大约为 16 人,而我们的教授几乎都是国际知名的学者、研究员、作家、艺术家,学生可以和他们直接亲密互动。我们希望尝试网络教育,来帮助提升我们的住宿式博雅教育模式,也给其他人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但对于参加这种课程的人,我们是否要算学分,如何给学分,都没有明确商量好。就因为这样,2012 年,我们决定不加入 edX 平台。那时候,这个决定其实不利于学院的发展,但在未来我们会纠正这个问题。2011 年,卡洛琳·马丁出任阿默斯特学院第 19 任校长,也是建校以来首任女性校长

B:相比于研究型大学,像阿默斯特这样相对较小的文理学院的最突出优势在哪里?一所文理学院期望达成的目标是什么?阿默斯特是如何获得如今如此巨大的成功?
M:在传统的博雅教育里,我们鼓励学生广泛发展兴趣,从而探索对世界的理解。事实上,我们开放的课程体系除出了通识教育的课程要求——学生因此能在保持专业竞争力的同时探索一系列其他学科,每学期我们有超过八百门课程供学生选择,有充分的机会去扩充他们的知识储备,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比如说,一个科学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去辅修人类学,也能尝试电影剧本写作。
近 200 年来,在阿默斯特的理念里,我们认为教育是一项活动,一种过程,而不是一个生产形式,如今这一理念依然在延续,因此我们有着非常自由的课程体系。我认为长久以来我们对这一理念的坚持是我们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当然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这里的人——不论是学生、教工还是全体老师。
B:你能向我们推荐一些阿默斯特有趣的特色课程吗?
M:在阿默斯特有这么多有趣的课程,我不可能只挑选其中的一两个推荐给你们。我们的教授授课范围非常广泛,从当代中国电影、国际金融学到信息科学与戏剧,几乎无所不包。此外,通过五校联盟,学生还可以在附近的其他四所高校选修课程,这些学校都在阿默斯特的方圆 10 英里范围内,有免费的校车接送。


斯沃斯摩尔学院:校风最开放的文理学院

在刚刚公布的《福布斯》杂志“美国大学排行榜”以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美国文理学院排行榜”中,斯沃斯摩尔都排名第三。斯沃斯摩尔堪称全美“校风最开放学术最严谨的大学”之一,“小班化”教育是斯沃斯摩尔最引以为傲的教学模式。今年夏天卸任的斯沃斯摩尔第 14 任校长瑞贝卡·乔布如此分析小班教育的价值所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们在上海见到回国过暑假的斯沃斯摩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学生姜孜戈。虽然是放假,这个上海男生的日程却很满。暑假期间,他与一群来自不同文理学院的朋友各自邀请学校教授来中国开讲座,召开为期半个月的“文理学院精英预备营”。回国之前,他在纽约的一家电影公司 Megnet Media 实习,实习的机会是教授帮忙联系的。姜孜戈对于未来的梦想是:做一个谐星。
“特别开放、自由。有个著名的传说,关于性向,一般人们就谈到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三种,斯沃斯摩尔的学生号称可以分五种性向。在这里你的任何想法、行为都会得到包容,你需要做的就是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无论你想做什么,都会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姜孜戈认为,即使在美国,自己的学校也堪称是“校风最开放的大学”之一。
除此之外,斯沃斯摩尔也堪称全美学术最严谨的大学之一。在这所学生达 1500 名左右的小学校里,师生比例常年保持在 1:8 左右,学生有大量时间与教授紧密互动,参与教授的各种研究项目,或自己发起感兴趣的研究由学校予以支持,学校的 Academic Advisor 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给出意见。“小班化”教育,是斯沃斯摩尔最引以为傲的教学模式,从该校第七任校长 Frank Aydelott(1920 年代)的一场校园改革并一直延续至今。今年夏天卸任的斯沃斯摩尔第 14 任校长瑞贝卡·乔布(Rebecca Chopp),她向《外滩画报》记者分析小班教育的价值所在时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斯沃斯摩尔本身不设研究生院,但该校 80% 以上的毕业生都会就读研究生,医学院似乎是斯沃斯摩尔毕业生们的热门选择,该校毕业生进入医学院的人数是其他美国大学毕业生的两倍,而读到博士的学生人数也大大超越其他美国大学。
在刚刚公布的《福布斯》杂志“美国大学排行榜”以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美国文理学院排行榜”中,斯沃斯摩尔都排名第三。

