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榨取梁思成价值的黔驴技穷

时间:2016-11-20 20:21:17  来源:豆瓣  作者:豆芽

 梁思成的后妻林洙,30年来,用梁思成的成果,出版了将近70本书,具体见:
http://www.douban.com/note/532409891/
梁思成的专业是建筑,很有专业壁垒的一门学科,其中可以面对大众的内容不多,所以,林洙在为自己刷存在感以及圈钱的过程中,换尽花样之后,终于黔驴技穷了



这本《古拙》,素材还是梁思成的古建考察照片和测绘稿,林洙已经用它们出版了很多次,这回,又想出了个新花样,变成了日历&笔记本……

那位W编辑,还真是青春馆的业务特色啊,估计她恨不得象当年《还珠格格》热播后,还珠主要演员剧照的地毯式密集出现那样——铅笔盒,书包,购物袋,脸盆,塑料水桶,贴纸,马克杯……等等,在上面都贴上梁思成那几张建筑绘画稿……

过犹不及,学术著作这么做,再说得如何冠冕堂皇都没用,形式本身就显得轻佻和刻意,不是大家努力提升走近大师的水准,而是,拉下大师迎合市场的趣味。
林洙也算锲而不舍了,梁思成留下那么点图和文章,这么多年,她硬是能一遍遍地翻出花样,这点上,她相当的 aggressive------根据自己感受理解是褒义还是贬义,这个词2边的意思都可以有

林洙算幸运又不幸运,幸运的是梁思成的专业跟艺术有关,她能拿那些浅显的散文,照片,绘图稿一次次出书,如果换成物理学家数学家,林洙怎么折腾读者都是看不懂的;
不幸的是建筑专业到底还是有专业壁垒的,除了林洙的回忆录,其他那些梁思成的画作也好,散文也好,销量都不算大,某编辑说《佛像的历史》卖完了再印,又再印,光看印几次有什么用?关键是印了多少,5000册的加印量最多了,全部卖光也才5000册啊,梁思成的那些文集起印量,有8000册就算很好了。
不跟鲁迅这些牛人比,就看林徽因的诗集文集传记,多少的出版社?印刷量?虽然盗版也很多,但有盗版更说明畅销,面对不同学科天生的亲和力差距,林洙很无奈,只好咬牙努力,左右突围~~~

所以,林洙一再地试图淡化梁思成文章中的专业性,突出强调其中浅显的一面,希望读者能接受得毫不费力,这样才能促进书的流通和推广,其实,林洙不是在推广梁思成,而是在推广她自己。她自己单独无法出场,只能拉着梁思成一起上。



梁思成的学术地位哪怕林洙一本书不出,也是在那里的,作为严肃的学术,梁思成也不需要在普通读者层面达到怎么样的知名度,梁思成的东西,本来就是到了高等教育阶段,才能看懂,才起作用,你非得拉着中学生,甚至小学生,跟他们说古建保护,说古建筑的美,没意思的呀~~~不能说拔苗助长,差不多是对牛弹琴吧,审美能力是有发展阶段的,跟人的意识,经历,学识密切相关,林洙何必那么迫不及待地全线出击? 难道她就那么要跟林徽因较劲?林徽因有的,她也要有?因为林徽因在青年,甚至少年读者里很有市场,所以林洙也要进来抢滩占位?

不从这个角度,实在无法理解林洙为什么到了这把年纪,还如此作为?林洙二月初的生日,已经整整88岁了,那么大年纪心态仍然不平和,可见她的执念,但是,就算她再想出新花样,做成日历,笔记本,名片夹等等,开发出一系列边缘产品,古建筑还是很专业的东西,一些刻意的想要使之通俗化的举动,反而拉低了学术本身的格调。

当然,对林洙来说,学术什么她是完全不关心的,她只要自己的名字可以和梁思成并列,就够了。看看20多年来,她的名字多少次与梁思成并列在一起,而那些书中,林洙出了多少力?所有反复排列组合的文章,《梁思成全集》里都有,林洙所谓的“编辑”之名,需要做什么?也就签授权合同时签个名吧。如今看林洙一次次扩充的个人介绍,出版了一连串的书哦,再仔细看,30年来,林洙就写了一部书稿:关于梁思成的回忆录,但林洙把它以不同的名字,用不同的出版社,出版了10本书,而梁思成的建筑类散文书信,更是各种排列组合,不明真相的读者也许会觉得她劳苦功高,其实清华早就编好《梁思成全集》了,林洙只是从中抽出一些,单独授权出版。出版也就算了,林洙更看重的,是署名,在梁思成的学术书籍中署上林洙的大名-------学者文人那么多,还有哪位的家属是这么脸皮厚?沽名钓誉到这个程度,林洙在学者遗孀中,完全是空前绝后的。

这本书的营销文案: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228/13/16974644_523672259.shtml
这种乍惊还喜的吹捧文风,真是很倒胃口,再怎么刻意关注细节,什么字体啦,纸张啦,颜色啦,仍然无法掩饰全书内容本身的苍白和羸弱。40年代在李庄油墨石刻的《营造学社汇刊》,一切形式都不讲究,但内容本身就足够流芳百世。而这本书,或者说最近几本虽然署名“林洙编”,但实际都是某编辑操刀的书,编辑思路刻意得不能再刻意了,随书赠图啊,“梁”的各个不同字体啊,这次是日历,笔记本,下次要什么呢?——哦,也许没有下次了,正因为感到时日无多的紧迫,无论本人,还是编辑,都是那么亟不可待,再不抓紧利用一把,下次就再也没机会啦



