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郭敬明:我其实是一个正面的力量

时间:2011-03-08 12:26:34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

【简介】郭敬明,作家,1983年生,四川自贡人,网名第四维,由此被称“小四”。中国80后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幻城》等,连续多年居作家富豪榜排名前列,2005年成立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编《最小说》等畅销杂志。

【先锋语录】

凭什么你不是商业化,我就变成商业化了?我跟你的区别在哪儿呢?就是我卖得多一些而已。
如果你的垃圾十年都可以有几百万人追随的话,那就是这个社会出问题了。
我没有选择去扮演一个社会知识分子,我不会贸然地去做那个。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梅菊实习记者黄莹莹发自北京郭敬明还是那么瘦,小小的身板,套着一双质地精良的皮鞋踏在木地板上,“嗵嗵嗵”向你走来,恍惚话剧里唯恐不被人注意的少年,给人一种故意营造出来的虚幻的快感。
然而采访打破了这种错觉,一不小心,你会发现郭敬明已然跨越千山万水。他不再是少年,而是被炼制得四平八稳的社会人,具备了诸如老板、主编等光辉灿烂的头衔。
正如对于文学,郭敬明看重“治愈”“轻松”“乐趣”远远胜过“野心”“责任”“鞭挞”,对于某一类话题,他也似乎总是能够做到自动绝缘,采访中触碰到某个关键词,他会很警觉地避开,并且暗示你:不好意思,请不要和我谈论这个,这不在我的语境之内。
但就是有人喜欢拿他和韩寒比。有人曾讲述自己和郭敬明同事一起吃饭时,该员工由衷地说韩寒的书确实更有深度,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四总”的书那么畅销。而 闾丘露薇则说:其实大家都不愿承认这个事实——大多数人喜欢郭敬明胜过韩寒,前者甚至代表了年轻人一种最为普遍的状态:务实、投机、清醒的犬儒主义和良民 心理。

我没有和韩寒较劲

2011年刚开始,郭敬明便来了个开门红。先是《最漫画》独立,接着《文艺风赏》和《文艺风象》出版,然后《爵迹》连续上市两本,大动作频频。
尤其是文艺风系列杂志的出版,由于上市前两天碰巧赶上韩寒《独唱团》停刊,二人间的一段孽缘再添新的章回。加上新杂志发布会旗下两位美女主编笛安和落落左 膀右臂亮相,身高气质都甚是夺人,郭敬明更是被指“职业推手”。而目前,像笛安和落落这样的签约写手,郭敬明公司有七八十个。
《国际先驱导报》:为什么要推出文艺风系列杂志?
郭敬明:最开始就是灵光一现,当初读我作品的可能都是16岁的小女生,5年之后已经21岁了,已经上大学工作了,她的阅读需求,她的审美,包括人生的这种 变化,其实都会不一样了。你要让她再去看《最小说》的话,她可能会觉得有点低。所以,我就想做一个年龄层更高一点的杂志,正好我们旗下落落和笛安,她们两 个是各自不一样的,有她们的代表性,我比较懂她们的性格和她们的想法,所以也是算为她们两个量身定做的这两本气质截然不同的杂志。
Q:很巧合的是《独唱团》在这个时候死掉了,办杂志有和韩寒较劲的味道吗?
A:绝对没有,因为就算要较劲,也是他跟《最小说》较劲吧,跟我们公司其他作家没什么关系。

我不愿分享对社会的看法

Q:你现在倡导纯文学,但也有人认为文化一定要对社会有介入或者推动。
A:我觉得其实对社会的推动要看是什么,大家对文学的定义还是太狭隘了,你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是像鲁迅那样拿着文字当匕首去跟这个社会……因为民族危亡, 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比如说像写恐怖小说的斯蒂芬·金,J·K·罗琳,或者村上春树,他们的书里没有太多的我们想赋予的那些东西。甚 至国内,比如金庸老师,或者琼瑶,比如卫斯理、倪匡,难道它们就没有价值吗?小说给人提供的阅读体验有很多种,有些是满足你心灵的愉悦的,有些是承载着所 谓的社会性或者人性的批判,但是你不能要求所有的作家都是在写社会的疾苦,都是在反映什么人性,这个就不好看了,就没有所谓的百花齐放了,对吧?(如果) 我们必须写这个社会的矛盾,写这个社会的阴暗面,那就太狭隘了。
Q:你会关注社会新闻吗?
A:也会关注。
Q:我很想知道你心里的看法,你觉得现在中国人生活得好吗?
A:我不愿意分享这些东西,就是最多跟身边的人讲。我不太想用自己的声音去影响别人或者公众媒体的看法。所以我觉得各自有各自擅长的行业,比如说我是一个 好的出品人,我是一个好的作家,一个好的主编,我去做我擅长的事情,而那些学社会学的,学心理学的,他是扮演这种社会知识分子角色的,他有这种专业的技 能,他有这样好的立场,他会去说。
你不能要求一个医生拿着手术刀去律师席上代理律师去辩论,你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变成社会批评家,在网上拼命地骂,那这个社会就乱套了,那其他的行业怎么办 呢?还是做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是我的人生原则。既然我今天选择了一个作家、主编、出品人,那我就把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那儿,我没有选择去扮演一个社 会知识分子,我不会贸然地去做那个,那这是我不会做的。
Q:但当你有这种表达的技巧,有这种表达的权力,有很多人都想跟这个世界谈谈?
A:未来的事情说不准的,我不太想去理它。每个人去选择他想做的事,他愿意做的事,你不能指望这个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变成你提到的那个人的样子,这个时候就 乱套了。一定要有人踏踏实实地做他的本职工作。我觉得如果他扮演的这个角色扮演得挺好的,那请你继续扮演这个角色,但你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变得和他一样。

作家凭什么不能富有?