斯沃斯摩尔堪称全美学术最严谨的大学之一,在这所学生达 1500 名左右的学院里,学生有大量时间与教授紧密互动,参与教授的各种研究项目。“小班化”教育是斯沃斯摩尔最引以为傲的教学模式

去更有趣的学校吧
姜孜戈刚刚在斯沃斯摩尔度过第一个学年。他给我们讲述刚开学时认识的一个保加利亚男生的故事,“看上去特别平常,一开学因为要搬家,还特别向我借了一部小手推车。”姜孜戈与这位邻居相处了一年,最后才知道那是保加利亚总统的儿子。同学们显然都对这位“有背景”的同学兴趣有加,得知他在申请学校时获得包括耶鲁大学等名校的 offer,众人惊诧不已。他在择校犹豫不决之际,恰逢父亲与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共进晚餐,席间,保加利亚总统与美国前总统谈起了儿子的择校问题,克林顿听后毫不犹豫地建议他父亲,去斯沃斯摩尔好了,“应该是一个更有趣的学校吧。”
姜孜戈申请斯沃斯摩尔则是与父亲共事的美国同事力荐的,这也是他申请的十八所大学中唯一一所文理学院。他在学校申请截止前五天才寄出自己的材料,姜孜戈当时的第一志愿是哥伦比亚大学。“我总觉得纽约的开放、自由更加适合我。至于斯沃斯摩尔,听说那个学校里充满学霸,我很担心那是个书呆子集中营,而我还是比较喜欢玩的。”与多数选择去美国读本科的年轻人一样,姜孜戈很早就规划了出国读大学的路线图。但他不是那种传统理解的“中国好学生”,除了成绩要达到父母规定的(不算低的)标准之外,他花大量时间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欢电影、多媒体,同时对各种社会问题也投入极大关注。”高中时代,他做了自己的“洋葱电台”,将当下的社会问题录成一段充满笑点的脱口秀。这段脱口秀让他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向学校明确表示出自己的兴趣,并且愿意付诸实现,坚持努力。”这是他给所有未来希望申请到美国顶尖院校的年轻人的建议。他记得另外一个成功申请斯沃斯摩尔的中国学生,因为兴趣是做珍贵品种蝴蝶的研究和保护,申请材料中就包括一大叠历年来自己搜集整理的蝴蝶标本。
第一次踏上前往美国的飞机时,姜孜戈对自己的学校依然抱有怀疑。但很快,“我发现这是一个再适合不过的学校了。”斯沃斯摩尔充斥着一群会玩、有想法、很酷的同龄人,“校园文化是多元化的,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不同种族、民族、个性、文化、背景的人,大家都可以毫无拘束地表达意见,当然也必须特别小心你的言辞,因为可能引起其他不同意见的人的挑战。”他举例说,许多男生都希望找一个漂亮贤惠的女朋友,但在斯沃斯摩尔你最好不要说出来,因为很可能遭到女权分子的抨击。
与美国多数文理学院一样,成立于 1864 年的斯沃斯摩尔学院也是因为其所在地——宾州斯沃斯摩尔小镇闻名。学校的创始人乔治·福克斯是一名桂格教徒,学校至今以桂格教崇尚的“自由,平等,人权”为信仰,希望“以知识改变世界”。与历史上那些桂格教徒参与美国黑奴解放等事业一样,现在的斯沃斯摩尔学生依然以追寻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学生们对各种社会议题都很敏感,学校也鼓励年轻人不吝表达,甚至鼓励他们参与学校的各种决策。于是,校园里时常充斥着各种抗议活动。曾有一名大四学生说,如果有人在大学四年没有参加过一次政治活动,就不算真正从斯沃斯摩尔毕业。不少斯沃斯摩尔的毕业生选择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斯沃斯摩尔的毕业生选择从事行业多种多样,有一些听上去很怪,很小众,可能收入也不是很好,不能算世俗意义上的好职业,但大家都不介意,只是认准自己想做的事情。多数人都以改善世界为最高目标,这几乎可以看作是斯沃斯摩尔学生的一种共性吧。”姜孜戈这样评价。

与美国多数文理学院一样,成立于 1864 年的斯沃斯摩尔学院也是因为其所在地——宾州斯沃斯摩尔小镇闻名。开放、自由的斯沃斯摩尔学院学生经常在学校的大草坪上举办各种活动