回到书籍本身,说到底,还是图片和照片,甚至,排版得非常稀疏,留有很多空白页,要不然,怎么可能凑足那么多页呢?当然,美其名曰:让人记录每天重要的事。------其实,这都不算一本书,只是一本笔记本,就是那种文具店里很多的,20多年前就有的,每隔几页,页面带图案的笔记本。

在林洙的苦心操作下,终于,梁思成进了文具店——大师混到这个地步,也算空前绝后了-------林徽因的陪伴支持,把梁思成送上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讲台,联合国的设计平台,都是很高大上,而林洙呢?先是文革前不断督促梁思成改造自己思想,紧跟时代形势,结果让大师因为写批判吴晗的文章而深陷困惑的晚年(关于文革中的梁思成,林洙还有多少事实不敢说?没有说?),如今,更是“独辟蹊径”,抱着在年轻读者群中占领市场的心,让梁思成辛苦古建考察得来的,无数个煤油灯下艰难画图绘出的,那些照片,那些建筑图,沦落成了笔记本的陪衬!

不是大家看不起林洙啊,她本人就是那么烂泥扶不上墙,清华那么好的资源,呆了一辈子,还是资料室,介绍文字里说得很堂皇,写了这本书那本书,其实所有关于梁思成的回忆录,就一份书稿,隔几年换个书名再次出版而已,林洙说自己编了这本书编了那本书,认真看一遍,除了从《梁思成全集》第四卷,第五卷里抽出的文章,其他还有什么?无非几张图片了,而且,就那些图片,林洙都弄不好,错误百出,《中华读书报》上曾有读者的详细勘误,林洙的专业素养可见一斑。梁思成的那些图,林洙捣鼓了多少本书了?她为了满足虚荣为了拿版税,但读者会看烦的呀,林奶奶,一把年纪了,消停点吧,哪怕再出100本书,把自己的名字和梁思成重叠着印在一起,也还是后妻,是续弦,而且,是仅仅得到梁思成人生最后一段垃圾时间的续弦。除非林洙永远不死,否则,总有一天,她那些为自己粉饰贴金,甚至不惜造假虚构的细节,会被还原成历史本来的面目,那是她再出多少本书,写多少篇“前言”,撒多少慌,虚构多少情节,都无法更改的事实-------那么多学者遗孀中,再没有比林洙更人品低劣,谎话连篇,虚荣势利的了,非常非常的indecent!以前,只觉得她indecent,现在,还要加一条,cheap,梁大师都被折腾进文具店了,成日历了,果然思路不清没脑子


有网友被出版社的营销文案打动,欣欣然买了《古拙》,发现上当后发帖吐槽,几张书内页的图片:
这个还算是字数多的,梁思成好好的文章,被林洙狗皮膏药一样东贴一块,西贴几句

 


这个好歹还有张图片

 


全书超过一半是这样的

 

 

 


林洙怎么说都是学者遗孀,吃相要不要做得这么难看?已经是在蚊子腿上抠肉了……



最近差不多10年间,中国青年出版社与林洙合作很多,双方都是相见恨晚,统计一下:
2007,《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筑》,
2009,《梁启超家书》,
2010,《佛像的历史》,
2011,《梁思成林徽因和我》,
2013,《梁思成林徽因和我》再版
2013,精装本《梁启超家书》,随书赠送梁启超家属手迹和照片
2013,精装本《大拙至美》,随精装本赠送一本《故宫测绘图笔记本》
2013,《梁》,随书赠送印有梁思成手绘图的藏书票。
2014,精装本《梁 》,随书附赠一套“梁思成与已消逝的古建”系列图卡一套。
2014,精装本《佛像的历史》,
       随书赠送「古风的微笑」佛像笔记本,里面选了十几幅佛像照片和梁思成先生手绘云冈小佛。
2016,精装本《古拙》,最新出炉,大量古建筑手绘图和照片,兼备日历和笔记本功能。

虽然一长串,其实基本都是炒冷饭,除了《梁启超家书( 林洙编辑版)》算中青社首发,其他那些梁思成的东西,都已出版过好几次。
2013年是个重要年份:从2013年开始买一赠一的营销手段;从2013开始推出精装本;2013年的《梁》开启了私信模式,也开启了大杂烩模式:照片+文章+绘图+私信,发展到最新的《古拙》,变成:照片+绘图+日历+笔记本+被阉割肢解成一段一段的文章

如果有疑问,为什么中青社如此放下身段,全面满足林洙的需求(金钱&心理),对林洙投其所好?-------答案是互利互惠。

中青社这几年作了关于梁思成的那么多书,都是由一位编辑负责,而这位编辑,本来业务范围是青春馆,大概是时尚言情或者少年心灵鸡汤之类的,在这个领域,要杀出重围是多么地难!在寻求突破职业瓶颈的关键时候,她遇到了林洙……因为梁思成的招牌,这位编辑此后的一系列书籍都立刻文化气息升级,后来,更是以上面这份编辑成绩单,参加2014年“中国好编辑”人文组的评选(虽然最后没选上),作为工作成绩列出的几本书中,绝大多数都在上面这份清单里(同一本书,初版再版居然算2份工作成绩,跟林洙果然有共同语言啊,手段都高度一致-----林洙是同一份书稿,换个书名再出版,就算写了2本书)。

这位编辑今后的职称评奖升职加薪,大概都要仰仗“梁思成”这块稀缺的金字招牌了,于是,她自然需要急林洙所急,想林洙所想,只有让林洙高兴了,才能把梁思成的东西授权给她做啊……

什么叫双赢?这就是最现实的例子。

完全没有共同利益,还能对林洙如此倾心相爱的,至今一个都没见到。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