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维纳斯、圣母玛利亚和性欲女神

时间:2014-03-05 11:13:13  来源:百度百家  作者:

 

文/刘大可

【维纳斯的身世】

天空中可见的天体中,除了日月就属金星最耀眼夺目。在国际天文学中的拉丁语命名中,它被称作“Venus”,也就是罗马神话里的爱与美之神维纳斯,代表女性的符号“♀”就来自她手中的镜子。

罗马神话中获得行星冠名权的诸神中,维纳斯身份最特殊——水星的诸神信使、火星的战神、土星的农神,海王星的海洋之神、冥王星的冥府之神,与木星的神王朱庇特,要么是父亲长辈,要么是兄弟手足,只有维纳斯是个相对独立的“化生”:

罗马神话里的众神往往来自希腊神话,维纳斯就来自希腊神话的美神阿芙洛狄特,她的诞生背后有段奇特故事。

洪荒之初,第一代神王是天空之神乌拉诺斯。他与地母盖亚生下许多巨人,为避免子女们长大夺权,将他们强行塞回盖亚的子宫,也就是地府的深渊。然而小儿子农神克洛诺斯趁父亲与盖亚交媾时一刀斩掉父亲的阴茎。

农神克洛诺斯顺势成为第二代神王——直到他也因为迫害子女(主要手段是吃掉新生儿)而被自己的小儿子推翻取代,希腊神话才迎来了第三代神王,风暴和天空之神宙斯,即罗马神话里的朱庇特。

描绘萨图恩吃掉海神涅普顿的《农神食其子》(鲁本斯1636年到1638年)

这和美神阿芙洛狄特有什么关系?原来,天空之神乌拉诺斯的阴茎被割下来后,滚进地中海,化作浪花,这些浪花在塞浦路斯岛岸边化生出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特,也就是传入罗马后的维纳斯。因此,美神是神王祖父的体细胞克隆,辈分要比神王高得多。

但是,与阿芙洛狄特离奇的身世相比,这个女神形象的产生、传播的历程,或许更为复杂周折,它是一个展示、解读地中海东岸文明圈上古时代诸文明互相影响的重要线索。

波提切利的名作《维纳斯的诞生》,1483年。

【欲壑难填的女神】

大约公元前8000年左右,苏美尔人通过驯养作物和牲畜在两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内)定居下来,建立了最早的农耕社会,一边完成人口积累和部落融合,一边编织着最早的神话故事,到了公元前3500年前后,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城市在两河流域下游出现,那是最早的城邦文明。

如同不久后的埃及城邦或者几千年后的希腊城邦一样,两河流域的各个城邦也有一个共同的多神教神话体系,每个城邦都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守护神加以供奉。

两河流域最古老的城邦叫做乌鲁克(Uruk),一度是世界最大城市,人类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就在这里产生。它的守护神是苏美尔人神话体系中最高位的两个大神,天空之神安奴(Anu)和战争与性欲女神伊南娜(Inanna),而这位伊南娜,就是整个女神故事的第一环。

描绘伊南娜的现代漫画

在苏美尔人神话中,伊南娜是神王安奴的妻子,月亮之神南那(Nanna)的女儿,通常站在两头象征力量的狮子背上,代表她的星辰就是那颗仅次于日月的金星。

金星有晨昏两相,中国人分别称为太白星和长庚星,苏美尔人口中的伊南娜也有两副面孔:在战争时期她会主宰战争,和平时期就一边主宰大地丰饶,一边每天上街找年轻的男子与之交媾。

伊南娜最爱的是一个叫做杜姆兹(Dumuzid)的英俊牧羊人,女神与牧羊人的关系因此成了伊南娜祭祀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每年春分金星升起时,女祭司将会扮演成伊南娜,再挑选一个英俊的年轻人扮演牧羊人杜姆兹与之当众交媾,称为“圣婚”。

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十字路口,趁着苏美尔人的城邦之间征战不休,徘徊在北方的阿卡德人南下征服了他们,在公元前2334年建立阿卡德帝国。500年后,帝国崩解——亚述和巴比伦分别走上历史的舞台。

阿卡德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都是闪语使用者,它们的未来都将汇入今日信仰伊斯兰教闪米特民族汪洋中——但此时他们纷纷继承了苏美尔人的多神教神话体系,也将各个神祗请来当作自己城邦的守护神。

