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并非每个孩子都适合上大学

时间:2011-04-13 10:11:56  来源:纽约时报书评  作者:

这本书起源于2008年《大西洋月刊》上一篇饱受争议的文章。其核心观点就像放射粒子,看上去无可辩驳:并非每个孩子都适合上大学。

该书作者是位收入不多的兼职教授,在一所规模不大的私立大学和一所社区大学里教授夜间文学课程。他写这本书时化名为X教 授,这使他显得无所畏惧、气势如虹,仿佛他背地里可能就是朱利安·阿桑奇(JulianAssange)或班克西(Banksy)。(译注:班克西是英国 涂鸦艺术家,其作品充满了政治讽刺和青少年叛逆。)

这个X教授有点“淘气”,在由那篇文章发展而来的《象牙塔的地下室里》(Inthe Basement of the Ivory Tower)一书中,不时会出现成熟老练的讽刺语言。看到某学生关于西尔维亚·普拉斯(SylviaPlath)的糟糕论文时,他说:“我猜她是在酒吧里 写的这篇论文,或者是在开车上课或跳伞的时候写的。又或许她把论文当成了发给她自己的长篇短信来写。”

看到工人阶级家庭的学生们在他上课的时候吃起了泡沫塑料饭盒里的鸡肉饭,他便面无表情地说:“我觉得自己像是在晚宴剧场上表演的罗伯特·顾雷特(Robert Goulet)。”(译注:顾雷特是美国著名男中音,在戏剧舞台上表现卓越。)

不过,他那篇文章以及这本大胆著作的语气既悲痛又酸楚。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并不令人愉快,对此他心知肚明。他仿佛是在给美 国梦加星号。“告诉某人他不适合上大学,这话听起来既刺耳又有阶级歧视之嫌,近似于狄更斯的风格。”X教授写道:“就好像我们判处他在煤矿场终其一生一 样。”

他问道:“我们的银行柜员受过大学教育,我们的医疗账单结算员和县税务申报员也都受过大学教育”这句话为什么会被奥巴马 (社区大学的拥护者)和美国那些招聘者如此看重?大学——甚至是社区大学——令很多年轻人背上了债务,而其他许多人则缺乏基本的学习技巧或学术爱好。他们 希望好好生活,不想为了成为警察或护士助理而被迫在夜校里分析《李尔王》的韵律。

X教授说:“让如此之多的学生去攻读他们可能无法通过的课程,没人在思考这种做法的深层次影响甚或是道德问题。”

为了收集具有说服力的论据,X教授参考了多位学者、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然,他注意到了在空气中浮动的观点 和看法。比如,马修·克劳福德(MatthewB. Crawford)的畅销书《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Shop Class as Soulcraft,2009年出版发行)就提倡职业教育和有尊严的蓝领工作。

然而,X教授的文章引起了许多人的愤怒回应(他在书中例举了他收到的部分恶意信件),仿佛他是在建议用海豹宝宝的死尸去鞭打已死的鲸鱼宝宝一样。

但X教授处之泰然。他写道,宣布坏消息正是副教授们擅长之事。

“我们这些副教授戴着眼镜,穿着灯芯绒夹克,秃着个脑袋,胡子修得整整齐齐,显得文质彬彬。”他平静而又不乏激情地宣 称:“但我们完全算得上是被大学所伤害的人。我们拿了大学的钱,干着其他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我们给学生上课,然后眼看着那些准备不足的学生考试不及格, 而他们甚至常常不知道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这真是件费力不讨好的苦差!”

他以一种弗拉门戈舞般泼辣奔放的方式继续写道:“我们不是《普宁》(Pnin)或《幸运的吉姆》(LuckyJim)等 学术性著名小说里的人物,而更像是《老无所依》(No Countryfor Old Men)里的安东·奇哥(Anton Chigurh)。我是《低俗小说》(PulpFiction)里的约翰·特拉沃尔塔(John Travolta),不过穿的是灯芯绒夹克,戴的是蝴蝶结而已。我觉得自己邪恶、污秽。”

在从那篇文章发展到《象牙塔的地下室里》这本书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奇特的转变,最后变成了新的东西。作者并未大幅扩大其讨论,但他的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回忆录。那是个悲伤忧愁的故事,注意力集中于那些令人反思(或想些回忆录)的东西:金钱、阶级、失败和房地产。

X教授,这位执拗的小说家很早以前曾为政府打工,做着白天的工作,但由于他和妻子在错误的时间购买了错误的房子,结果被迫干起了兼职。他们每个月的基本生活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他写道,这是个“灾难性的财务决定”。他们的梦想开始破裂。

接着读下去,《象牙塔的地下室里》就开始给人以悲惨可怜、神经过敏的感觉,与诺曼·波德霍雷茨 (NormanPodhoretz)的著作《获得成功》(Making It)恰好相反,或许书名应该叫做《无法获得成功》才对。X教授开着一辆水箱漏水、仅有一只前照灯的汽车。他手头很紧,没钱买夏天的衣服。他写道:“我是 如此的卑怯懦弱,以至于我不敢与我所碰到的任何人为伍。”

当他见到终生教授的时候,他便肃然起敬,仿佛他看到的是车辆管理局(DMV)的驾驶教练一样:“他显得沉着冷静。他的动脉究竟是什么状态?到底有多么地畅通无阻?”

谈及他自己和他的学生,X教授这样说道:“我们浑身散发着咖啡和金枪鱼油的气味。”他朝四周看了看,接着说:“我们出现在夜间班里,这就说明我们的生活出了问题。”这本书的相关章节读起来像是午夜疾呼,急切地想要重拾尊严。

这本书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感动读者,发人深思,就像亚瑟·米勒(ArthurMiller)或大卫·马麦特(David Mamet)的作品。我希望我可以这样说:X教授的整本书都显得沉稳老练、进退自如。可惜这本书并非如此。在结尾处,他像他的一个学生一样,也在东拼西 凑,充满了累赘和不恰当之处。

还有点庸俗(“在大学里教英语课有许多令人愉快之处。这种经历拿什么我都不换。”)。当他谈及教授写作的时候,他喜欢使把“技巧”(craft)一词当作动词用。这是一种会挨鞭子的罪行,教授先生。

不过,对于《象牙塔的地下室里》的大部分内容我还是喜欢的。这本书清晰地描绘了作者口中的“最后的大学”。本书作者富有同情心,他希望学术界能够变得更加严格、更加友好。

“成败全靠自己。”他写道,“在当代美国,你上次听到这句话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