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围绕国民资产负债表的是是非非

时间:2016-11-20 20:20:26  来源:豆瓣  作者:数数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数数(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92813594/
 
(一)缘起
 
国家统计局国际培训中心主办的“国民资产负债表国际培训”,邀请来自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加拿大国家统计局、德国联邦统计局的三位专家介绍他们的实操经验,听众除了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专业司、各省统计局核算处的人员外,还有来自东盟各国统计部门的人员(应“国际培训”这个景)。我在其中比较另类,是现场唯一来自高校的人。三天会议我听了两天半(中间有半天回学校上课),长了不少见识。感谢国家统计局邀请我参会。
 
最大的收获不是有多少新知识(当然也有,这里暂且存而不论),而是验证了一句俗语:太阳底下没有多少新鲜事儿——我们遇到的问题,在他们那里同样存在,尽管他们是发达国家,政府统计处于先进水平。以下我讲两个例子。
 
(二)先说一个核算实务例子。
 
净借入/净贷出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连接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一个重要节点。从实体经济看,净借入/净贷出实际上就是S-I的代名词:如果储蓄大于投资,结果是净贷出(转给其他国家或者部门使用),否则就相反,要从其他国家或部门借入。从金融经济看,净借入/净贷出就是一揽子金融交易的净结果:如果通过金融交易获取的金融资产大于其发生的负债,说明该国家或部门具有净贷出(代表金融投资为正,把钱借给了其他国家或部门);否则就相反,要通过金融交易从外部筹措资金。两方面连起来看就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部门,你只能处于以下两种情形中的一种:从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用于弥补投资大于储蓄的缺口——净借入;或者,储蓄大于投资的部分要通过金融市场找到去处——净贷出。
 
但实际数据展示出来的结果是怎样的?
 
在中国,这些数据都是通过编制资金流量表来显示的,但从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两个角度分别编制出来的净借入/净贷出却一直“谈不拢”,不仅数额不一致,甚至有时方向也不一致——一方显示是正的净贷出,另一方却显示是负的净借入。其中原因我们常常归结于:实体经济部分由国家统计局核算司编制,金融经济部分由人民银行调统司编制,但二者工作没有实现有效衔接。我本人有幸同时与这些编表专家熟识,曾经分别听到过他们“吐槽”对方的结果以及编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一直将此视为一个让人无奈、颇有中国特色的问题。
 
然而,没想到此次从外国专家口中听到了非常类似的故事,看到了同样的数据“缺口”。在美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由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相当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编制,金融账户由美联储(相当于中国人民银行)编制。在多数年份,根据两个部门各自编表数据推导出来的净借入/净贷出都有比较显著的差异,一些年份甚至也显示出不同的方向,一个说是净借入而另一个却说是净贷出。在现场,专家回应我的提问时,自称经济分析局的数据要更加可靠——我回应时戏说:你这个判断迎合了中国国家统计局,但无疑会惹恼现场坐着的来自人民银行的专家啊。
 
真相只有一个。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面对这样一个关系宏观经济基本判断的指标,如果两个关键部门给出不一样的结果,都会给数据用户带来很大困扰。我和美国专家一样,也不同意在弄清误差来源之前,贸然将这个误差在某些项目之间做分摊,追求表面上的数据一致性。但我作为数据用户中的一员,特别希望编表两方能够坐在一起仔细研究这个问题,减少误差,降低由于数据不一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我这一番话毫无疑问地赢得了现场专家(外国专家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和人民银行的专家)的赞同,但你可不要指望他们真的会对此采取什么行动(至少短期内)。所以,我说了也是白说。
 
(三)由核算数据显示出来的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仍然与净借入/净贷出有关。
 
一个经济体的参与者分为企业、住户、政府和国外数个部门(企业部门含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性公司,但金融性公司在经济体中主要作为金融中介出现,所以在分析基本经济格局时可以忽略)。
 
经济学教科书告诉我们,企业是一个汇集各种生产要素专门从事生产的部门,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主要是住户;为此,在每一时期,住户都要将自己结余下来的收入(总储蓄S)通过各种渠道转借给企业部门,由企业投资于实体经济(总投资I)用于扩大生产;所以,在部门层面观察,一个经济体的基本格局应该是:企业部门是资金净借入者,住户部门则是资金净贷出者。政府和国外两个部门会对上述格局产生一定影响。比如,政府可能会作为生产要素所有者为企业投资提供资金,或者在扩张性财政政策下政府会通过举债来维持其政府的职能;国内企业可能将筹措的资金投于海外,反过来也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吸引海外资金投资于国内。但是,无论如何,正常情况下,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会逆转上述企业与住户之间的基本格局。
 
中国宏观经济这几年最令人挠头的,就是所谓“脱实就虚”:有钱,但实体经济投资乏力,于是各种投机性投资行为横行,结果,企业部门因为没有实际投资意愿,大量现金流趴在账面上,无法转化为实际投资I;住户部门反而因为一窝蜂借钱买(炒)房,从而降低了S>I的幅度(在此过程中,企业海外投资、个人海外置业,都加剧了上述现象)。借用前面的概念:企业部门净借入幅度大大下降,住户部门的净贷出也由此被抵消了很多。克强总理天天忙乎,主要目的就是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希望,这只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阶段性现象,一旦走出L型低谷,这种现象应该就会消失。
 
然而,此次加拿大专家所展示的出来的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长期以来(注意是长期,大概从00年开始),加拿大企业部门处于净贷出状态,而住户部门则是净借入状态;与此同时,政府也是净借入部门,国外则是通过净贷出使资金流入加拿大(也就是说,企业部门净贷出还不能用向海外投资来解释)。换句话说,是来自企业和海外的资金支持了住户和政府不断扩大的负债——完全颠覆了教科书上视为常态的内容!
 
怎样看待这一结果,加拿大和美国的专家说,他们也一直很困惑,但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美国的情况也大体如此,但我们不能拿美国做参照,他有美元这个国际货币作为后盾,可以从全世界“薅羊毛”,但加拿大的情况则值得我们思考:1)确实是这样一种格局吗(这涉及核算的处理问题)?2)如果真是如此,这种格局会是中国未来的样板吗?3)这种格局的出现是全球量化宽松的结果吗?4)这种格局能够长期维持,与中国的“帮助”有关吗(最近这些年中国企业和高净值个人似乎对加拿大有不小贡献)?5)长此以往,累积到资产负债上会出现什么后果?
 
细思极恐,这个世界还真是不让人省心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