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鲁迅是否看过日军处决中国人的影像

时间:2016-06-16 20:42:02  来源:大家  作者:李洁

读过鲁迅的人,都知道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即他认为,医学只能救 治个体的生命,而文学却可以改变国民性。于是,他主动从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退学,回到东京,开始创办文学刊物和写文章,以期以文字拯救国民的灵魂。至于 鲁迅弃学而去的诱因,他自己曾两次写过,一次是在小说集《呐喊》的自序里,一次是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都是讲当年在学校里看过的一个影像场面,即日军在 中国东北处决为俄军当侦探的中国人,而另外的中国人则在旁边围观。同胞的麻木让他深受刺激,遂毅然弃学。

且读鲁迅于1921年在《呐喊》自序中的讲述:

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事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彩。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五年后,鲁迅在回忆留学时的恩师《藤野先生》一文里再次写到这个场面:

第 二年(即1905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即幻灯片)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牌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 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即主意、见解)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正因有鲁迅的这两则具体而生动的记述,人们才将他当年弃医从文的诱因确定为“课堂上的放映”。

然而,5月19日下午,笔者专程赶到位于仙台的日本东北大学,在校史馆看到的有关文字却让我着实吃了一惊!

仙台医科专门学校校迹(作者供图)仙台医科专门学校校迹(作者供图)

日 本东北大学医学部的前身,即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该校是日本东北地区最著名的大学,也是全日本排名在五六位的名校。该校对当年弃学而去的中国留学生周树人 (鲁迅),保持着相当的尊敬——中心校区的中心草坪上,一共立有三尊人物雕像,而中国作家鲁迅的雕像最为醒目;设在校本部办公楼对面的校史室里,《鲁迅和 东北大学》展览占去了半壁江山;甚至连鲁迅当年上课的阶级教室也完整地保存在新建的楼群之中,教室外立有明显的标识。

校区中心草坪上的鲁迅像(作者供图)校区中心草坪上的鲁迅像(作者供图)
旧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旧理学部化学教室,鲁迅先生曾在此学习,1904年—(作者供图)旧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旧理学部化学教室,鲁迅先生曾在此学习,1904年—(作者供图)

校史室里常设的《鲁迅与东北大学》展,陈列着有关鲁迅留学仙台时期的一些文物与照片,令任何一位读过鲁迅的人大开眼界。上世纪初的一架幻灯机和四张幻灯片,即为难得一见的文物。因为是关于中国文豪的展览,所以,实物与图片的文字说明全是以日、中两种文字打印的。

东北大学史料馆鲁迅纪念展示室(作者供图)东北大学史料馆鲁迅纪念展示室(作者供图)
幻灯机(作者供图)幻灯机(作者供图)

让我稍感意外的是那四张幻灯片的说明,照录中文说明如下:

仙台医专使用的幻灯用玻璃板

1904年(明治37)

当馆藏/石田名香雄氏寄赠

有日俄战争场面的描述,但并未发现鲁迅所说的“行刑”场面。

幻灯片说明(作者供图)幻灯片说明(作者供图)

我俯身展柜,仔细看了四帧手绘的幻灯片,内容依次为:

第三、犬竹骑兵一等兵奋战龙王庙。

第六、胜彦市与敌人拼刺刀。

第七、破坏金州城门的决死工兵。

第九、血染的命令书。

四张幻灯片(作者供图)四张幻灯片(作者供图)

仅从这四帧保留下来的幻灯片来看,确实没有鲁迅所说的日军处决中国人的场面。

之后我在墙上看到的一段文字,才令我暗自吃了一惊,因为,日本人依据现存的幻灯片认为:作为作家的鲁迅,对有关日俄战争的记载,“多少含有创作的成分”!

