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从加州连环杀人案看皈依者的狂热

时间:2014-05-29 08:48:44  来源:豆瓣  作者:癡愚鄉愿亦雙相

前几日美国加州发生了一起特大连环杀人案,22岁的青年艾略特•罗杰先是在宿舍里面用刀刺杀三名华裔同学,又开车上街肆意开枪,造成三人死亡。最后在和警察对峙后罗杰饮弹自杀。短短几个小时内,七条年轻的生命就毫无意义地消逝了。
     跟很多杀人犯不同,罗杰出身于一个颇为富足的家庭,其父亲是著名电影《饥饿游戏》的副导演,母亲(已离婚)是马来西亚华人。他并没有生活方面的压力,按理说也没有报复社会的理由,可他在作案前放出的一系列视频和论坛帖子却令人大跌眼镜。
     在 这些视频和帖子当中,罗杰表现出极其强烈的种族主义和对自己具有非白人血统的自卑。他抱怨自己因为是混血儿在学校被欺负;已经22岁仍旧是个处男,追求白 人女孩屡次遭拒;他同时也嘲讽纯亚裔血统的男性长相丑陋不堪,永远也别想得到白人女性的青睐;他对那些选择和黑人交往的白种女生亦大加鞭挞,骂她们有眼无 珠,明明自己长得帅还有一半白人血统,居然不选他而选择黑人。他最后声明要对亚洲人和女性发动一场战争。在凶杀过程中,罗杰一度试图闯入大学某姐妹会的活 动场所,幸未能得逞,否则后果真就更不堪设想了。
     整起事件中很引人注目的一点是罗杰作为一个混血儿却对非白人有着极为病态的歧视与仇 恨。按理说罗杰自身也是歧视行为的受害者,理应对歧视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对被歧视者也会有同理心。但事实确是他从受害者变身成为加害者,不断强调自己 “白人”的一面,产生了比绝大多数白人更加强烈的种族思想,并将这种思想付诸行动,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大祸。
     罗杰的悲剧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他自身的因素,生活的不顺,他人的忽略都对其最终杀人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为何作为一名混血儿,他却表现得比一般白人更加偏激极端呢?这种现象到底是孤例还是普遍现象呢?
     同 类的事例其实并不鲜见,这种新人或者来路不很根红苗正的做起事来却比原有成员更狠更绝的案例简直不胜枚举。英国的餐桌礼仪来自于法国,但后来英国人对餐桌 礼仪的固执狂热程度远远胜过法国人。譬如英国女王宴请摆放餐具时要用游标卡尺精确测量位置。在正宗法国人看来,英国人不去钻研怎样提升自己可悲的烹饪水 平,却把精力耗费在琢磨餐具摆放位置差了几毫米上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可笑行为。同样,朝鲜在近代之前对儒家教条(至少是他们理解的版本)的拘泥达到了令人咋 舌的程度,特别在中国元清两次被北方少数民族统治后,朝鲜更是自我感觉良好,自诩东国正统。清朝入关时曾有段时间并不强迫全体汉人剃发,但是汉人孙之獬上 疏:“陛下平定中国,万里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言辞之激烈可谓骇人听闻,清廷终于采取了“留发不留头,留 头不留发”的极端政策,满足了孙之獬的夙愿。而二战时希特勒在意大利的合作者墨索里尼本是一个民主社会主义者,但后来接受法西斯主义后坚定不移地反对社会 主义,并非常热衷迫害自己的这些前同志们。近年西方有不少政治家从左派转成右派,这些曾经是左派的政治家们一旦在观念上转为右派,往往也会演变成为极右 派。
     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地莫过于宗教信徒了,英语中就有“皈依者的狂热(Zeal of the coverts)”的说法。孙中山在少年时代皈依基督教后,一度热衷于破坏家乡的各种神庙,认为这些神庙是“偶像崇拜”的祸源,其狂热程度超越了很多西方 传教士。无独有偶,在塔利班炸毁巴米杨大佛后,不少伊斯兰国家都声言谴责,但我国却有一位皈依伊斯兰的汉族史姓学人大加赞赏塔利班的毁佛行动,声言在穆斯 林看来,这种偶像崇拜的产物本就是垃圾,清扫垃圾再好不过。
    而近年韩国人信仰基督教的狂热程度也颇叫人啧啧称奇,韩国国内不但发生了多起 基督教徒攻击佛教寺院的案件,而且韩国传教团在世界各地以罕见的热忱传播基督教信仰。他们的足迹遍及全球各地,乃至涉足阿富汗和伊拉克这种基本全民虔诚信 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完全不顾这种行为可能会给自身带来的人身安全方面的威胁。因此我们也就看到在近年发生了多起韩国传教士在阿富汗或伊拉克被武装分子绑架 的新闻。可就算情形如此恶劣,仍然挡不住韩国传教士传教的脚步,不禁让人感叹信仰力量的强大。
