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我们与那个沙漠穿越的幸存者聊了聊

时间:2016-03-14 10:03:35  来源:VICE  作者:陈子超

 去年,一则无锡男孩潘家磊失联的消息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被热传:“右边的是我弟弟潘家磊,左边是他同学赵伦。两人于5月17日从古日乃徒步进入巴丹吉林沙漠,进行大穿越,预计27号中午12点前出沙漠,但是到现在没有任何消息。目前已经启动救援预案,救援协调人:马江龙。” 文中称,5月17日,吉林两名大学生在无补给、无后援的条件下,徒步穿行挑战中国四大沙漠之一的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时失联。 两人均生于1995年,只有一人有户外旅行经历。17日凌晨,二人被牧民发现,经救援队确认,游客潘家磊意识清醒,身体虚弱,医护人员立即对其实施救援,另一名游客赵伦确认死亡。

 

此后,社交媒体上关于这一事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人们纷纷指责两个大学生 “拿自己的生命赌博”。尤其是对于幸存的潘家磊,更是批评的声音不断,说他 “不负责任”、“胆大妄为”,更有人推测他 “一定是扔下朋友不管,自己出来的”。面对这些评论,将近一年来潘家磊一直保持着沉默,拒绝讲述任何与这次事故有关的细节。不过最近他主动联系上我们,表示想和我们聊聊有关沙漠幸存的这个故事,并且给我们讲了讲他接下来的计划。

 

事实上,户外运动在我国年轻人群体中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大学生乃至上班族都有辞去工作骑车走川藏线的例子。其中的成功者获得了赞誉,自然也有像潘家磊这样发生了事故的争议性人物存在。而对于坐在电脑前发表评论的我们来说,不如还是听听当事人从自己的角度讲讲事件本身吧。

QQ图片20160314100704.jpg

左:赵伦,右:潘家磊  图片来源:无锡新传媒


VICE:先大概介绍一下你自己吧,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户外探险运动的?

 

潘家磊:我初高中时候吧,最先开始接触的是户外运动。从最简单的公路车、跑步、露营开始。因为以前最大的梦想是考军校,所以我自己都会坚持一些日常的锻炼,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身体素质就一直不错。不过我本人对户外探险这个说法,一直是不认同的。

 

为什么这么说?

 

户外运动,它是有自己规则的,换句话说,即便是最危险的户外运动都不需要拿生命去 “赌博”。这应该是一种对衡,户外运动的本质是一种体验。我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个 “探险家”,所以不喜欢探险这个词。

 

相反,户外运动的复杂程度,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首先你要有具体的计划,比如我经常开玩笑说 “我们的计划需要精确到鞋带的长度,负重则要精确到克的级别”。

 

而且仅仅有具体的计划是不够的,执行者还必须要有足够强的自制力和执行力。尤其是在极其疲劳的情况下,恶劣的环境,人的体力,情绪,控制力在那个时候都是考验。好比你工作一天又加班,回到家还没有晚饭和热水,在这个时候你只能靠自己 —— 所以我们从来不是说走就走的。

 

说到 “赌博” 这个词,似乎之前有人把它用在了你的身上。

 

这个其实很简单,因为大家不了解我,也不了解我们的到底在干什么。出了这样的结果,加之我们的身份又是 “大学生”,自然而然会觉得我们是荷尔蒙作祟,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介绍一下与你同行的这位朋友吧。他为什么决定跟你一起去穿越沙漠?

 

赵伦和我在大学里经常一起踢球。他对拜仁十分热爱,哪怕在穿越中都可以看出来,一直穿着拜仁的球衣。14年的时候,我这个朋友也接触了一点户外,但是他太胖了,我那时候也就没有带他玩,只是让他先把体力和理论性的东西先练起来,计划年底的时候再开始带他慢慢出去接触。他想进步快点儿,但有时候想的会有点超出实际。

 

穿越沙漠是去年三月的构想,我们是一起商量的这个行程和计划,但是具体的操作全是我做的。在这点上他确实很依赖我,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新手,不会就算了,到时候只要跟着我走就行了。

 

 

我们之前有过很多次的搭档,在零下十度的露营、连续两天的上山、三分之一体重负重的长距离(30公里起)徒步,这些他都表现得非常好,这也是我信任他的一个原因 —— 不过可能更多的还是因为他是我朋友吧,所以在做一些决策的时候,比方说拒绝他,我确实也做不到。

QQ图片20160314100713.jpg

 

大概讲一下你们的穿越计划吧,都做了什么准备?路线是怎样的?

