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南金:《琅琊榜》中的政治哲学问题

时间:2015-12-03 11:35:54  来源:共识网  作者:

  《琅琊榜》热播,令很多人亢奋。不同的人群亢奋的原因不一,对于无所思无所事的小青年来说,《琅琊 榜》剧情跌宕起伏,情节紧凑悬念密布,至少剧情不至于前后牵强矛盾,着实比低俗无味的《花千骨》高明太多,与美剧韩剧差距缩小,受到宠爱理所当然;对于爱 好古装戏宫廷剧武侠片的剧迷来说,《琅琊榜》兼而有之,宫廷斗争不仅限于女人间的争宠男人间的争位,还有复仇情愫,打斗场面不多,也不失精彩,被大众追捧 也是情理之中;对于那些抱着天下国家兴亡百姓安居乐业吾心系之的“有志之士”,《琅琊榜》让他们看到了正义,看到了令其血脉偾张的政治希望,对于这一点, 理由就并不像前面两条那么充足了,这篇文字就要说明为何他们的理由非但不充分,反而完全认同《琅琊榜》中的政治观念还有害处。本文的题目叫政治哲学问题而 不是政治问题,理由是就政治来说,这部电视剧没有什么问题,不然也不至于该剧主流至今大众津津乐道不消,而政治哲学指代着一种政治的理念,它在理念上有问 题。

  一、 蔡荃、沈追之问

  作为引入,《琅琊榜》中深入发问的地方并不多,整体观看下来其核心的政治哲学问题是被后起的户部与刑部尚书蔡荃、沈追二人喝酒聊出。在追查太子 私炮坊一案中,蔡荃发现导致私炮坊爆炸六十九条人命归西的幕后黑手是誉王,誉王为加重太子罪行暗地里策划了这次爆炸,其时太子已经被贬为献王,再也无法东 山再起,东宫之位要在誉王与靖王之间决逐。构陷太子,刀俎百姓,本来这是重罪,誉王面君之时仅以对君王绝对敬畏无谋逆之心,为了党争自保而蒙混过关,梁王 也没有加以重处。蔡荃问沈追:人命关天是为君为臣的底线,这么多人无辜殒命,难道梁王真的不在乎吗,他们在意的究竟是什么?他们真正反思过吗?草菅人命, 置百姓的生死于不顾,这样下去,大梁还有什么气数,百姓还有什么活路。沈追回答:你先别气馁,还有靖王殿下呢。于是二人从失望开始希望,准备共同辅佐靖王 争夺东宫之位。

  蔡沈二人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君上诸王重的是个人私利,是握在手中的权力,却没有比找到一个贤王来取代阴险毒辣的誉王、太子更好的办法,这不是蔡 沈二人的问题,而是他们的局限,在帝制王权至上,以君王之贤与否来左右政治之清明与否的政治构架中,取而代之是不二选择,这种取而代之又必须在家人父子的 权力更迭合法性中进行,太子不行,找誉王,誉王不行,找靖王,要是靖王也不行呢?《琅琊榜》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因而靖王的形象从一开始就是刚直不阿,正义 凌然,成了东宫之位、皇权继承的不二人选,只是要经过宫廷斗争的历练,路途艰辛,命运多舛,最后当然是良好收局,贤王当政,忠臣辅助,天下太平。

  问题是蔡沈二人真的问出了最为根本的政治哲学问题吗?这一答案显然不在《琅琊榜》的结局之中,而在中国几千年的帝制封建延续之中,贤王时出,暴 君也不少,尤其在朝代更替过程中,社会的流痞也能成为一个王朝正统的肇始,史书一挥,合法性既成,即便是勤政又正直的明君,也不一定能左右朝政坍塌,民心 向背。因而起义暴力合法合理合情,以流血成河尸横遍野作为王朝新建的必须,在王朝维系的过程中,为了争夺而来的政权可以兴文字狱,连坐诛九族,镇压一切有 害于王权的隐患。这便是帝制封建的基本思路,蔡沈二人的选择作为几千年长线条中的一个节点,依然缠绕在这种纷乱的政治线团之中,可以说是在赌注,而不是选 择。靖王现在是明王,难保他一直是明王,难保他不会为了家族利益父子亲情而放弃真正的公义,更难保证的是靖王在位最长不过六十几年,后世如何,难以掌控。 于是宫廷斗争不会止息,政治停滞于等待贤王、希求贤王、弃绝暴君、征讨暴君的循环之中。

