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信仰的战事

时间:2014-11-17 13:15:50  来源:共识网  作者:

观赏《北平无战事》艺术札记

       看刘和平同志的大戏《北平无战事》。用了两周时间。一周时间一气看完。一周时间思考也又调看了数集。

  和平同志创作并担任总制片人的这部鸿篇巨制让我感叹、震惊、时有激情、时有思考、时尔不得不停下来、时尔再看下去……

  好!太好!很好!——戏仿剧中没出场人物建丰同志言。

  这是一群不分党派、有血性、有爷们气概、有民族大气、有铁血豪气的男人戏。里面没有什么主角配角之分别,这一群男人只分两类人,一类人是信仰在支撑他们的行为;一类人是贪欲在支撑他们行为。信仰在这个民族转折点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信仰的人,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我党的共产主义支撑灵魂。有贪欲的人,以拜金和捞钱支撑灵魂。

  国民党中的这一群人,以两代人为主导,老一代奉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年轻一代奉行的是三民主义之外也加之铁血救国。老一代的国民党高级干部抗 战胜利之后,突然大部分人变质,成了拜金主义盛行,贪腐盛行,官官相护也自相残杀;年轻的一代国民党员,则以蒋经国为代表,成立了铁血救国会,想以牺牲和 民族大义来担当反腐、反共、救国的大任。但他们的牺牲及勇猛及铁一般的纪律及向蒋经国的忠诚等行为,在板结的现实面前全会碰得支离破碎。

  新生力量抵抗不了强大的惯性力量。

  这部戏的切入点选取的老辣也深刻。她和今天的嫁接点准确。当无数股势力地搏杀的时候,信仰在这部大戏中起着意念作用和故事铺陈支点。

  看这部戏得有点耐性。有点阅历上的准备。有些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往复。

  我看了前三集。停了。不想看了。

  立即在散步时和友人聚会时也在闲时,听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意见。

  发现了大体意见分为极端的两种——一是喜欢;一是反感。

  喜欢的人可以向你不停地叙说,说的主要观点是真实;反感的人也争相向你叙说,说的主要观点是虚假。

  而父辈曾经是地下党的二代朋友们说,不敢看如此的片子。因为我爸我妈这辈子遭遇了大难,我还看这样的戏?之后是詈骂。骂的是这部戏的制作班底包括刘和平同志。

  而喜欢的人却说的是另类话语,说这部戏太真实了,国共两党所领导的军队当年拼的是什么?民心!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能打过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么?打不过的。但是民心把国民党打败了。

  于是继续看。看几集又停下来。看到了十集之后,就停不下来了。一口气看完。越看越精彩,越看越停不下来,我记录了一下,最后一天一口气看了十三集。

  刘和平同志一以贯之的创作风格是严谨和深刻。

  这部大戏属于什么题材?不好归类。是战争是谍战是历史是当代反腐是反黑是主旋律是异常严肃的娱乐么?等等,全沾。全不沾。各类戏剧元素全被使 用,包括黑色幽默。当马汉山(程煜同志饰演)出场时,黑色幽默戏剧元素在情节、细节中爆发一样出现。你看了得笑,你也知道这家伙说的全是今天的话语,但时 空嫁接准确,那是一个民族历史转折点的时代。

  这部戏的国民党称呼自己人是同志;共产党称呼自己人是同志。而国共两党的高级领导称呼下级是同志;下级称呼上级是同志;平级同事还是同志。

  在同志们之间有生死搏杀,随时生命面临牺牲。而牺牲的只是信仰和生命。

  如果说有反面角色,陈宝国同志饰演的党通局主任兼任北平警察局长算是大反派之一。程煜同志饰演的民政局局长兼任民调会主任也算是大反派角色之 一。这两位老戏骨在飚戏。他们塑造角色的时候把人物的灵魂也把握拿捏到了恰到分寸感上。有网友在评论说,这两个老戏骨的眉毛也在演戏,鼻子也调动起来了, 眼神儿更不用说。这两个角色把他们窝里斗狗咬狗黑吃黑那样的贪腐及黑道白道、江湖义气等等戏份,演绎到了极致。

