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数据描摹中国网络政治的极化

时间:2014-04-16 07:48:33  来源:  作者: 赵蒙旸


unnamed
中国思想界的左右之争随着社交媒体的出现日益草根化和白热化。然而,中国网民的政治态度和观点极化问题一直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而审查的存在也导致数据获 取受限,学者们往往很少去梳理各种混乱的价值标签,更遑论系统检测中国网民的政治光谱。美国西北大学博士生吴晓即将发表于《国际传播学刊》的研究,用扎实 的经验数据和创新的研究方法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描绘出中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复杂与动态。

2007年,一套基于中国国情的“政治坐标系测试”在中国高校论坛和 博客圈中开始流行。标准测试共50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比一般的政治态度测试更能反映一个人一以贯之的价值体系。2008年到2011年, 有几十万人次参与了调查。巧合的是,这段时间也是网民数量增长极快的时期,互联网普及率从16%蹿升至34%。科学的测试方式,庞大的数据基础,关键的时 间节点,这让研究者得以定量考察网民政治态度的分布和变迁。

研究者在2008到2011四年的测试数据中,每年随机抽取1000张答卷进行分析。与之前单独分析政治态度中某一具体方面的学者不同,本研究的重 点在于考察人们的政治信仰系统(political belief system),即人们对不同问题所持态度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矛盾的。每个人态度的统一和对立会形成一张“观点之网”,而很 多张网络的聚合则形成了人们的诠释性社群(interpretive communities)。

初步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网民对问卷的回答可以归类为五个宏观层面的抽象价值观,分别是“文化自由主义(政治和文化上支持自由多元)”、“国家主义 (维护本国政治领土军事力量)”、“政治保守主义(反对西式民主)”、“传统主义(尊崇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和“经济独立论(强调国家在经济领域的主权独 立)”。作者同时设定了三个中观经济政策上的态度问题:“改革不满度(对改革时期收入分配不平等不满)”、“市场管制(国家干预市场价格)”和“农业补贴 (国家高价收购农产品)”来进一步分析网民抽象和具体层面的观点一致性。

研究发现,在中国互联网中稳定存在两类明显不同的个体。第一类人有着高度系统化的政治信仰系统,根据公众舆论既有文献,这些人可被称作思想者 (ideologues)。思想者的信仰体系发端于中国互联网内在割裂、二元对立的本土语境:一面是政治、文化上的自由多元主义,另一面是某种大国崛起的 民族主义态度,包含具有扩张倾向的军事国家主义、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包容、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以及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强调。在这种交锋式的语境下,思想者内部 自然发展出两派人马:对“大国崛起”不感冒的自由主义者,以及倡导“大国崛起”的民族主义者。

另一类人对各种社会政治议题的看法则似乎缺乏自洽的逻辑,他们给出的答案之间的相关性很弱或几乎为零。从分析结果来看,他们没有任何共同的政治信仰 系统,依据文献,作者用不可知者(agnostics)来形容他们。 有趣的是,不管是思想者还是不可知者,在经济平等类议题上都缺乏系统认识,暗示了中国网民可能普遍缺乏对经济运作和政策的了解。

运用语义网分析方法,研究者进一步考察了网民的观点极化问题。如果两位作答者在30道问题中有20题以上答案类似,他们会被连接在一起。最终输出的 网络图案和我们通常的认知一致:除了很多价值观点不一致的、处在意见模糊区域的不可知者,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存在两个在许多层面互斥的价值共同体,也即上文 所描述的自由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与上一节的发现相吻合,这两派人的观点在经济平等议题上的分野最不明显。

考察几年间的变化趋势,发现则更加有趣:对比四年的图案,自由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在两极的政治态度对立分布很稳定,而处在观点中间地带的不可知者的 网络形态却差异较大。年份越靠后,中间地带的网络密度和集中度越低。具体来说,这个群体一方面表现出对于国家主义、政治保守主义、经济独立论和传统主义的 反感,另一方面,则在文化自由主义方面出现越来越多的内部分歧。换言之,国家主义在整个互联网语境下的影响力正在衰落,但同时,文化自由主义似乎也未能招 募到更多的拥趸。

本研究不仅从分布上揭示了中国网络政治话语的现状,而且引入时间取向,绘制出这些政治话语在四年中的演变路径。此前,民族主义的研究往往定义不清 晰,当民族主义被更细致地划分成军事层面的国家主义和政权支持度后,数据揭示:尽管很多网民支持中国强硬的外交手段和中国崛起的逻辑,但政权的支持度却在 下降。

其次,自由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占据的两极阵营相对稳定,但不可知者的阵营却似乎在迅速萎缩,为今后的网络舆论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再者,正如数据已经呈现出的,中国网络的经济话语极其杂乱,网民的经济观点和其文化政治观点缺乏相关性,自由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虽然在“大国崛起”的方方面面都尖锐对立,在经济平等议题上却甚少存在争论。

最后,总体来看,虽然中国互联网的扩散是从年轻人向年长者,从高收入、高教育者向低收入、低文化水平人群转移,虽然政治极化的趋势普遍存在,但整个网络话语环境并没有走向娱乐和保守,而是进一步远离了国家倡导的意识形态。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的时间跨度仅仅为四年,但揭示出的整体意见走向却非常明显。可见,不同于有着稳定政党政治和宗教认同的民主社会,互联网对中国 社会思潮的改造和形塑作用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剧烈。虽然无法推导出因果关系,但本文为观察网络思潮的大趋势提供了纪录起点。在宏观背景上,互联网让人们逐 步挣脱国家意识形态的束缚,在微观机制上,网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既让现实更加自由多元,也让人们目睹了社会在各个领域的撕裂。

注:感谢论文作者吴晓对译介提出的修改意见。

【参考文献】
Wu, A.X. (Forthcoming). Ideological polarization over a China-as-superpower mindset: An exploratory charting of belief systems among Chinese Internet users, 2008-201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Available at SSRN: 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2408639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