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地铁情结

时间:2014-02-14 09:26:21  来源:财新网  作者:

 沪港两城,地铁情结各有不同。如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的话,地铁一定是这座城市的血管,而血液就是每天成千上万流动不息为城市奔忙的地下乘客。

 

  香港地铁:不只很方便
文/Vincent


【财新网·Enjoy】有些物事,叫惯叫熟之后就往往很难改口,像“地铁”——其实自2007年底开始,香港地铁公司和九广铁路公司合并,改称港铁后,基本上已经没有“地铁”,但自小叫了“地铁”,深深烙在脑海,尤其地铁行走市区铁路行走郊区的观念简直牢不可破。
举个例,元朗那个是西铁火车站,上水那个是东铁火车站,尖沙咀中环铜锣湾的是地铁车站。分别当然有,从前的设计是地铁在市区,每个车站距离比较近,目的地容易到达,所以车站里头没有手洗手间;铁路干线在郊区,每个车站距离比较远,到达目的地需时较长,所以车站里设有手洗手间,方便乘客,不过在两铁合并后,有些原本的地铁站也因扩建或成为转车站,也有加设手洗间(像鲗鱼涌站),方便内急的乘客。
都说香港的地铁方便,四通八达,这固然是事实。香港整个地铁系统始建于七十年代,换言之早在六十年代已因应人口增长而聘请顾问公司做研究,计划兴建。头一段通车是1979年九月底的观塘来回石硖尾,两个半月后的十二月中,路线开通至尖沙咀,翌年二月终于开通到中环--印像中当年每班车只有四卡车厢(现在的迪斯尼线也是四卡车厢),票价相对乘巴士的每程一元几角钱确实还要稍贵一点——荃湾线是1982年通车,港岛线是1985年通车,现在每班车的八卡车厢长度,也是从那时开始。其实像香港人口达七八百万的大城市,有这样规模的地铁系统,自然舒缓了不少地面交通的压力,而且香港人都会守秩序,匆匆十秒八秒停站开门上落客时间,大多都非常守礼,甚少争先恐后。

 

 

14Feb13th02
 
讲开又讲,因为香港主流社会使用正体字,地铁亦不例外,对惯于简体字语境的旅客,某些车站名称可能真会不大适应。像邻近香港国际机场的“东涌”站和港岛东的“鲗鱼涌”站,两个车站所用的“涌”字,原是河汊的意思,广府话读音与聪明的“聪”字一样,普通话发音一样也是chōng,而不是读成“风起云涌”的yǒng--那个“涌”字,正体字是写成“涌”,水字旁右边一个勇,两个字的写法在香港是有分别--从地名推想,香港位于岭南海滨,多河流溪涧出海位置冲积的河滩河汊,用“涌”字做地名,是情理之内。
既然提到车站,心水清的乘客,大概会留意到港岛线到将军澳的车站里,全部有书法字体写成的站名,成为特色——其他车站都是用宋体字——这些半行草书法字体,其实出自现在已移民加拿大的前地铁公司建筑工程师区杰棠先生区Sir的手笔。区Sir回忆八十年代中时,地铁公司有意为即将启用的每个车站的月台添上特色新装,好让匆忙赶路的乘客,能轻易辨认出上落的车站,当时的英籍高层知道区Sir有写书法习惯,便提议以书法来达到办认的目的,而且书法有文化气息,可以舒缓候车时乘客在月台狭窄环境所产生的心理压力。
当然,最教小朋友兴奋的,莫过于乘坐有米奇老鼠的大耳朵头像做窗户和拉环扶手的迪斯尼线。且莫小觑这五分钟不到的车程,除了香港国际机场里载送乘客到登机楼的无人驾驶铁路外,这是机场以外香港唯一的无人驾驶铁路,所以上车时虽在车头或车尾的朋友,有机会透过玻璃门,看见驾驶室外的景色。

 


