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谁打造了“横店抗日根据地”?

时间:2013-02-28 09:21:56  来源:看天下  作者:

《Vista看天下》235期社评

“浙 江横店超越重庆,更远超延安,成为抗日战争的总部基地。”——不知道是谁冒出这么一句话,说到人心坎里去了。“横店抗日根据地”的说法能应运而生,原因主 要有二点:一是片多,用编剧高满堂的话说,“去横店一看,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二是剧情雷人,用网友的话说,可谓“李寻欢附体,飞刀敌炮火,秒杀数 百敌军;疯狂开外挂,徒手撕鬼子,逆天血飞满天”。

这种现象的不正常是显而易见,一下子就能想到很多:意淫抗日、娱乐至死⋯⋯这些且放一边,我们先提出一个问题:需要多少条件,才能打造一个“横店抗日根据地”?

首先需要一块占地五千亩的地方,数以亿计的资金投入,长时间的苦心经营。不过这事儿跟横店影视城这个实体关系不大,用他们在新闻稿中的话说,属于“躺着也中枪”。道理很简单,杀人岂能怪罪于菜刀?

然后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导演、编剧、演员等等。他们要负的责任也很有限,属于职业行为,讨口饭吃而已。就拿那个演“鬼子”一天“死”了八次的群众演员来说,作为一个“死跑龙套的”,人家也想演个正面角色,但是没办法。

再 说影视公司,责任就要大一些了——毕竟这是他们的产品,再撇开责任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但他们也有理由,首先是选择有限。绿城传媒老总周伟成就说:“古装剧 题材过审受到限制、谍战剧不让在黄金档播出,不拍抗战剧还能拍什么?”然后作为一个企业,要尊重市场——抗战剧收视率好啊,出乎人意料地好。很多抗战剧都 是当地电视台的收视保证,甚至在去年的全国收视排行榜上也占了相当大的份额。

至 于观众和电视台,就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你不放我就不看,你要看我就要放。但说到底,消费者的需求倾向确实更重要一些,遥控器终究掌握在观众自己的 手里。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一个观众群体?自然是长期培养出来的,现在的抗战剧虽然狗血,但与几十年前的《小兵张嘎》等电影相比,其中的夸大与浪漫, 可以说是一脉相传,只不过加上了现代元素而已。

留 到最后说的就是监管部门。把责任推给政府很容易被视为偷懒的思维方式,但是没有办法,因为在当下中国,他们的权力最大(一纸令下,某个剧种就不能拍或不能 播了),相应的自然责任也就越大。但最让人不解的是审核标准:一方面是这样不能做那样不能做,一方面是怎么做都行。两相结合,于是武侠、言情、偶像、家 斗、职场⋯⋯统统套上一个“抗战”的壳粉墨登场——仿佛只要是“杀鬼子”,再荒诞再血腥也都不是错了。

回 顾整个抗战影视作品的历史,三四十年代是以《松花江上》为代表的写实作品,五六十年代是《小兵张嘎》为代表的英雄主义宣教,八九十年代是《红高粱》、《血 战台儿庄》等有人性内涵思想深度的大作,而如今,要说数量是一片繁荣,要说质量则乏善可陈,其荒腔走板令人瞠目结舌。可以这么说,抗战剧反映了一个时代的 特征,而现在的抗战剧,反映的便是当下“娱乐至死”与“1984”的双重现实。

作为一本追求“好看”,希望让读者愉悦,甚至有时候也开开玩笑的杂志,我们不想板起面孔作“卫道士”状。但是,这是战争啊!战争是人类生活中最为残酷的事情,是对人的肉体和精神最严重的摧残。

在 战争年代,人们活得连狗都不如,有道是“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我们怎么可以对战争如此轻慢、轻浮、轻佻?去看看世界其他地方,哪个地方像我们这个样 子对待战争题材?我们可以这样对待过去,我们会如何对待现在和未来?不客气地说,“横店抗日根据地”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怪胎。

这就是我们对于历史的态度:一方面神圣不可侵犯,谁要胆敢亵渎必将被万人抨击;一方面尺度又大得惊人,只要符合需求便可随意涂抹。这就是我们当下精神生活的现状:它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又是如此的贫乏单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