伊南娜这时有了一个闪语名字,叫做伊丝塔(Ishtar),仍然是战争、丰饶、性欲的主宰女神,金星的化身,是一个鸟足有翼,踩着一对狮子的裸体女人,人们用一个象征金星的八芒星——金星的轨道每八年重复一次——作为她的符号,并且用一弯新月象征她的父亲月神南那,闪语叫做辛(Sin),而那个英俊的牧羊人杜姆兹被叫做塔姆兹(Tammuz),也被继承过来,编进女神的故事里。

古巴比伦王国的伊丝塔粘土浮雕,公元前1800年

此时的伊丝塔香火旺盛,尤其是北方的亚述,两代首都亚述城和尼尼微都将伊丝塔供为守护神,而古城尼尼微的名字就来自伊丝塔的别名尼娜。

当新亚述帝国称霸公元前8世纪的近东时,尼尼微一度成为世界最大城市,建有祭祀这位女战神的神庙,还有一座巨大的图书馆,用楔形文字的泥板汇集了当时人类的智慧。

三千年后,人们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这个宝库。其中就有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史诗《吉尔伽美什》最完整的版本,这部史诗编集了苏美尔人建立的神话体系,今天诺亚造方舟的故事原型就在这部史诗里,其中也有伊丝塔的不少戏份——身为大天神却欲壑难填,在凡间勾引男主角吉尔伽美什之类的事。

而伊丝塔与牧羊美少年的故事更为丰富,大概是说伊丝塔要与姐姐冥后轮流享用这个美男子,每人每次半年,当伊丝塔得不到牧羊人滋润时,大地就迎来了地中海燥热的夏季,草木枯萎;反之,伊丝塔就给人们带来地中海温润的冬季,让万物生长。

公元前14到11世纪《吉尔伽美什》关于大洪水故事的文字。现藏大英博物馆

【从两河进入地中海】

亚述和巴比伦的扩张,将他们崇拜的神祗也推广到整个地中海东岸世界,伊南娜或者叫伊丝塔尤其如此。

到了公元前13世纪前后,从新兴的腓尼基到古老的埃及,乃至犹太人的国家犹大,都有了对她的供奉。在这些地方,她仍然是主宰战争、性欲和丰饶的女神,而且祭祀往往也包含仪式性的性交。

不同的是,从两河流域的东闪语迁移到地中海岸边的西北闪语,这位金星女神的名字又变成了阿斯塔蒂(Astarte),符号也从八芒星变成了五角星——金星在天空中运行的轨迹恰是一个五角星——更重要的是,她和其他神祗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埃及,她成了埃及太阳神拉(Ra)的女儿,力量和风暴之神赛特(Set)的妻子,后者就相当于希腊神话里的宙斯;而在腓尼基神话中,她被认为是大地之母与天空之父的女儿,神王埃尔(El)的姐妹和妻子,神王的儿子是风暴和天空之神,父子常常不睦,甚至发生战争,或许最终被父为子代——看上去是不是很眼熟?

在腓尼基神话里,神王埃尔常常表示为一头公牛,符号是牛角一样的一弯新月,与前面提到的月神南那符号一样,而新月与五角星的组合恰恰是今日闪米特人最常使用的宗教符号——伊斯兰教的星月标记。

奥斯曼帝国的国旗,被认为是星月标志流行的重要原因

另外,在希伯来语的《旧约》中,所有与上帝称谓有关的词都与这个埃尔有同源的词根。

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来自地中海东岸内陆的西北闪语民族腓尼基,以精明的商业头脑迅速崛起并达到鼎盛,他们海上贸易和殖民地遍布地中海,而其中最强大的两个港口城邦西顿(Sidon)和泰尔(Tyer)就都是金星女神阿斯塔蒂的崇拜中心。

这又联系到另一个希腊神话,天神宙斯化作一头公牛,诱奸了泰尔的公主欧罗巴(Europa),将其带到地中海对岸的克里特岛,从此就以欧罗巴为这片土地命名——这就是今天欧洲名称的由来。

而根据一些古希腊时代的文本,在西顿,供奉阿斯塔蒂的神庙就是供奉欧罗巴的神庙——希腊的神王掳走了闪米特的神后,这似乎就是隐喻着阿斯塔蒂进入爱琴海的一段历史。

《掳走欧罗巴》,洛可可画家弗朗索瓦·布歇18世纪所绘

据考古和文献记载,随着腓尼基商人在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岛建立贸易据点,一个新的阿斯塔蒂崇拜中心也随之建立,以塞浦路斯岛为中继站,阿斯塔蒂成功进入爱琴海文明,并获得一个希腊语的名字,阿芙洛狄特(Aphrodite)。