上海地铁:谁说不文艺
文/陈意心


【财新网·Enjoy】近些日令诸多魔都文艺青年击节自豪的是鬼才导演Spike Jonze大热的未来主义科幻小清新文艺电影《她her》有很多幕都在上海取景,其中一段场景是男主人公Joaquin Phoenix和手机中的虚拟机器人伴侣Scarlett Johansson聊着天从浦东陆家嘴环形天桥走入2号线地铁站,紧接着镜头一转又迅即进入了美国洛杉矶的地下轨道,这再好不过地诠释了地铁是贯穿世界主义城市的脊梁符号。

 

 

14Feb13th01
 
曾经坐过英国伦敦London Underground百年历史的Tube,迷恋上“世界第一条地铁的一部分”Baker Street贝克街站壁画上大侦探福尔摩斯的肖像,在King’s Cross国王十字车站找到哈里波特的9又4分之3站台,于Arsenal站迎面撞见从酋长球场看欧冠球赛出来兴奋的枪手铁杆人潮;也乘过巴黎的Métro de Paris,沉醉于极富艺术气质的雕像装置和法国情侣间亲昵的眼神做派;搭坐东京Tokyo Subway的JR线时,惊叹地下人群数量之巨大、各换乘站中转之便利;另外,香港MTR不同颜色的马赛克贴面墙壁和台北捷运免费wifi覆盖也印象深刻;但是,上海的SM(Shanghai Metro)才是亲眼目睹体验,经历她一天天成长与复杂起来。
不同于伦敦Central Line、Piccadilly Line,东京银座线、浅草线,香港荃湾线、港岛线这些有特色的名字,上海地铁线路名称采用了和巴黎类似的数字号码。1958年就有建造打算,直到1993年1号线第一部地铁才试通车,记得那时学校竟把组织学生试乘作为一款旅游项目,现在想起来都是经典之旅。之后从1995年4月起的1号线2号线到3号线4号线等等,上海也终于有了可以直达南北、贯穿浦西浦东、环城一圈的地下铁,不必再继续如电影《股疯》中八零年代马路上围观翻滚着挤公交车、查票逃票的壮烈惨景,因为大家伙都翻滚着一头扎入地下挤地铁去了,坐巴士反倒成了沿街观赏风景最文艺小资的路线行程,这也算是全球化共通的剧情结局。而几个最大的换乘站“人民广场”“徐家汇”“静安寺”和“世纪大道”成了上海市民最佳Meeting point,现在也渐渐向艺术展览的试验田地发展。各区房价自然随着附近地铁的开通扶摇直上,甚至江苏苏州的昆山都因为地铁临近而受益匪浅。

 

 

 

14Feb13th03
 
但个人最爱、也感觉最文艺的地铁线路还是要属10号线,欣喜从上海动物园到五角场几乎每站都有属于各自街区独特的地标文化,这是之前几条线路设计遗漏忽略的重要部分。比如长宁区的上海动物园站,走廊墙壁柱子甚至入站隔离玻璃上都印着各种动物的卡通图案;虹桥路站有宋庆龄陵园临展馆的展览推荐;徐汇区的交通大学站用的是学校招牌的字体,作为校友看见非常亲切,入站处还有科学家钱学森的图文介绍;上海图书馆站的字体也是,入站处旁的“季风书园”更是从1号线陕西南路站乔迁来的沪上知名文艺场地;紧接着就是老卢湾区摩登繁华的新天地站和南市老城区老西门站,之后的豫园站特别有意思,出口处的指示灯箱商业信息栏里有上海老饭店、绿波廊酒楼、南翔馒头店、宁波汤团店、松月楼素菜馆这些城隍庙名店的招牌字样,简直是要把乘客口水都勾引出来的节奏;接下去的南京东路站,壁画上“中华第一街”白描了30年代十里洋场的浮华时代;进入虹口区的海伦路站,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字画赫然醒目;杨浦区的著名建筑学府同济大学站也是用的自家字体;到了五角场站,草绿色马赛克贴面墙壁又令人想念起香港地铁来。总之,10号线这一站站坐下来,是足以享受一趟经典的上海文艺之旅了,但是如果将来能像香港地铁使用粤语那样引入沪语报站,那文化亲切感和城市归属感必然陡增不少。
因为,如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的话,地铁一定是这座城市的血管,而血液就是每天成千上万流动不息为城市奔忙的地下乘客吧。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