  宝国同志和程煜同志的戏让人过瘾。

  当然和平同志为这两个角色写的也过瘾。

  他们是北平一九四八至一九四九的人物?是。

  他们更是今天的贪官们的写照。只要把他们的服装换成今天的西服领带,他们完全是今天的官场人物。只不过今天的官场人物和他们相比,更黑更贪更是狗咬狗更是黑吃黑也更是黑道白道江湖义气满身,甚至早已浸染到了灵魂而已。

  和平同志的思考和酝酿及下笔太深刻。

  这部大戏能够顺利播出也感谢今天意识形态有所宽容。

  内中的大量细节直刺今天的利益集团。有些台词太为经典。如果复述有些没必要。但这些情节、细节和台词肯定无疑让某些人看了不舒服。让观众看了舒服。

  查阅网上的评论。

  几乎没有。

  只看到了一篇发表在某大报的文章。标题为:“《北平无战事》过半,好评逐渐退潮。”匆匆浏览了这篇文章,觉得有些犯晕发傻的感觉。但我相信我的 感觉。我从来不跟着所谓“主流意识形态”走。这样的评论不是评介文章,有些像是授意作文。整篇文章在褒贬不一的逻辑下进展。行文轻浮。把这部深刻大戏引向 了一条沟壑。但也许我高估了此篇文章,也许它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实习记者或者是刀笔吏之类的小丑写的小文。它发在大报上,什么也代表不了。

  此是好事还是坏事。姑且不论。

  我写过随笔,我认为在我们的国情下评论家是缺席的。对文学的评论缺席,对影视的评论更为缺席。

  没有缺席的是批判文章。在我们的国情下从来不缺席批判,改造,抨击,骂人等对一部文艺作品的拳打脚踢。

  影视圈和社会同步。

  当整个社会处于全面溃败的状态下。影视圈也如此。

  孙立平写了“中国社会溃败的趋势日益明显”长文,列明了十七种社会病态症状。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这篇文章。

  而影视圈目前流行的趋势是制造垃圾。这也是“呼应”了社会全面溃败的病态。

  我们已经成为制造文化垃圾的大国。无论小说戏剧还是影视,充斥着垃圾。

  当终于出现了一部刘和平创作的大戏,如果能够有争议是好事。如果能够有评价,是好事。

  可惜和遗憾的是没有争议。没有评价。

  而刘和平一生的创作总能够一以贯之,他的每部大戏全是呕心沥血。这是可敬佩的老师、同仁、勇者和智者。

  刘和平追求的是品位、品质、智慧和耐咀嚼。他追求深刻和思想。这是让意识形态所不容的,但他巧妙地能够回避闪躲。

  当电视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文化快餐定位下,只有我们的国情下,能出现——她不是快餐。她是文化精品,是可以列为经典作品的好剧。好在她不是一次 性“消费”,她可以反复观赏,她的无数精彩细节可以耐得咀嚼。自影视剧被推向市场以来,这样的好剧并不多。她只能是每年生产的数百部文化产品中被提炼出来 的精品,她可以长播数年。

  刘和平让电视剧承担了难以承担的重任。把一部解放前后、也是历史转折点的当代剧奉献给观众。自己去品味。你可以欣赏,可以漫骂,可以压根不看, 可以泪流满面的停下来思考,可以激情四溢的想象,可以在静夜里思考我们解放后的这些地下党员们的遭遇,也可以思考当时这些有信仰的同志们之后受到的磨难, 可以想象国民党的同志们也有铁血及热血救国者,也可以想象一个双面间谍(廖凡饰演)可以斥责国民党领导的不义和共产党领导的不仁。最终他什么也不是了,但 他的灵魂得救了等等等等……

  这部大戏的续集能够出世么?

  不可能。

  那些担任了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同志们,到了解放后,他们个个全经历了心花怒放、如履薄冰、心惊胆战、大梦初醒的日子。

  我很理解那些地下工作者的二代子女们的痛苦。他们狼狈不堪的日子贯穿到了今天,也个个已经进入花甲之年。他们满头白发,他们反感如此的戏是可以理解的。

  当这些当年奉献牺牲为了信仰可以不顾生命的地下工作者们,他们的子女们成长起来,要求进步也想象父辈们一样拼命奋斗的时候,他们的父辈要求自己的子女们当工人农民,别当公检法人员别当安全局干部,活出个你自己行么?