原文是以日本人惯有的委婉的口吻表述的,全文如下:

根 据鲁迅的小说集《呐喊》(1921年)自序所述,医科学生周树人踏上文学道路是因为他在上仙台医专二年级时,在课堂上看了有关日俄战争的幻灯片中的中国民 众的样子。众所周知,这些在《藤野先生》中也有所论及。虽然其作为文学作品多少含有创作的成分,但在学校放映有关战争幻灯片一事,则在现存的资料中可以找 到证据。

“幻灯”的记忆与对藤野先生的回忆,也许在作家“鲁迅”的记忆中,永远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瞬间,我困惑了。

一 百一十多年前的仙台,还很偏僻。用鲁迅的话说,他是到“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读书。日本人的记载是,当年的仙台,是个小镇,镇上只有官衙、学生和军人 这三种人。仙台是宫城县治,两级政府所在,官员自然比别的地方多一些;学生多则是因为本地不光有中学与小学,更有一所医科大学;而军人为什么多呢?这是因 为,仙台有一支在日本陆军中排序第二的老牌部队,即第二师团,又名仙台师团。该师团的大本营就在与仙台医专相邻的地方,现在已经被东北大学圈到了同一所大 院里。

鲁迅是1904年4月从东京一所叫弘文书院的语言学校毕业后,犹豫了一段时间,于6 月份决定到仙台医专求学的。其时,日俄战争已经在我辽东半岛沿海和地面相继打响,全日本都沉浸在狂热的军国主义氛围中。鲁迅写过,他选择学医,是“预备卒 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深一层原因,是因为他认为日本的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显然,开始不久的日俄战 争,影响了鲁迅对学业的选择。

不知鲁迅通过什么办法,弄到了驻日公使杨枢的亲笔推荐,而杨氏的推荐,很快得到了仙台医专校长山形仲艺先生的回复,山形校长不仅同意接收周树人同学入学,甚至还主动免除其学费。于是,当年9月,鲁迅成了仙台的第一个外国留学生。

9月10日,即鲁迅已经入学以后,当地的《东北新闻》报上刊出一条简讯,披露仙台来了一位“支那留学生,清国人周树人氏”,此人“能灵巧地运用日语,是一个快活的人”。

称 鲁迅是一个快活的人,这很出乎我的意料。想象中的鲁迅,本就是一个不满现实的愤青,更因孤身一人在日本东北就学,肯定过得并不愉悦。当年日本报章的文字和 该校校史馆的文献却在纠正我的想当然。在日本人的笔下,青年周树人却全然像另外一个人。他与日本同学合租民宅,他参加同学的聚餐后一齐合影,他经常把自己 的香烟分给同学们抽,甚至他在第二年退学时,同级部的同学们还曾为他举办过欢送会。

鲁迅就 读仙台医专的一年半的时间内,日俄战争已经在我满洲土地上全面打响,驻仙台的陆军第二师团作为第一批进入战场的主力部队,从强渡鸭绿江一直到参加奉天会 战,最终把俄军打出了辽东半岛,为日本帝国称霸东亚付出了极惨重的代价。因为该师团的组建地与大本营立均在仙台,还因为仙台难得有一所医科大学,所以,非 常多的重伤员被陆续抬了回来救治。置身于战争时期的紧张环境里,穿行于伤残军人的担架中间,正在学医的鲁迅不可能无动于衷。只是,鲁迅没多写他在仙台留学 时的经历,只写了他看到中国人被处决时的影像。

近两年,笔者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解读日俄战争,知道一点有关日军的情况。所以,置身《鲁迅与东北大学》展室中,笔者揣想,当年仙台医专学生们看的幻灯片,应该是“友邻”第二师团制作的,以本部队战斗经历为题材的“爱国主义教育片”。

然 而,仅凭四页残存的老幻灯片,就否认鲁迅的记忆,显然不能令人信服。因为不仅鲁迅写过两次“课堂上的放映”,其弟周作人也曾写过,他跟回国完婚的鲁迅初到 东京时,日子过得很舒适,没有鲁迅所看见过的处决中国人的场景的刺激,云云。周氏兄弟的文字相为印证,可知,鲁迅所记,应该不会有“文学创作的成分”。但 愿有新的发现来证实鲁迅弃医从文的诱因。

应该说,日本东北大学,乃至仙台市,对我们的鲁迅 还是非常尊敬的。除了大学中心草坪上有一尊中国赠送的鲁迅雕像之外,仙台博物馆的草坪上,也有一尊相同的鲁迅雕像,而且,那座像旁有一座更高的纪念碑,是 日本东北大学的教授设计并题写碑文的,碑曰鲁迅纪念碑,立碑时间竟然是在1962年,即中日两国远未恢复正常邦交的相互敌视的年代!

对了,东北大学校史馆里,还摆放着一本翻开了的日本高等学校国语教科书,是2010年东京书籍版的,内容正是鲁迅先生的文章《藤野先生》。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