  蔡沈二人没有问出的是为什么他们只重视个人私利?因为王权即是私利本身,是萧氏一姓的私有,任何的抵牾都是谋逆,即便是改朝换姓,无非从改变了 姓氏的写法读法而已,这种政治的思路又会变种为少数人协商式地把握分割权力与利益。他们的眼里当然没有黎民百姓,他们不过是暂时借用一下的政治资本,所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那么这里真正的问题是且只能是如何不让朝政成为一家一姓的私产,不会停留在父子兄弟之间权位纷争的反复,这就进入了现代社会最为 基本的政治哲学问题:政权合法性的来源问题。这里不提供答案,这里只为了说明《琅琊榜》并未面向这一问题,而是以既定的传统架构为理所当然的前提。在这一 前提之下,自然少不了梅长苏这样的谋士,也少不了以一场复仇正名作为起兴承合的戏剧性线索。

  二、梅长苏的情怀与手段

  梅长苏并非常规意义上的谋士,他既是靖王从小长大的好友亲如兄弟,又是被剿灭的赤焰军少帅,他的这种身份纠结导致了他既为了政治本身,为了靖王 兄弟能入主东宫,又为了自己及其赤焰军的正名。可以说后者更为重要,靖王是能够为赤焰军正名的最好人选,他熟悉其性情,了解其品格,更知晓他会如何行动。 这些只是《琅琊榜》电视剧制造戏剧效果,运筹剧本进展的谋略,在梅长苏身上真正值得分析的还是他所体现的政治情怀及其使得这一情怀得以实践的手段,作为总 结来说,梅长苏是一个聪慧但庸常的谋臣,在某些地方甚至不可避免地愚昧。

  梅长苏在政治的希冀上与蔡荃沈追并没有什么区别,可以看出在传统帝制王权政治中的良臣都是一样的,希望明君当政,心系天下百姓苍生。梅长苏为入 帝都谋划已久,先假辅助誉王,使得太子、誉王两败具伤,靖王从中坐收鹬蚌相争之利,接着等靖王根基稳固,徐图为赤焰军正名之事。从具体的作为中,六部中拿 掉四部,分别都是太子誉王的人,补上的尚书像蔡荃沈追者较为清明正直,自然会追随靖王,在其他的一些作为中梅长苏知晓帝制王权的一切禁忌与礼数,知道何时 何事可以做何时何事不可以做,似乎百无挑剔似乎出神入化。长于谋略在这一过程中等同于工于心计,擅于找准弱点置人死地,《琅琊榜》不过是将这些人安排地 “死得其所”罢了,可是在真正的谋士之争中,出场的并不是正义与道义,而仅仅是权力相争的强弱对比,是阴险毒辣的手段与足智多谋的计算,《琅琊榜》将其都 打上了良善的烙印,要知道这种烙印在政治实践中完全是可遇不可求的,甚至是非常稀缺的。即便承认梅长苏所具有的政治抱负也是一个明君贤臣共治的政治,这无 可厚非,他身上致命的政治缺陷仍然不可免除。

  首先不可免除的缺陷在于发现不了帝制王权的真正问题,以梅长苏的智慧,发现这一点轻而易举,在无数次的交锋过招中,在对太子誉王梁王的性情如此 了解之下,他难道看不出政治问题的弊病在于父子相承,父子相护?将赤焰军正名的可能仍然寄托在梁王亲笔的诏书,而不是相信天下人心的公论与公断,不相信经 过靖王登基后的平反,也能为赤焰军昭雪,这不是对黎民百姓真正的倚重,而是将王权的合法性作为了合法性的唯一根据,平反昭雪又能如何?死者不能复生,生者 仍要在这种频发赤焰军谋逆诬案的政治可能性中生活。因此,梅长苏最是忠君,不仅在心中梁王的权威最高,而且在行为中丝毫不敢生谋逆之举,还处处提防靖王, 免得他的所作所为被认为大逆不道。在猎场被围之中,梅长苏可以终结这一局面,他没有做,在最后梁王让他以死来换取赤焰军的昭雪交易中,他也没有丝毫的忤逆 反抗,这背后支撑他的不过仍然是君臣观念、帝王威权,在这个时候,他口口声声扬言的黎民百姓是不在场的。其次,在梅长苏为靖王谋位的过程中,完全看不到这 个个人的生活,他让等待了那么多年的郡主隐忍,让江左盟的人为了一种理念与正名的需求而牺牲,这是典型的没有个体的传统政治病灶,我们看不到人,只有吞没 个人的权力弥散。