她的象征符号也从狮子变成了温柔的桃金娘、玫瑰、鸽子和天鹅之类,职责上也有了更多的漂变:不再主宰战争,因为希腊人已接受了来自埃及的智慧和战争神雅典娜,以及北方来的战神阿瑞斯(罗马神话的火星马尔斯);她也不再主宰丰饶,因为希腊神话里已经有了好几个农神;甚至不再与神王有染——宙斯已经有老婆了;但她仍是金星的化身,主宰性欲与爱,并且演变为美神。

对她的崇拜中,女祭司的性交仪式也被保留下来,因为男性射精以后会进入一种特别镇静的“贤者模式”,这被认为是一种更加接近神灵的状态。这些庙中的女祭司被称为“阿芙洛狄特的女人”,即庙妓,这在整个希腊世界都是难得的去处,难保这不是阿芙洛狄特崇拜兴盛的原因。

据称公元前一个哥林多的富有公民跑赢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大喜之下去阿芙洛狄特的神庙捐赠了100个少女作为庙妓。

这个产业越做越大,阿芙洛狄特也就成了妓女们的守护神。此外,阿芙洛狄特还继承了原型阿斯塔蒂、伊丝塔或者伊南娜的崇高辈分,成为第一代天神无性繁殖或者体细胞克隆结果——由前任神王的阴茎化生出来,恐怕正是“古老神祗中象征性欲的女神”的一场隐喻。

维纳斯的降生故事,是神话与历史的双重倒影。另外,除了女神本身,那个被女神钟爱的杜姆兹或者塔姆兹也在传播过程中一路同行周游列国,进入希腊神话,变成著名的美男子阿多尼斯(Adonis),一个掌管植物的神,美神阿芙洛狄特和冥后珀耳塞福涅争夺这个美男子,最后达成每人每次半年的协议——就像伊丝塔与塔姆兹的故事一样。

《维纳斯与阿多尼斯》,提香绘于1555年到1560年

【从维纳斯到圣母玛利亚】

到了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用武力征服了希腊,希腊又用文明征服了罗马,希腊众神换上拉丁语名字又成了罗马神话中的众神。

女神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她换上一个拉丁语的名字维纳斯(Venus)后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传播得更加久远,在整个地中海沿岸都有了崇拜者——直到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事情才变得有些不同。

犹太人也是闪米特人中的一支,他们最初也信仰多神教,其中就包括阿斯塔蒂等两河流域兴起的神祗,这在旧约圣经中被反复提及。但随着部落兼并,尤其是被巴比伦帝国俘虏之后,他们变得只崇拜其中一个,也就是上帝耶和华这个与神王埃尔在语法上有同源词根的神。

最初,犹太教仅限于犹太人信奉,但经过耶稣及其门徒的改良,它很快获得了整个罗马帝国底层民众和大量奴隶的欢迎,到公元后就已呈现出席卷之势,终于成为罗马的官方宗教,原先的多神崇拜被废除——其中就包括对维纳斯的崇拜。

然而,一个符号的消亡只需改变它的所指,而不需毁灭它的形式,就像天安门这座皇家建筑如今成为共和国的象征一样。前文提到的女神符号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反而经过重新定义获得了全新的含义。

在基督教神学的发展中,原本象征维纳斯的桃金娘和玫瑰逐渐演变成了圣母玛丽亚的象征,一直用来象征金星的五角星则被用来象征基督的五德或者五道圣痕;而圣母还常常被描绘为一种“海星圣母”(Stella Maris) 的样子——头顶五角星站在海浪中,比喻大海中的引航之光——就像极了维纳斯诞生时破浪而出的样子。

现代的海星圣母像,注意下面两条海豚也是维纳斯的象征

另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复活节的英文单词Easter就来自金星女神的西北闪语名字阿斯塔蒂(Astarte)在日耳曼语言里的又一种变体,这个原本纪念异教女神的节日,在基督教发展中与逾越节发生融合,这样就可以在保留异教徒生活习惯的同时,将其顺利基督教化。这个节日里寻找彩蛋的习俗,就是妇女祈祷生育女神能赐给她们一个孩子。

 

俄罗斯皇室著名的法贝热彩蛋

任何一个民族的神话都隐喻着它发展的历史,从神话的文本内容跳出来,俯瞰其变迁与脉络,留意每个文明中的符号,我们将看到人类文明中最动人的故事。所以,结尾不妨再举一个例子:

欧盟旗帜是蓝色底面上12颗五角星缀成圆环,而蓝色斗篷、12颗星的皇冠,都是圣母玛丽亚的象征符号——而非代表任何12个成员国。

 

欧盟的旗帜

 

布格罗1900年所绘《圣母与天使》,圣母头顶的12个金星被挡住了3个。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