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抵制逼婚广告还不够

时间:2014-02-18 12:07:51  来源:和讯网  作者:

 吕频

  近日,2014年春节期间在多家电视台频繁播放的百合网实体店广告即将退场,百合网向情人节期间赴其总部抗议的女青年发出道歉信,承诺将停播此广告。

  这则广告引发了“万人抵制百合网”的行动。该广告以一名女生的外婆“你结婚了吗”的固执逼问,推出女孩“就算为了外婆我今年也要结婚”、“我不能再慢慢挑了”的结论,被抗议者认为是以亲情绑架女性人生,以婚否错误地评定女性价值。而且,该广告在春节假期播出,更是在助长令年轻人苦不堪言的逼婚现象,制造家庭矛盾。

  百合网终于意识到自己冒犯了潜在客户群,女性网民对这则广告的看法高度一致,显示出自由选择意识在这个群体中的觉醒,即使面临从社会到家庭的强大压力,她们中的很多人也不愿再轻易退却。当不满升级为行动,直接抗议这一步更说明她们正在成长为蕴有力量、不容歧视的群体。

  总的来说,女性的愤怒更多是反映了选择太少的现实。事实上,相亲网站的大部分客户是女性,而且“剩女”、“恨嫁”现象确实存在。当逼婚催婚和亲情搅在一起,更是令人纠结。因此,我们需要追问,女性的结婚压力从何而来?

  当下正处在婚姻观念新旧交织的年代。传统社会里,基本只有因经济能力低下而无力娶亲的“剩男”,没有“剩女”,因为女性只要有生育能力就够结婚条件。如今,随着“女儿外嫁”思维的改变,女生父母“抱外孙”的愿望也加入对女生的婚姻压力中。另外,很多父母未必意识到,催婚反映了女性“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传统观念的存在,即希望丈夫接替父母对女性“负责”。

  女性,除非结婚,否则就很难摆脱未成年的身份标签,因此要在父母家庭中“听话”、“孝顺”,而父母始终有权介入她们的人生。

  另一方面,女性独立发展机会的狭隘迫使她们寻求进入婚姻共同体,“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不是不求上进,而是说出了女性在相当程度上要指望通过婚姻分享男性社会和经济地位的事实。另外,女性仍然被教育只接受指向婚姻的感情和性,好女人要想摆脱孤独寂寞就只有恋爱结婚。教育年限的延长让生育年龄也成了压力,注重教育的现代人相信女性生育不能太晚。因此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来说,择偶的任务相当紧迫。

  所以,在抵制逼婚之余,年轻女性能怎样自由,是一个“娜拉走后怎样”式的问题。也就是说,没有整个婚姻制度的改变,女性依然会陷入迷茫,而且这种婚姻制度的社会根基是非常深的。虽然有女性喊出“不结婚怎么了”的口号,虽然有人说逼婚导致现代女性自降身价,但“适龄”结婚对女性仍然是显著自利行为,是顺应婚姻制度的现实选择。从这个角度说,对百合网广告的抵制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要求个人对抗制度是不现实的,只有从制度的层面,减少职场上显性和隐性的性别歧视,让公共和政治领域允许更多平等竞争,放弃对女性守贞的单方面道德要求,给她们不需要婚姻就能满足经济、情感、性、生育需求的充分机会,不再焦虑于婚配中的男性权力,到那时候,逼婚才能不会成为女性的压力。

  在代际之间,不仅是相互理解的问题,还有父母一代再成长、把亲情和个体权利区分开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让年轻女性有底气对父母说不,至少是平等协商,以及让她们有能力去建设多样的家庭的权力。然而,像当年鲁迅小说《伤逝》中子君的悲剧所显示的那样,年轻人的勇敢选择需要以自立为基础,不支持流动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险放心保)、教育等一系列与户籍配套的政策,以及高房价背后的土地财政,在这方面都有罪过。如果说一时很难找到针对房价的公民倡议点,户籍制度在实施层面的松绑就是一个现实可行的目标。

  甚至,我们要敢于批判家庭。家庭有维稳功能,很多父母不自觉地扮演了消解年轻一代反抗能量的角色,而对家庭的反抗会释放出社会批判力。从这个角度说,各种描绘大家庭之乐、渲染子女取悦父母的广告,无论是公益的还是商业的,看似温情脉脉,实则含有深刻的反动性。因此应该被质疑、被抵制的绝不仅是相亲广告。

  幸福不仅是观念,也是一种生活事实,有具体的权利保障才能去建设,所以要改变以结婚为核心的女性幸福观,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需要做。

  (作者系妇女权利工作者)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