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清宫里的疟疾:康熙的金鸡纳霜与嘉庆南府总管的汤药

时间:2015-12-16 10:57:17  来源:豆瓣  作者:Reynard

 事情还是要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说起。
    一看到新闻,我就预感到:一群中医黑又该跳出来了。
    其中以“康熙得疟疾中医束手,洋和尚献金鸡纳立奇功”的故事被传播最广,影响最大。
    被形容成了“一次中华传统医学抗疟之法大总结,和一回中西药学对决”(我就奇怪了,康熙成什么实验标本了?能把中医抗疟手段在他身上轮一遍?)
    结论无外乎:中医抗疟纯粹唬人,西医西药才是宇宙间唯一真理
    (╯‵□′)╯︵┻━┻

    “科普作家”京虎子的文章 http://weibo.com/p/1001603894815266836875
    文章既生动又刻薄,但看完了文章,且不说中医中药是否科学,作为一个长期在中西医结合感染科一线工作的医生,我首先不由产生了一个疑问:康熙真的得过疟疾么?
    你说是,我就信了?我得自己查查

    先从这个故事的出处说起
    故事来源于一封洪若翰神父1703年2月15日致拉雪兹神父的信,辑录于《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这本书作为西方汉学的重要奠基性著作,翻译的问题基本上可以放心)
    大体说得是1693年初,康熙患病,洪若翰神父进献金鸡纳霜,康熙服用后病情好转,并获得赏赐的故事。

    追溯原文本,我发现了几处“有趣”或“不那么有趣”的地方:
    1.全篇未提及“疟疾”一词,也未作出疾病的任何诊断,仅表示金鸡纳霜在欧洲是最受信赖的治疗“间歇热”的药物。
    2.康熙在服用金鸡纳霜前,已自行服用了某种西洋药粉(自行减量了一半),康熙自述“因为怕发烧影响到脑子”。
    3.信中未提及康熙发病时间,只提到了1693年7月4日他们入宫获得了嘉奖,同时发热时的症状和热型并未提及。
    4.康熙通告全城有相似疾病者都可入宫治疗,那三个光荣的志愿者存在间歇热的症状。(我大清宫廷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流程╮(╯_╰)╭ )
    5.康熙服药前,还有四个大臣提前试毒(我大清宫廷药物毒理试验标准流程╮(╯_╰)╭ )
    6.康熙的太医由于不敢用西药被严厉惩罚(刑部判了死刑,后改为流放)

 

 

 

 

 

 

 



    究竟康熙得的是不疟疾呢?

    让我们先明确发病的时间
    先查了《清实录》明确了一下康熙那阵子的工作行程。
    丁未,上幸瀛台(A.D.1693.6.7 康熙跑去瀛台玩儿,现在那个地方...叫中南海)
    壬子,上宫回(A.D.1693.6.12 康熙回到宫里)
    癸丑,圣躬违和不理事(A.D.1693.6.13 康熙:我生病了!我要开始病假!)
    丙辰,遣官祭关圣帝君(A.D.1693.6.16 康熙:五月十三“磨刀日”祭奠关老爷,就算我病了也不敢忘啊)
    丁巳,处理国事(A.D.1693.6.17 康熙:烦心,病假都没法好好休)
    辛酉,夏至祭地于方泽(A.D.1693.6.21)
    壬戌,谕大学士等朕躬违和久未理事今已稍愈,奏章著照常送进(A.D.1693.6.22 康熙:好吧,我开始带病上班了)

 

 

 

 

 



     我从某个杂志上又找到了个出处不明的,康熙给川陕总督佛伦的请安折上的回复:
    基本上也和上述的发病时间相符,重要的是,症状描述得比较清楚。
    “我从11号开始出汗,16号开始打摆子,隔一天来一次,病重得很啊。好在30号就痊愈了。”

 



    但我仍有几个疑惑

   1.疾病发生的时间真的有蚊子可以传播疟疾么?北京当时有传染源么?

    疟疾由蚊虫叮咬传播,只有雌性按蚊才会传播疟疾。(雄蚊子?雄蚊子不咬人。。。)

    2011年,有机构统计了北京机场周围的蚊子种类比例,按蚊的比例仅为1.11%。

    但一项1991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北京,中华按蚊(华北的间日疟基本上都靠它传播)的有效传 疟季节为5月8日 至 9月22日(比我想想得要早很多啊!)

    不过值得推敲得是,对有效传疟季节(也是疟原虫孢子增殖时间长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温度。
    而1693年处于小冰河时期里最冷的那一段(500年来那一段儿天气最冷)。

 



    现在北京的疟疾患者很少,11年有某医院统计疟疾患者,50例疟疾患者通通都是输入性疟疾(要么是国外回来的,要么是南方过来的),并无一例本地流行。在上海,我工作了不少年,也只遇上过一个(那姑娘是复旦的,大学假期跑去印度当志愿者,回来就发热了,热型还不规则,当时为了诊断费了好大功夫不提)。
    但17世纪的北京,有没有疟疾患者呢?
    京虎子的解释是“朝廷平三藩之乱,八旗兵深入南方疟疾疫区,回来的时候就把疟原虫也带回来了”(三藩之乱结束于1681年,时间间隔得也太长了吧)
    事实是当时南方以及长江流域疟疾本来就有流行。
    有学者统计雍正朝官员死亡原因,发现疟疾甚至是常见死因,但一般病死于疟疾的官员都为江淮或更为南方的官员,不过北方官员死亡疟疾者极少。(好吧,我没工夫去找康熙时期的)
    想想北京的人口流动性,过来几个南方人完全不稀奇。

 



    2.是否可以因为金鸡纳霜有效就推定康熙所患得就是疟疾?

