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来自中国的“虎妈”反调

时间:2011-01-21 04:17:19  来源:东西  作者:

中国的“中国妈妈”其实并没有培养超级子女。美国作家蔡美儿(Amy Chua)的《虎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连同《华尔街日报》那篇题为《为什么中国母亲更出色》(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的回忆录摘要,也在中国引发了规模巨大的讨论。但是,这个本应是“虎妈”盘踞的“野蛮王国”,反应却让人大吃一惊。

是39岁的北京公务员郭晶(音译)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妈妈,育有一对8岁的双胞胎儿子(耶鲁法学教授蔡美儿是菲-中混血,在美国居住,而不是中国)。“我可 不像蔡美儿,”郭在谈起培养儿子时说,“我不会给他们施加压力……我希望他们将来能有自己的爱好,能发展出来自己的能力。我不会为他们做决定。”郭说,她 相信自己的儿子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强迫才喜欢他们的课外爱好——比方说绘画和围棋,而是因为她不强迫。“我没给他们任何压力。”如果这些还不够说服力的话, 那我们再举一个例子:郭晶深信自己的孩子需要接受更多传统中国教育以外的东西,因此她将孩子送去了一家私立双语国际学校。在那里,孩子们可以在一个相对轻 松的课堂环境里,同时学习英语和汉语。“我会尽力同时采用中式和西式教育的。”



长时间的钢琴练习、密密麻麻的“汝不可”戒律、永远做不完的家庭作业等等——蔡美儿那严格的培养指导和家长作风,对许多中国大陆家庭来说是家常便饭。最 近,中国网络针对蔡美儿著作的争论发起了一项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国网民选择了“是,从我小时候起,我母亲就总是说我在某点上不如别人”的选项。



上个月,一项涵盖了65个国家的国际研究令人大跌眼镜:上海的学龄儿童在阅读、科学和数学方面的表现,超过了所有其他调查地区。学生表现紧随其后的三个地 区,分别是香港、新加坡和韩国——其中两个是华人社会,而最后一个则谨循儒家思想。这项调查促使《纽约时报》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Nicholas Kristof)宣称儒家思想是个不折不扣的赢家。“由于教育受到最高重视,因此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教育都比较发达。我们要从中学习的有许多。”克里斯 托夫总结道。在“21世纪的卫星时刻”,他在教育挑战方面对比了中美两国的成绩:美国学龄儿童在阅读方面排名第15,在科学方面排名第23,在数学方面排 名第31。



但是,“中国妈妈”讨论并没有完全挖掘出真正问题:即便“中国妈妈”培养出的孩子,在学业上更为优秀,但这就能意味这那些学者型的超级儿童会建立起更活跃 的经济、组织出更有创新力的人群,成就一个更为“优越”的社会?答案是不。至少对于那些中国妈妈,以及她们培养出来的中国孩子来说,中国内部更多的是担 忧。



实际上,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无法找到合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人才过剩,和蓝领工人的紧缺。这些失业毕业生的社会身份相对低下,很不正常——他们接受过高等教 育,入职于白领岗位,熟悉网络,但穷困潦倒。由于在寻找工作的同时,群居在廉价、破旧、贫民窟一般的城市宿舍里,他们被冠以了“蚁族”的称号。中国高等教 育体系的混乱造就出了过多的眼高手低的大学毕业生。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私下里抱怨说,刚毕业的中国学生常常在办公室的工作环境里显得笨手笨脚(有一位帮助 中国学生进入西方大学学习的西方侨民讲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寄宿家庭中的故事。他不会使用那家的洗衣机,弄得不知所措,只好给国内的母亲打电话寻求帮 助。这个中国妈妈给洗衣机厂商的中国办事处挂去了电话,让他们联系公司在英国的员工帮助她那无助的儿子)。去年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数量明显下降。相对来 说,就业方向为蓝领的技术院校报名数量有所提升。



中国人抱怨说,大陆的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教学质量,总体不如十或二十年前。“我们怀念我们年轻时的那些优秀教师,”曹东明(音译)40岁左右,和丈夫孙 永伟(音译)一起在北京工作,“我们真的不知道我们孩子这一代会发生什么。”他们的女儿正在东北老家读高中,和曹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在中国的中国妈妈里, 曹的担忧只是其中的普通一个:“我们女儿的学习压力太大。不放假,礼拜天只有半天休息。压力最大的是作业负担……她连吃午饭的时候都要写作业。我们觉得, 这对孩子来说太荒唐了……作业太多,会把他们榨干的。这也是我们有时候告诉她别管作业,睡觉就好的原因。”



围绕着蔡美儿著作的“中国妈妈”讨论并没有充分肯定美国课堂,以及美国社会总体,更加注重个体表达和创新的事实。蔡美儿强加的填鸭式教育,会许会在她的女 儿走出家门,得到独立思考的鼓励后起到作用。但在中国这个家长权威伴随着僵化高校制度的国家,创新能力被扼杀掉了。而在残暴程度上,“父为纲”的儒家方法 成为了帮凶(实际上,中国学术界由男性主导。而“中国爸爸”的比喻或许比“中国妈妈”更为恰当)。



许多中国年轻人抱怨中国没有比尔·盖茨。教授们也因为中国大陆无人获的诺贝尔奖而汗颜——那谁除外。最尖端的科学机构都是接受西方教育的管理人员领导的研 究中心。其中工作的,也是当初为了享受国外优秀研究环境,学成后归国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如果有钱有势有人脉,中国妈妈们自然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哈佛去。 换句话说,成功的关键是一个东西方的杂合体——至少在那些“虎妈”们的眼里看来。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