  因为这些当时有信仰的地下工作者们,坐完了国民党的监狱,又关进了共产党自己的监狱。前者为了信仰;后者为了曾经有过的信仰。

  国民党能够放开党禁言禁,是有了蒋经国。

  蒋经国经历了两种意识形态的磨练。他在前苏联受尽了磨难。他对共产主义有了深刻的理解。他归国后又一心为民族大业思考并付诸行动,也付出了无数年轻人的生命代价。他是政客,也是一类有信仰的普通人。他救不了中华民族,但他救了台湾的子民百姓。

  这部大戏蒋经国没出场,但时时在场。他牺牲了一个曾可达,却保住了他的铁血救国会的大多数同志们。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死后让百万百姓送行的领袖,他自有他的伟大和三民主义的传承。

  当我看到我党地下工作者同志们的戏时,前面是跳过。看到了后面又跳到前面再看。我在体味刘和平的艰辛和煎熬。同时也在体味我们这些写字儿的人如 何痛苦地闪避或者是糊弄那些审查官们的磨难。这类痛苦曾经把一个同仁逼迫到了把他自己的家砸了,那是精神崩溃。这位同仁写着写着突然发疯,把能砸的东西全 部砸烂,之后一人傻笑。惊得他的妻子到处打电话叫来了友人。我也放下手边的事情赶过去。发现这位同仁一人傻笑,骂着自己。

  同时我想到了一位领导念发言稿,念完了前面的一段停下了,解释说,我前面念的这些词儿,是必须念的。不这样念我会犯错误。下面就不照着发言稿说了。下面听了哄堂大笑。

  刘和平也一定如此。他写到了程序化、格式化的戏份时,一定痛苦。但是你不如此写,戏的政审成了大问题,投资泡汤了如何了得?

  对可以理解的事情一定要理解。否则你生活在火星上?

  自《人间正道是沧桑》后。出现了一类状况。大戏得甩开国家队。

  这是太好的事情。

  国家队的思维形态已经固化。他们出不来好作品。全是非创作因素所致。也全是非制作因素所致。这也得理解。

  一部精品好戏的出世,得经历西天取经的艰险。处处藏着妖魔鬼怪。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出来说一句,真实是这样么?投资人听了会脸色发灰发白,如果 有心脏病得备好救心丸再听取审查意见;另一个鸡皮老奶出现,会轻轻地说一句,这样写我们当年,不好吧?完蛋了。这部大戏得搁浅。

  我想象这部大戏的审查一定艰难。投资上亿的大戏被搁浅的仍有数部在无休止审查中、修改中。

  宣传部门领导艺术创作是我们向前苏联、向斯大林学习来的“宝贵经验”。它是一类惯性。这类惯性力量强大。

  什么时候能够改变这类惯性力量,谁知道?

  在这类部门坐着一些“艺术家官员”,他们清醒地知道如何胡说八道。

  我们正处于一个和历史对话坍塌的症候期。

  刘和平以他的执着和智慧创作出来了这部大戏。这是一类突破和攀援。

  当当代史也被碎片化、虚拟化、屏蔽化的今天,《北平无战事》的出现得令人为之一震。

  信仰的缺失是我们民族的大事情。我们到底信仰什么?在这部大戏中的一群有血性的同志们身上可以意会。

  而信仰的战事还会延续下去,我只坚信一点,在一个有信仰的国度中,信仰是一个民族的共同大事。在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度中,信仰是个人的私事。她是 私事么?是。她是一个人追求的精神、灵魂的洁净和担当及坦荡。在没有了主义和宗教可以约束人的行为的时候,一生固执地追求真善美是可以的吧?

  肯定无疑这部戏有她的缺陷。

  网上有如此的骂人话语无数。

  我不想赘述。

  用我敬重的导演黄健中先生的一句话来说,为:你拿出来一部获得奥斯卡大奖的好作品,我挑出来她十条毛病一定完成任务。问题是我们面对一部作品,你说出来了毛病,如何修改,拿出你的招儿?这才是重要的。

  我想象讨论这部戏的时候一定有无数意见,但是刘和平当了总制片人,他有话语权了。这部戏以今天的问世面目出现。她是——有追求也深刻的大戏。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