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 抗战老兵在台湾

时间:2014-07-09 11:05:46  来源:大家  作者:

7月7日,但还有人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在 台湾还处在“报禁”的那个时代,报纸虽然只有三大张,但每年到了7月7日这一天,照例总会加印一张“七七抗战○○周年纪念专刊”,图文并茂但宣传味十足。 约莫从1990年代开始,因为报禁解除而增张的报纸,反而不再出版“七七抗战○○周年纪念专刊”,显示台湾社会丕变之外,也显示国民党对文宣系统的控制已 经大不如前。

今年即将迎来七七抗战纪念日的七十七周年,当年号称“六十万大军”、辗转撤退到的国军,至今大多已经作古,还留下的也都已入耋耄之年。这一整代人的生命故事,对台湾而言,其实是非常珍贵的人文历史资产。

当 年,在“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宣传口号下,曾有相当长的时间,随蒋介石赴台的士兵被禁止结婚成家,许多人也因为这个不人道的政策而 错过了终生大事。随着反共宣传口号逐渐化为泡沫,这些年轻的士兵一个个变成了在台湾被称作“老芋仔”的老兵。被称作“老芋仔”,主要是与自称“蕃薯仔”的 台湾本省人做区别,形成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

为了安抚这群离乡背井、孤孓一身在台的军人,国民党政府在 1951年制订了《反共抗俄战士授田条例》,规定服役满两年以上战士或是国军遗眷,未来可以分到田产(年产稻谷二千斤面积之田地),后来又在1954年颁 订《反共抗俄战士授田条例施行细则》。这张“支票”迟迟无法兑现,国民党政府为了稳定军心,乃于1956年7月10日再次公布《反共抗俄战士授田凭据颁发 办法》,并且开始发放多达五十多万张的“战士授田凭据”,为的是至少有张凭据在手,可以安定近六十万之众的战士的军心。

后 来的故事,大家都清楚:“战士授田凭据”这张支票终究没能兑现,国民党政府只好开始在1957年在台湾“授田”给一部分的退伍战士,让他们去台湾山林公有 地上开垦。但对于更多陆续退伍的老兵而言,这张支票证明真的兑现不了,1980年代后期在蒋经国宣布解除戒严之际,他们再也等不下去,于是纷纷走向街头向 政府要求改用金钱补偿。争议了几年之后,台湾的“立法院”在1990年通过《战士授田凭据处理条例》,开始用五万到五十万台币的补偿金让老兵手上的战士授 田证得以兑换现金,前后总共发出了752亿元台币的补偿金。根据台湾军方公布的资料,当年核定有条件领取补偿金的人数,高达53万多人,迄今已领取补偿金 的人数已达到45万多人,已领取比率约占八成五,但尚有约8万张战士授田证尚未兑领现金,而且大多属于已经在台亡故的老兵,尚待老兵在大陆的亲属提出申领 请求。

比较特殊的是,到目前为止,这些等待遗族申领的战士授田证补偿金的领取年限仍是设定为“无限期”,不像 政府的其他补偿金通常设定了严格的申领年限。这么特殊处理的理由很充分,毕竟对不乏参加过抗战和内战的这个老兵群体来说,经历了战乱离散的时代,国民党政 府欠他们的不只是唤不回的青春。

这个老兵群体的生命故事,其实是台湾非常珍贵的人文历史资产。这几年,看过很 多感人的视频和文字纪录,为了抢救逐渐凋零中的老兵群体的生命故事,而与时间赛跑。汤湘竹导演的《山有多高》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部纪录片,配上陈建年的 同名歌曲,这部纪录片让观者莫不动容。而李广钧教授主编的《离与苦:战争的延续》一书,以及外省台湾人协会策划出版的《流离记意 : 无法寄达的家书》,也为抗战老兵这个逐渐被淡忘的群体生命故事,留下了一篇篇十分动人的纪录。

(92岁的抗战老兵崔圣武在自己的影像前留影)

这个老兵群体当中的许多人,在1987年蒋经国开放老兵返乡探亲以后,他们因为台湾海峡隔绝了数十年的乡愁,终于逐渐得到了安顿。但还是有位居社会底层的抗战老兵,犹原在乡愁的梦回中找不到出口,现年85岁高龄的抗战老兵王成松就是其中的一个。

去年底,在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的协寻下,王成松终于找到了失散至今超过六十年的大陆女儿。6月24日,在龙越慈善基金会人员孙春龙的陪同下,单身在台生活已超过一甲子岁月的抗战老兵王成松,终于将有机会见到特地来台团聚的女儿王秀兰。

老人当年隶属国军第18军,一路败退,辗转到了台湾。那时,王秀兰才刚满两周岁;如今,王秀兰已经66岁了。据任职龙越慈善基金会、发起“老兵回家”慈善工作项目的孙春龙转述,王秀兰在得知父亲还在世的消息时说道:

这些年都以为父亲死了,逢年过节都曾给他烧纸钱。突然有了他的消息,我整夜都睡不着觉,也吃不下饭,我就想问他,身体好不好,想不想女儿,想不想家乡……

当年留在中国大陆的王秀兰,七岁时因为母亲改嫁而被伯父收养。从此,她不仅没有见过亲生父亲,也再没有机会见到过她的亲生母亲。听到这里,我不禁心中为之一颤:大人物们在战争年代欠下的债,是得用多少小老百姓的生命伤痛来偿还呀?

(资料图:6月24日,王秀兰与失散67年的父亲相见,父女俩相拥痛哭。)

像 王成松这样的正在快速凋零中的抗战老兵群体,值得更多人关心和尊敬。根据台湾“退辅会”公布的资料,近几年来每年亡故的老兵约有1万5千人,意味着这个群 体正加速凋零当中;而每年也几乎都会听到亡故老兵生前省吃俭用,遗愿将毕生积蓄捐作公益的事迹,甚至前几年还有一位名叫洪中海的老兵荣登《福布斯》杂志评 选的“亚洲慈善英雄榜”。

一位在台湾已经逐渐凋零的抗战老兵,与失散六十多年的女儿团聚,这样的故事值得让更 多人知道。现在台湾虽然已经不再大张旗鼓纪念抗战,但是对于像王成松这些硕果仅存的抗战老兵群体,实在有必要抓紧时间为他们再多做些什么,至少,我们可以 从抢救,并且传诵他们的生命故事做起,也是两岸人民可以一起努力,一起做的事。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