以《最小说》和“文学之星”大赛为发掘平台,郭敬明每年都在努力为自己的团队输送新的续接力量。郭敬明说,就如当年《萌芽》发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曾 引领一股文学热潮一样,他所牵头的《最小说》和“文学之星”大赛目前在年轻人当中的号召力,“恐怕是最厉害的”。作为文学选秀成长出来的一粒种子,郭敬明 成功地复制了这一模式,并在新时代的催化中令“文学”与商业产生新的勾连,写作的红毯看上去如此金光灿灿。
Q:在年轻人对文学的追求上,你觉得自己在起到怎样的引导作用?
A:我很难说给大家一个指引性,我更多的是说我把各种类型都呈现到你们面前,读者自己会去选择。比如说他今天看了落落的,觉得很喜欢,那他就会去选择落落 的这种文体,或者继续去喜欢她的作品。那另外一天,他看了安东尼的书,觉得很温暖很浪漫,可能就会去喜欢安东尼的东西。我不会主观地去强行灌输你们就应该 看谁或者是谁,我提供的是一个多元化的选择。
Q:但是你首先走了这样一条路出来,写作意味着物质、金钱等直接意义上的成功?
A:我觉得其实是一个正面的力量。不要把它想得太负面,因为以前我们提到作家,父母都会说,你要写作,你养活不了自己的,赶紧去找个别的职业吧!所以很多 有才华的人纷纷放弃了这条道路,大家有个观念就是你养不活自己,那没有人会认真去写作,大家都要去找工作,白天上班8个小时,晚上累了,也没精力创作了。 但问题是当今天大家看到有一条道路,你可以养活自己,而且你可以活得很好,你给了他这样的勇气,他愿意去尝试,他愿意去拼搏,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正面的 示范力量,因为你不能指望全天下所有的人都在家里写死写活,创造出了无数好的作品,最后却落得穷酸,最后沦为最被人看不起的那群人,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做作 家这个职业了。
我觉得作家既然创作出了这么多的精神财富,就应该被人尊重,这种尊重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你真了不起”,还应该有物质上的尊重。大家都在辛苦地工 作,凭什么别的行业能大把赚钱,作家就不行?房地产行业腰缠万贯你们不说,那作家辛辛苦苦写,写完了赚了钱,你们就说不道德,我觉得这不应该,这是很荒谬 的。
Q:你也不会介意别人说,你是商业式的写作手法?
A: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商业化的写作,我们每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一定是严肃的,在创作这个故事的态度一定是非常严肃的,对作品是非常认真的。至于说 商业化,每一本书后都有定价,你也打了定价,你也摆在书架上,凭什么你就不是商业化,我就变成商业化了?那我跟你的区别在哪儿呢?没有区别。大概区别就是 我卖得多一些而已。

中国的评价体系出了问题

Q:如果真的从文学性上,人们可能不会把郭敬明排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这一点你这么看?
A:我觉得这还是大家对文学的一种精英化、类型化的要求。这个调查你看问谁嘛,问一些学者或者什么的,他可能或说我们崇拜谁谁谁,我们觉得谁是第一名,那 你如果问问真正的消费者呢?你问问读者呢?我觉得销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我觉得一个作家,真的是要有读者在看,这才是你最强大的生命。连读者都没有了, 你这个书就卖了1000本,你要说自己有多伟大,那不是可笑吗?根本没有人看过你的故事。
Q:你现在不在乎排名吗?
A:嗯,不太在乎了。你榜单把我排第100名我都无所谓。
Q:那你在乎的是什么呢?
A:我最在乎的还是书写出来,真正在阅读它的人是什么感受,这是最重要的。真正看过的人,他会告诉你写得好或者写得不好,因为现在很多的评论说,哎呀,郭 敬明的东西怎么怎么样,其实你问他看过我哪一本书,哪一本都没看过。你没有看过,你就没有发言权,你凭什么说人家不好呢?你都没有看过,对不对?我觉得你 在没有看过的情况,去说他的书不值得读,或者什么的,本身就是一个很荒谬的事情。
所以我在乎的是真正购买这些书的人,他们看完之后是什么感觉,如果他们看完之后,觉得太糟糕了,就是一团垃圾,他们会买下一本吗?不会的,就算他们会,冲 着名气再买了下一本,还是一团垃圾,那怎么可能10年10本书,一直有人买?如果你的垃圾十年都可以有几百万人追随的话,那就是这个社会出问题了。
Q:你觉得现在的评价体系出了问题?
A:其实倒不是说急于让你身处的时代给你个说法,其实像很多所谓的有才华的人,很多人都是在死后才出名的。像《包法利夫人》,或者《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生前被骂得要死,贬得一塌糊涂,死后被奉为经典。像王朔,刚出道二十几岁的时候,被全国人民骂,但到了50岁、60岁,他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大师。我觉得时 代不一样,以你不用急于在哪里就急于去证明自己,其实可以放长远一点去看,你看那些生前画的画一欧元都卖不出去的人,死后几万英镑或者几万欧元那样卖,那 你说这算什么?你不能说是他画本身不好,而是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造就了他当下那个评价。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