上面这张图当时是被别人拿出来当话题说的,我可以就当时的几个疑点作一个解释:

 

第一,我的这套装备并不是当时网上传的那样,说是我一次性购买的,然后就进去了。这里面最老的东西跟了我有六年,而这些仅仅是当时徒步需要的东西。这张照片只是我打包前的一个合影罢了,炊具最后也没有带。

 

 

第二,很多人说我水带少了,其实不少。一个人带20升水,我们原计划七天穿越,算上17号那个小半天就是七天半,而日消耗2.5升水是一个相对平均的水平。算上水后,我的总负重已经到了八十斤,他的在六十五斤左右。然而在正常消耗的情况下,我们的东西和水是够的。

QQ图片20160314100719.jpg
 

上面这张图就是整个穿越巴丹吉林沙漠的路线图。这个沙漠有4.7万平方公里,从古日乃为起点,我们由西北向东南穿越,横穿中间的核心腹地无人区。这趟行程的直线长度是124公里,实际在180到200左右。其中三分之二的路程里,沙丘海拔落差都在几十米的级别;而后三分之一是大沙丘地区,海拔落差至少一百多米,而且几乎每个沙丘后面都有一个海子。必鲁图峰就是这些沙丘中的珠峰,海拔1617,相对高度五百多米。而我们每天徒步的内容,就是翻越一座又一座的沙丘。

 

实际穿越的过程中,当地情况与预想的计划差别大吗?

 

不大,包括沙漠里面的天气。当时我是知道前五天的天气的,其中有一天还有雨。这些我在进去前都是知道的。

 

之后发生了什么?

 

进去之后,发生了很多预测不到的事。但是对于户外运动来说,意外就是意料之内的事。

 

第一天上午,我从他的情况就判断他不可能完成这次穿越,而且会严重影响两个人的进程。当时我就提出来用 GPS 把他原路送出去,然后我自己穿越。不过最后我还是同意他跟我一起走了 —— 可能没有其他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我朋友吧。看着他当时的表情,我实在不忍心逼他放弃。他看上去对自己又是那么自信,他真的很努力了。所以这也是我第一个决策性失误的地方。

 

后来的情况就是,他的饮水失控了。他的行为就像是背着家长偷吃糖果的小孩,我看到了,会提醒他,让他控制;看不到的时候,他就控制不住的偷偷的喝。因此每次晚上我核对水余量时,他的饮水都是超标的。

 

结果到第六天中午的时候,他断水了。而我那个时候的水余量还有三天,我先是分给了他当天的量,又继续给了他第二天的量。结果还是在当天傍晚前就没水了。

 

你们的计划中,制订了哪些关于救援的后备或者求教措施?效果怎么样?

 

在计划中,这条线路的南北方向我各标了四个补水点。当时我们的行程虽然有点慢,但其实也是可以走出来的。然而更大 bug 在后面。

 

断水那天,我就决定赶到距我们最近的补水点(此时已经接近大沙丘地区了),我记得直线距离大约有19公里。与此同时,我进沙漠前就已经联系好的负责救援方面的人,也已经开始进入沙漠寻找我们了,因为按计划我们是应该很接近出口的。

 

而且我不知道的是,当时沙漠里有军方的武器实验,救援人很担心我们的安全,这也是他提前进来的原因 —— 但实际情况是,我们非常巧地错开了军方的实验。而我在之后的途中,甚至都看到了他们救援车的车印。


