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闾丘露薇:姚贝娜病房外的记者

时间:2015-01-20 13:15:04  来源:大家  作者:

十年前,传出一名政治人物的死讯。在没有办法向官方确认的情况下,只能假扮其他病人家属,包里放了一个小录像机,趁着走过这位政治人物的病房,拍下空空的病床,算是拿到了独家画面,确认了死讯,第一时间发出电视报道。当然,现在回想,还好当年还算宽容。

记 者要隐瞒记者身份,很多时候是因为采访受到阻碍,比如灾难事故发生,有些地方的官方不太欢迎记者和家属接触,但是如果只有官方一种声音,对家属并不公平, 媒体的在场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马航MH370的家属接待中心,不少记者假扮家属混进了现场,观察和记录家属们和航空公司的交涉过程。

98年开始,香港记者被允许采访中国领导人的外访,为了能够近距离拍到不对香港媒体开放的公开活动画面,或者为了堵到领导人问个问题,经常要假扮游客,食客,在领导人进出的地方等候,甚至躲在洗手间,躲避那些严防记者的安保人员。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和一些同行,戏称自己是皇家狗仔队,好在慢慢的,采访安排越来越开放,领导人的形象也不再神秘,这一套已经用不上了。

很 多时候,充当“狗仔队”也好,所谓的“不择手段”也好,是为了获取真相,这本身就是媒体的职责,新闻从来不是交到你手上的一份新闻稿,或者从网上扒下来的 资讯。当然,因为涉及到公共利益,可以理直气壮,但狗仔队通常指那些专门报道公众人物隐私的。那么,公众人物的隐私,是不是符合公共利益,符合公众知情权 呢?

这一点可以好好讨论。

但是有一点,公众人物,包括他们的团队,总是希望媒体报道自己光鲜正面的一面,把媒体看成宣传工具,但是媒体,包括娱乐媒体,不是为公众人物服务的,而是为受众服务。对于公众人物,公众其实希望知道的不仅仅是他们展现出来的那些。

但那些公众想知道,公众人物又不愿意展示的,如何获得呢?

娱乐新闻比时政新闻更受欢迎,这是媒体的问题,还是受众的问题?

一个公众人物进了医院,或者一宗遭难事件,火灾,矿难,空难……记者们闻讯赶来,这是每天都在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因为公众本身想要知道最新的进展。这个进展可能是好消息,也可能是不好的消息,工作职责而已。

至 于提前准备好公众人物的相关资讯,也就是profile,这是媒体的惯例,也区分出媒体的专业程度,通常是在公众人物传出病危消息,或者年事已高。媒体提 前准备的越充分,得益的是受众,可以更详尽的了解一个人。但是这种准备永远不可能充分,总有一些突发事件,这个时候,拼的是人手和搜集撰写资料的熟练程 度。

引发讨论的记者假扮医生助理进入手术室拍摄,因为公开的细节不多,我无法确定,到底记者有没有获得医院的授权。

能否进入手术室拍摄,需要经过两个关卡:医院,以及病人,在这里,是死者家属。

在这个个案当中,我无法想象记者是擅自进入手术室的,因为如果一家医院,意识不到有陌生人,而且是假扮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的话,那这家医院的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医院需要承担责任。

从唱片公司的声明来看,记者应该是获得了手术医生授权。至于这名医生有没有事先和家属商量,从结果来看,应该没有。

我不知道,记者进入手术室,到底是为了拍这名医生动手术,还是为了拍摄遗体。

不管怎样,在这次事件中,记者犯的错误在于,没有获得家属的授权,因为假扮助理,显然就是要隐瞒记者身份,而且需要反省,是否有进入手术室的必要性,公众真的需要这些影像吗?

医生更需要被问责,因为关系到:医生是否有权带非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是否涉及金钱交易。

最 近还有一篇人物报道被认为记者缺乏对弱者的同理心。我想,感受这种事情,因人而异,比如,我只觉得报道很有趣,关键是记者的报道是否准确,有否在采访过程 中误导被访者。比如,即便所有的对话都有录音,但是对方有否在期间声明,有些内容只是私下聊天而已,有没有清晰的告知对方,采访正式进行,或者正在进行 中。

当其他媒体报道了一个事件之后,除了引用,有条件和能力的,必须去做确认的工作。比如,媒体A 报道说某座表面和民居无异的大楼是军事设施,正常的做法,除了转述,需要去这栋建筑物门口拍摄一下,万一媒体A的报道是错的呢?

如果拍摄正常进行,那就证明媒体A的报道存疑。当然,如果拍摄受阻,那就是确认了相关的报道。

阻止媒体拍摄,是守门人的职责,进行拍摄则是媒体人的工作,发生冲突,那是因为各司其职,就这么简单。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