学霸乐土
读完高中才去美国读书的姜孜戈在斯沃斯摩尔如鱼得水。他读书很拼命,课余热衷参与校内外各种活动。以“自由”为名的斯沃斯摩尔校园里充斥着各种无厘头的活动,“Crum Regatta”是每年三月学校组织学生们用自己的生活用品做船在河上进行的“划船活动”。“Pterodactyl Hunt”则是在每年十月,学生们扮演翼手龙和保卫翼手龙的怪物,“袭击”学校;到了 11 月,则是有名的“Mustache November”,整整一个月学校所有男士都不刮胡子,直到 11 月最后一天晚上 11 点,所有人齐集学校的草坪上集体刮胡子。在这里玩得很高兴的姜孜戈刚刚被邀请加入斯沃斯摩尔的兄弟会,除此之外,他心心念的是自己即将满 21 岁,“美国有许多酒吧有脱口秀表演,到时候我就可以去登台表演了。”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在斯沃斯摩尔这样的学校只要懂玩就可以了,就像校长瑞贝卡·乔布在采访中反复提到的,斯沃斯摩尔的校风是信仰“以学识改变世界”——你想改变世界?首先好好读书吧。与此同时,学校总是愿意为年轻人的学术好奇心提供支持。斯沃斯摩尔为每个学生配备了一名 Academic Advisor ,为每个学生未来的专业选择以及职业规划提供帮助,协助他们制定一个“具有挑战性但不足以让人崩溃”的课程表。
当然,许多学生对于未来的学术生涯有自己的规划,比如姜孜戈,他热爱多媒体,梦想成为谐星,主修社会学、人类学两个专业,辅修电影。“不出意外,我的毕业证书上学位这一栏应该会写得很长吧。”他这样说。有一些学生会对某些特殊领域特别感兴趣,为了满足个别学生需求,学校会单独为其开设课程。“这就是小学校的好处,在综合型大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Honors Program”是斯沃斯摩尔设置所有课程中的明珠,被许多人认为奠定了这个学校学术能力强大的基石。“Honors Program”起源于 1920 年代该校第七任校长 Aydelott 对学校的改革,借鉴牛津教学方式“Style of Oxford”发展而来的“Honors Program”,精髓就是超小班,以研讨的形式(Seminar)代替大班讲课(lecture)。校长瑞贝卡·乔布如此评论这种授课形式,“相比大班的授课是直接知识的给予,小班研讨会是激发学生自己的思辩能力,提高他们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斯沃斯摩尔,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可以选修“Honors Program”课程,一般七八个学生对一个导师,课程结束后需要进行论文答辩,学生的评分可以分为“high honors” “higher honors”。“highest honors”。事实上,类似的课程在许多学校(尤其是文理学校)都能找到,而斯沃斯摩尔课程的特别之处是,负责学生论文答辩的委员会成员都聘自校外,这些外校的老师以绝对中立和客观的立场给学生打分。很多曾经被学校邀请来做答辩委员会成员的外校著名教授,最后都把孩子送到了这里读书。

文理学院教给学生的是批判性思维

B=《外滩画报》  C= 瑞贝卡·乔布

B:作为ISN(International Student Network)的合作院校,我听说你们去年 11 月份的时候来中国招生。请你谈谈对中国学生的印象,与美国学生相比有什么不同?对于申请斯沃斯摩尔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最关心学校的问题是什么?
C:和其他学生一样,我们的中国学生非常努力。美国本土学生相对来说比较专注,有好奇心,在做研究时能够提出相当有质量的疑问;而这里的中国学生很快融入学习和校园生活。
让我觉得有趣的是,这所学院和这里的中国学生共同的特质,即对精确性的追求。体现在学术方面,为了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们愿意努力去做,并且乐于提问。我认为这是两者共有的东西,当然中国学生也带有明显的文化背景,他们对于祖国的艺术、食物、悠久的历史的知识积累是我们不了解的。
我认为中国学生最关心的应该是学校的教师团队,我们的师生比是 8:1,我们实行小班化教学,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果学生在学业上需要额外的帮助,我们也可以满足他。相比其他的大学,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学术。学术本就应该是小型而集中的。
我们希望招收的学生,是能在浓烈的学术氛围下收获杰出成果的精英。我们知道相比于美国的其他大学和学院来说,我们对学生更具挑战性,我们希望学生能有勇气面对这种挑战。如果学生有一些特殊的爱好或特长也会让我们欣赏,比如会拉小提琴、会创作艺术作品、对大自然感兴趣、喜欢数学,都可以。