    当时缺乏有效的手段找病原体:也就是疟原虫。(人类首先发现疟原虫还要等到1880年)。

    疾病的诊断全靠症状,中医对疟疾的定义是由于感受疟邪引起,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不仅仅是疟原虫感染,回归热、黑热病、病毒性感染等一系列表现为寒热往来的疾病都可能归于“疟疾”。

    当时的西医,整体的理论水平还没中医高明,事实上他们把疟疾称为“泥沼热”
    而金鸡纳霜,虽然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但在欧洲,也当做一般退热药使用,甚至还作为补血剂(这个我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看到的,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金鸡纳吃多了有可能会产生溶血性贫血的)

 



    最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在服用金鸡纳之前,还服用了不知名的西药粉末,而且,还显效了!
    所以,事实是,康熙发热了。。。吃了中药,也吃了西药,然后高热变低热了。。最后吃了金鸡纳霜,热退了。。你说是哪个药起了作用?
    这好比一个细菌性感染的发热病人,我抗生素用了半天,他家属偷偷给喂了颗退热药,搞得我热型都看不清不说。最后家属还来了句:医生坑钱又无能,明明一粒退热药能治好的病浪费我这么多时间。
    找谁说理去?

    总的来说,我个人还是倾向于康熙感染的是间日疟原虫。

    虽然,康熙所患的是什么病还是有争议?
    但这家伙绝不是个好病人。
    发热出现起伏是自然规律,服药后需要一定时间缓解也是自然规律。
    好好的疗程被打断,自己要吃来路不明的药粉。
    换了你当主治医生你能答应?
    但康熙是皇帝,不答应也得答应。
    其实没吃金鸡纳之前,康熙的“热峰”已经下去了(对感染科医生而言,这就是成功了一半了)
    结果康熙硬是要吃洋人的药粉,还没吃死!!!(要知道金鸡纳霜可是有副作用的,不少人吃了会恶心、头痛、哮喘、皮疹,有些敏感的就直接溶血、休克、呼吸麻痹了)
    结果太医通通流放宁古塔,还要谢圣上不杀之恩
    真TMD!!!


    从康熙的故事,真能得出中医中药不如西医西药的结论么?

    首先,我要从金鸡纳霜的一个根本性弱点说起,它只能对疟原虫的红内期有效,对疟原虫的红细胞前期,红细胞外期及配子体期均无作用,对疟疾的传播、复发、病因性预防均无效。
    又说到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这位老先生可谓学贯中西,对治疗疟疾使用金鸡纳霜很有心得,但对其弱点也一清二楚。
    这玩意儿虽然见效快,但也容易复发呀。中医说来,叫做治标不治本。

 



    我特别好奇,当时康熙的太医给康熙开的是什么方子?

    于是我翻到了这么一本书:《清宫医案研究》(这本书有多牛,我看了下几个写序言的就跪了)

    可惜的是,其中虽然记叙了康熙患疟疾的医案,但,根本没有中医方子啊。

 



    既然没有康熙一代的,我大清两百多年,宫里总该还有人得疟疾的吧。
    我还真找到了。
    嘉庆年间南府首领禄喜暑疟(夏季疟疾,间日疟)的医案
   顺便说一句,南府没什么大王(萧峰:关我什么事儿),南府首领是太监总管。

    医案非常详细,理法方药样样齐全。
    太医从12日开始诊治,29日患者痊愈,历时18天。(从康熙给佛伦的信来算,康熙也病了19天呢)
    方子从七宝截疟饮,到清脾四苓汤,到达原饮,到调胃截疟汤,到温胆汤,到开胃饮(方子变得真快,不过也变得有道理,太医写医案,怎么说呢,工整得像教课书似的)
    但疗效一点也不差,服药四天后既有明显好转,后头近十天,都是在调理。
    我不敢说中医一定能治好康熙,但前三天效果不佳,皇上没耐心,依从性又那么差,闹着要吃来历不明的西洋药粉,你叫太医怎么往下治?
    你说中医中药一点儿没用?

 

 

 

 

 



    想想太医也不容易,绝对压力山大,无怪乎李时珍,刘完素想尽办法都要逃出去。
    皇帝吃的药,太医先要汇报记录,然后由太监监视着,将相同的两剂合在一起煎,煎完了分两碗,一碗太监和太医试药,一碗皇上喝。(要下毒不会下到碗里么?)

====

     最后随便说几句个人见解,不引战
    从临床医生的立场来看,中医西医,能结合就结合,不能结合就不结合,哪个更有效就用哪个。
    这首先是一个伦理问题,再才是技术问题。
    前提是,医生既要懂中医,也要通西医,两个都不懂,哪知道哪个有效?
    与诸君共勉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