     比起多数西欧国家和北美,基督教进入韩国 很晚,兴盛就更迟了,其被引入朝鲜半岛不过只有五百年左右时间,而且在1945年二战结束前不过是一种少数人信仰的边缘宗教,真正被主流社会接纳也就半个 世纪多时间。其基督教根基和传统远远逊于已经皈依基督教千余年的西欧国家和人口主要来源西欧基督教国家移民的北美,是不折不扣的新皈依者,但韩国教徒的狂 热程度恐怕这些传统基督教国家的教徒已经是望尘莫及了。
     皈依者的狂热不仅体现在某些特定个体的行为上,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下属的宗教信仰 与公共生活论坛曾经进行过一次宗教虔诚度的调查,想要量化这种皈依者的狂热。这项研究采用数个是否问题量化信教人士的虔诚度,包括“宗教是否非常重要”, “是否每周至少参加一次礼拜仪式”,“是否绝对肯定神的存在”,“是否每天祈祷”,“是否每周至少一次和他人分享自己对上帝的看法”,“是否认为自己的信 仰是唯一真正的信仰”。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指标上,后来皈依的教众都比生于信教家庭的原有教众更加虔诚。在各项指标上,新皈依者回答“是”的比例都比原 有教众高5%到7%。这项研究调查了各基督教派的信徒,结果显示,皈依者虔诚度比原有教众更高的现象在几乎所有教派都有程度不等的反映(以循道宗为最), 说明皈依者的狂热乃是普遍现象。
     唯一的例外出在摩门教,摩门教中原有教徒在两项指标上(“是否至少每周参加一次礼拜仪式”和“是否认为自己的信仰是唯一真正的信仰”)比皈依者更加虔诚。这种现象可能和美国摩门教社区比较保守,原有信众虔诚度就很高,新皈依者虔诚度超过原信众的难度更大有关。
     这 种皈依者的狂热出现的原因众说纷纭。一种普遍的看法是新皈依者由于不是那么根红苗正,迫切需要证明自己对新身份的忠诚,而通过伤害旧身份来显示已经和其脱 离关系正是一种常用的策略。上文所述的大汉奸孙之獬在明朝时由于谄附阉党被罢官,郁郁不得志。清军入关后迫不及待地自行令全家剃发,从满俗,投奔清廷。但 在朝廷上他由于是汉人不为满臣所受,又因为从了满俗不为汉臣所容,出现了身份上的尴尬局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孙之獬极力主张剃发。后来清军南下江西,孙 之獬又主动上疏自请前往招抚,招抚工作本身做得不错,但是因为在招抚时私授兵衔,孙之獬惨遭弹劾,被清廷革职并永不叙用,用狂热程度的忠诚博得清廷欢心的 如意算盘彻底失败。而加州杀人案罪犯罗杰一系列种族主义行为在一定程度也可分析为他迫切想要证明自己是个白人而不是亚裔。
     但是在很多情 况下,皈依者的狂热似乎不仅仅出于实用主义目的,而是皈依者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的新身份。韩国传教士跑去阿富汗和伊拉克传教的行为已经远远不是为了证明自 己对基督教的忠诚所能解释。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采取匿名制,皈依者也并不需要为了表现而伪装。再说回孙之獬,此君后来在反清民变中被民军擒获,他拒绝投 降,对民军骂不绝口,于是被捆绑囚禁受尽折磨,数日后被民军以死相胁时仍然破口大骂,结果双唇被缝,后被肢解惨死。孙之獬对清廷的真可谓是忠心耿耿日月可 鉴,真要说有什么实用主义的成分,也只能说他可能冀望清廷能在他死后予以嘉奖,让他尽哀荣。可惜后来清廷由于他已被革职削籍,什么都没给。
     皈 依者的狂热很早就被人认识到并加以利用,历史上奥斯曼帝国就有名为Devşirme的血税系统。帝国从境内(尤其巴尔干半岛)的基督教家庭强行征收聪明强 壮的男孩,这些男孩被征后就会被皈依为穆斯林,接受土耳其化教育和训练,成年后则有机会在政治军事系统中担任要职。奥斯曼帝国历史上很多大维齐尔都是出身 基督教家庭的归化穆斯林。这套系统延续了数百年,后因多种原因逐渐衰落。
     可能比较讽刺的是,不管皈依者多么努力多么狂热,很多时候还是 只能作为边缘人群存在,孙之獬折腾了半天害人害己最后一场空,罗杰给人留下的记忆大概只会是一个变态杀人犯而不是一个白人,而韩国传教士们去阿富汗和伊拉 克传教虽勇气可嘉,不过更可能成为他人的笑柄。最后引用卢梭的一句话结束:“在希望成为与己不同的人时,会认为自己是他人,这就是一个人发疯的原因。”

参考书目:

Pond, A., & Smith, G. (2009, October). The ‘Zeal of the Convert’: Is It the Real Deal?. In Pew Research Center's Forum on Religion & Public Life (Vol. 29).

延伸阅读:

维舟相同主题的博文:http://weizhoushiwang.blogbus.com/logs/452608.html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