  大众容易被梅长苏的智慧与良善蒙骗,作为个人来说,他是个好人,是个尽心尽责有效率的谋士,但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政治人物。一个好的政治人物要洞 悉政治本身,并且在其中,个人化的东西会更加鲜明,放眼当今世界,有些地方几代的政治人物发型姿势作为都差不多,往往伴随的是一个前现代的政治现实。个人 的特性是个人自由的外在表征,失去了个人自由,哪怕是情爱的自由,都尚未构架一个好的政治。这是政治哲学的又一个重要问题:个人的自由能否得以实现,在与 权力的决逐中,不是权力本身打败权力,而是人的自由扩展,权力不得不以此作为根本的考量。

  三、靖王会是一个什么“王”?

  对梅长苏的要求似乎太苛刻了,既然他在《琅琊榜》中是麒麟才子,天下第一,要求苛刻一些也无妨。对于靖王,从道义来说似乎应该要求地更加苛刻, 毕竟在帝制王权的政治框架之下,靖王贤能则天下有希望,靖王昏庸则天下遭殃。那么靖王能否做到这一点呢?《琅琊榜》的逻辑思路当然是自信的乐观的,折腾了 五十多集,不就是要让靖王最后登上大位君临天下,从此苍生得救百姓幸福了吗?这是电视剧,这是个虚构的剧本,历史上真正的贤王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并不少,更 不要说暴君了。正如蔺少阁主最后问梅长苏的,如果不继续辅助靖王,靖王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君主吗?在明明知道靖王相距其皇长兄祁王甚远的情况下。确实,《琅 琊榜》中靖王常常显露其冒失焦急顾虑欠周全之处,在政治的博弈之中,光有良善当然是不够的,手段与脾性更重要。然而,一个手段与脾性都极其高明的君王,又 往往是恶的,这是不可究诘的内在矛盾,也是在帝制王权之下无法突破的问题所在。天下百姓系于一人,人却是普通的世俗的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人不可能等 同于皇天上帝,不可能立刻超凡入圣,更不可能无所不能无所不晓,那么就有可能犯错有可能失误,可能做坏事。现代意义的政治哲学无论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 和,无非都是要想到一个限制这一个人权力或少数人权力的有效手段,让“君王”的个性不再左右政治的好坏。现代政治构建的一个积极后果,虽然这遭到很多人的 诟病,那就是作为最高权力之人的虚化或弱化,他们不再可能以一己之任性来决定政治的方向与政治的实践作为了。当然《琅琊榜》中不会有一个人这么想,《琅琊 榜》之外的大众这么想的也很少,他们大多都在为靖王最后登上皇权顶峰而欢欣鼓舞,尽管靖王与梅长苏眼中的天下并不一定能看到这一个个具体的人。

  靖王会是一个什么“王”?这还是问题吗,问这个问题的人恐怕没有看过《琅琊榜》,但是不想这个问题就被《琅琊榜》耽误了,这是我们健全理性必然 要去反思的问题,不然就是一个纯属娱乐至死的无聊之人,抱着电视剧不放,却身处政治凶险的漩涡之中,抬头一望,没有靖王,天下岂不是无望了吗?这一点不仅 是《琅琊榜》的局限,也是当今大众的普遍局限,总是在等待明君之中失落,在失落之中继续等待,搁浅的问题继续搁浅,在风起云涌的当今世界,一次次错失了真 正面向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机。

  四、余论:谁是《琅琊榜》中最懂政治的人?

  这个问题似乎问得奇怪,难道不是梅长苏吗?不是,其实是高湛高公公,这个阉人之所以最懂政治,是说他最懂得帝制王权政治的安生保命之道,在这种 政治气候与氛围中培养出这样的人是其最大的成就。数十年如一日服侍梁王而备受宠爱与倚重,在诸王党争之中能及时地见风使舵,跟着胜算最大的王走,不着痕 迹,以至于靖王当了皇帝,还能继续做着原来一样的阉人高位。然而,高公公真的是最懂政治的人吗?在他那里没有政治哲学的理念,只有政治剩下空洞的躯壳。

  作为一部古装电视剧,有必要高谈阔论这么多政治哲学的问题吗?确实没有必要,但是这种必要性是被逼迫出来的,当这么多的“有志之士”为《琅琊 榜》中的政治理念拍手叫好时,那种预期的危险就浮上来了。利维坦的眼睛还在大众发现不了的地方窥视着,全力支持着这样一部电视剧中的价值观,它如若看起来 无害,其实已经表明了它有害了,聪明的人知道这层意思。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