QQ图片20160314100724.jpg
 

这是我后来整理的路径图。看到没有,我们其实是离开了原来的路径,往南面走的。所以我在这个地方看到车印,从搜索的角度讲,意味着 “这个地方已经被找过了”,它不再是重点搜索区域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救援队的人是知道我们的路线的。你可以用最简单的 S 型搜救路线来理解。他肯定是围绕着原来的路线进行 S 型寻找,因此这个地方要再被搜索一遍,就得等到第三次了。我是在去往补水点的路上看到的车印,看到车印后,我的判断是,救援方面已经进来找我们了。后来证实,也确实如此。

 

这时你的同伴状态怎么样?你自己心里的压力大么?

 

他一直相信自己可以赶上回去的飞机,相信我可以带他出去。我也没有把我心里的判断告诉他,只是和他说,你看,这里有人类活动了,我们快要出去了 —— 我需要做的是不断给他信心。至于我,一直很冷静,哪怕到最后,我连恐惧都没有。

 

然后发生了什么?

 

当时应该是凌晨五点多了,我们一直在努力翻越那座落差两百米上下延绵长度两公里左右的沙丘。因为太热,我们那个时候基本都是晚上走,白天是走不了的。我们大约早上八点到的顶,从沙丘下去的时候,我们都很累很累,因为已经断水两天了。他想省点力气,就把包直接从沙丘顶上扔了下去,他也脱了衣服,从沙上滑下去。而当我以正常姿势从沙丘上下来之后,已经到了早上八点半,天就开始很热了。

 

下来后,我们就开始刨沙降温,这个动作我们要做十二个小时 —— 因为当地六点日出,九点沙漠开始变热,要等到晚上九点太阳开始下山,九点半天才黑。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继续上路。

 

那个时候,我们距离补水点只有六公里了。那么问题来了,他的包去哪了?白天肯定找不了,温度低一点后,我们就开始找。因为他的包里有 GPS 的电池,所以必须要找到。只是在这里待的这段时间,我的回忆到现在都没有理顺,不清楚到底在这个地方待了一天还是两天。

 

为什么会想不起来呢?

 

不是想不起来,而是对时间的概念,还有事情的先后顺序。如果我们待了两天,两天当中的那一晚我却想不起来了;如果只待了一天,可我感觉,我好像度过了两个白天……

 

但是这可以根据搜救队找到你们的时间推断出来。

 

对,按照他们推出来的时间,我只待了一天。

这段时间你们一直在做什么?他的状态怎么样?

 

我就是不停的刨沙子,用沙丘里面凉一点的沙子拍在自己身上,给自己降温。地表有很多荆棘类植物,我们就是刨这种植物的根,刨到勉强能放下双脚大小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头塞进去。但可能过一会沙洞就得塌陷,又要重新挖。而他的状态,这时开始变得糟糕起来。但是他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可能因为我的脱水程度比他要严重多 —— 因为我已经把自己的水分给了他 —— 所以他在刨坑这件事上,刚开始会尽可能的帮助我,尽可能去找冰的沙子。

 

然后到了晚上,他提议要去找包。我说我们不要东西了,直接走,用旧电池还有我的手机就可以了,我们只用去有水的地方。这个时候,他几乎是用一种哭腔要我帮他找包,然后他又说他要睡一会,说我答应过他,要带着他出去的。

于是我就只好开始找包。找了有三个小时吧,几乎翻到半山腰去找的,后来实在是精疲力尽了,但还是没有找到。最后我说,我们走吧,不要东西了,但其实我这个时候已经基本丧失行动能力了。

 

后来,到了第二天的凌晨五点左右,他带着我所有的装备,自己出发了。这是我们商量的结果。

 

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

 

如果在这里干等,其实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放弃。我们距离原来的路线有15公里,谈不上等待救援。但是水就在前面,那么近,而且他完全走的动,所以其实他是最有希望活下来的那个;而如果两个人都在这里等,风险太大了,活的概率太低了。这就好比我们去上学,走丢了,是在常走的路线上被找到的几率大,还是跑到几条街以外被找到的机会大?而且,在自然环境中,尤其是这种庞大的沙丘之中,汽车从你面前开过都会找不到你。

 

他走之前,只对我说了几句话:“磊哥,对不起你,是我拖累了你。我走得太慢,喝水喝的还多。你等我找到水回来救你。” 他离开后,走了大概五百米,又回头冲我喊了一句,“你要撑住啊!”