今年夏天卸任的斯沃斯摩尔第 14 任校长瑞贝卡·乔布

B:我们注意到在新英格兰地区,包括贵校在内,还有诸如阿默斯特学院、威廉姆斯学院等许多出色的文理学院。相比美国其他地区的学校,新英格兰地区的私立学校有什么共同特性?
C:东北部是美国最发达的地区,历史也最悠久,因此才会有这么多文理学院在这里。我认为新英格兰地区的文化氛围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有现代化的城市,非常古老的美洲印第安人社区,有活跃的拉美人聚集的社区。我很喜欢博物馆,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博物馆。我们距离纽约和华盛顿特区非常近,我们的学生可以从市中心搭乘非常便宜的公交车直达特区,去参观政府大楼和博物馆,也可以去纽约玩,车程都不到一个小时。
很多文理学院都相当古老,150 年、170 年甚至两百多年的历史,因此也积累了很多教学的经验和遍布全球的校友资源。另外,来小型文理学院就读的好处是,当我们的学生毕业了,他们可以搬到旧金山、上海或香港,在那里的校友能帮他们找工作等。我觉得文理学院古老的历史是最大的优势。

斯沃斯摩尔学院地处新英格兰地区,这里是美国最发达的地区

B:据说,贵校 80% 以上的学生在毕业后将继续深造,其中 20% 的学生将一直读到博士学位。对学生来说,选择你们这样的学院完成本科教育相较于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是什么?对于有志于博士学位的学生来说,大学本科的四年时间里最需要打下怎样的基础?
C: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合作,在其他学校里只有硕士和博士才有机会完成的工作,学生在这里就可以做到。我曾经在耶鲁当过老师。在哈佛和耶鲁,本科生会在大教室里和很多同学一起上课,没有老师专门带着你做研究,而我们则非常关注这一点,尽力帮助学生挖掘他所有的潜力。当我们的学生到哈佛、耶鲁或是芝加哥大学读博士的时候,他们常常对我们说,本科在这里时就做过类似的挑战,因此感受到的压力会小很多。
如果一个本科生有志于读博,那么他需要在学术方面多下苦功,必须要多抓住机会和老师一起做研究,而我们的学生通常可以直接在老师的实验室里工作。如果是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他们也要尝试着去做研究,撰写综合论文;社会科学类的学生,他们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田野调查,了解并掌握其中的专业标准。本科生要学会如何写作,而我们拥有全国顶尖的教授写作的教师团队和硬件中心,写作能力对于有志于读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有数据显示,斯沃斯摩尔学院 80% 以上的学生在毕业后将继续深造,其中 20% 的学生将一直读到博士学位

B:与别的文理学院稍有不同,贵校在理工科目上的实力也很强,尤其是工程学领域的水准。相较于综合性大学,你们的工科方面教学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是什么?
C:我认为工科教学最大的特色是和教授的紧密联络。当我在耶鲁大学的时候,顶尖的工科教授永远不会和本科生一起在实验室里共事,但这里学生和教授关系亲近,不论是在学期还是在假期,他们都能进入老师的实验室,师生共同工作。
我们的学生接受小班化教学,以工程学专业为例,师生互动频繁,老师会和学生一起参加电子机器人大赛。而在研究型大学里,这些事情只会是研究生助教来做。 教授们住的地方离学校也非常近,傍晚学生走在学校随时都可能遇到某个教授,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和教授交流,而不是等到下课才能有机会用那么一点点时间向老师提问。
B:作为文理学院的校长,你如何看待在线教育?相比综合性大学,像贵校这样的文理学院的未来发展趋势应该是怎样的?
C:通过网络公开课程,不论你是谁,你在哪里,都可以享受到如此优质的教育资源。但网络教育所做的,只是在向大众传递信息,就像最近我在一个研究型大学的几百名学生面前做了一次公开演讲,这很好,因为他们都在接收我的信息。而文理学院真正想教育学生的是批判性思维,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学习,是十几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前思想交锋,是在实验室里共同工作 ,是教会学生如何在自己的头脑里产生信息,而不是去盲目地接受信息。
基于此,我相信未来像我们这样的文理学院会发展得更好,在线教育肯定无法替代我们,它只是另一种教学形式而已。因为我们教给学生的是最珍贵的东西。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