但我真的没想到,这是我俩见的最后一面,也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所以对他,我心里是有非常大的愧疚 —— 尽管我已经尽了我全部的力气去照顾他,让他有最大的几率活下去,可我那句 “我会带你出去的” 我还是没做到。他离开的那一幕,永远的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他走后你是怎么维持生命的?

 

他离开后,我就继续自己求生。没有什么好听或者漂亮的词汇可以用来修饰我当时的行为,一切就是为了生存 —— 那个时候我应该吃了沙漠里所有能吃到的东西,包括自己的尿液、很多的屎壳郎,以及所有的植物,那种感觉和嚼松树针一样。我的舌头因为食物中毒和脱水,开始变得像牛肉干,很硬,舌表全是裂缝。全身绝大部分关节,都已经伸展不开。所以白天实在刨不动沙子的时候,我就躺在荆棘丛的阴影里。

 

到了27号凌晨吧,我超级超级饿。我这个时候还在想,他应该已经喝到水了,说不定都可以整个人躺在水里。然后我突然想起来还有半包燕麦片,强迫自己起来,用容器接了不到三百毫升的尿液,倒进最后的半包燕麦片里,用手指头搅一搅,想想别的事情,喝下去了。

 

后来救援队是怎么找到你的?当时他在哪里?

 

救援队能找到我,我觉得就是我运气好,没有别的什么。

 

到了早上九点,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没有力气刨沙子了,只能躺在地上,双手拉着睡袋,一只脚挂在撑起来的膝盖上,把睡袋撑起来遮阳。这个时候,我听到了发动机的声音。我以为是幻觉,没搭理;过了一会,这个声音越来越响,我觉得应该不是幻觉,抬头看了一眼,真的有两台车。于是我就开始吹求生哨,SOS。

 

我担心没什么卵用,倾尽全力站了起来,挥着手。因为食管已经粘在一起,喊出来的声音也就几乎没有了吧。突然,车转了一个方向,向着沙丘的另一面开下去了,也就是我同伴离开的方向。这是我第二次知道我与救援车擦肩而过了,可我也只能重新坐下来,想着 “妈的。得晚点才能喝到水了”,接着又开始我的避暑工作。

 

十个小时之后,车开回来的时候,看到了我。当时他们并没有找到他,我就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后来我才知道,他只走了三公里,就把自己埋在沙子里了,再也没有动。

 

后来媒体上的报道,你觉得有哪些是与事实不符的吗?你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时间出来解释?

 

媒体上无非就是说我们迷路了、遭到抢劫了,或者我弃他而走等等吧。我不在第一时间出来解释,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因为担心保险公司拒赔赵伦,认为这不是意外赔保的范围,这件事直到今年1月才有结果;第二个原因,我也不知具体原因是为何,可能是救援车队和当地牧民之间应该有什么故事。

 

这之后的一年中你又经历了哪些遭遇?

 

学校强迫休学,然后和家里关系到达了一个冰点。以前我都是自己挣钱买装备,现在挣到的钱只能刚够让自己生活。此外还有很多的是说不出来的,比如每天的失眠,连续不断的噩梦,抑郁等等。

 

说说你今年的这个计划吧。你挑选和去年同样的出发日期,走相同的路线,是为了证明什么吗?

 

可能主要是为了纪念他。这是我的一个心结,也是他的心愿,我想了结它。

 

家人和学校对此是什么态度?


家人是支持的,只要没有生命危险;学校方面,我现在还在休学,我也没有和他们提这件事。没有了学生身份,其实也是件好事,可以少了很多道德绑架,再也不用听那些类似于 “学生就该做学生该做的事” 这样的话了。



 

作者:陈子超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