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索格森,平克·弗洛伊德与唱片艺术的终结

时间:2013-05-10 10:27:23  来源:译言  作者:

斯多姆·索格森与唱片艺术的终结

斯 多姆·索格森于上周过世,终年六十九岁。他的离去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索格森是七十年代摇滚专辑设计者的先驱之一。他的公司 Hipgnosis和许多艺人都有合作,包括Led Zeppelin(专辑Houses of the Holy和Presence),T. Rex(专辑Electric Warrior),以及Peter Gabriel(其最初三张同名专辑)。但其中最有名的还是与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的合作。索格森和Hipgnosis公司为平克·弗洛伊德1973年的专辑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设计了封套,这是他们最初的合作,之后还包括Wish You Were Here以及Animals两张专辑。他与平克·弗洛伊德的联系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索格森与平克·弗洛伊德的两位成员席德·巴瑞特(Syd Barrett)和罗杰·沃特斯(Roger Waters)是同学,后来又担任了乐队另一位成员大卫·吉尔莫(David Gilmour)的伴郎。

专 辑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封套背后的故事既普通却又富有传奇色彩。索格森拿了七款不同的设计给乐队看,他们看了一遍,几分钟之后就选中了那款棱柱三角形。随着这张专辑成功 的成为了经典摇滚的标杆,留在美国Billboard排行榜上超过七百多个星期之久,专辑的封套也成为了经典摇滚的标志,它的设计也是现代商业艺术的代 表。索格森在一次简短的采访中谈了他一些最为出名的设计,其中就包括专辑Wish You Were Here的封套,这张专辑外面包有黑色的塑料封套,打开后才见其设计。

索格森 的离开提示着流行音乐一个大的转型:与音乐相伴的视觉元素已彻底改变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专辑封套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封套上的画面。 例如,弗兰克·希纳塔的大部分专辑封套上都能看到他的脸,有些是照片,有些是插图,从封套就能看出专辑的风格。有些厂牌开始改变专辑封套表达的感觉,最明 显的是Blue Note,在里德·麦尔斯(Reid Miles)的带领下,主要用密集的、有气氛的照片(大多是由厂牌的共同创始人弗朗西斯·沃尔夫拍摄的),以及赤裸大胆的平面设计。到了六十年代后期又有 了另外的变化。那时彼得·布莱克为甲壳虫乐队的专辑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设计了极具概念性的封套,甚至安迪·沃霍尔这样的正统流行艺术家也为如地下丝绒(Velvet Underground)和滚石(Rolling Stones)这样的乐队设计封套或提供设计理念。索格森与七十年代其他的顶级设计师(例如彼得·考利斯顿,他是其中最有创造性的一位,为Led Zappelin乐队的专辑Physical Graffiti,the Stones,Some Girls设计的模切风格的作品)在这些创新的基础上开辟了新浪潮的道路,之后彼得·萨维耶(Peter Saville)又开始了后朋克时期。

这 就是关于专辑封套的一段不完整的历史,而它的历史还应该包括至少其他六个伟大的名字,他们几十年来都坚持不懈的工作。而现在甚至连一半这种优秀的专辑设计 师也找不到了。但这并不是代表没有好的视觉艺术家与摇滚艺人或是乐队进行合作。重金属乐队Baroness的主音约翰·贝兹利为自己的乐队和其他人提供专 辑的艺术设计。还有最初由戴蒙·艾尔本(Damon Albarn)和漫画艺术家杰米·修莱特(Jamie Hewlett)合作组成的组合Gorillaz,也一直有着强烈的视觉形象,事实上,你可以说这个组合的存在主要是因为那些演奏音乐的一系列插图。

但 是这些年以来专辑的设计已经不再是流行音乐制作过程中的中心了。而原因再简单不过。随着黑胶唱片慢慢转变为卡带再转变为CD,可供视觉艺术家们发挥的地方 越来越少。CD尤其是对视觉艺术创作的一大破坏。最初包装光盘的纸板套Longboxes在九十年代早期因为不环保而被逐步淘汰了,这种纸板套就使得零售 商可以重复使用以前放黑胶唱片的箱子。之后做为替代的装CD的盒子是流水线上生产的透明塑料,还有很难从本子上弄掉的标签。而从实物专辑到下载的虚拟世界 的转变正式宣布了封套艺术的死亡,这个转变通过减低专辑中单曲的重要性和恢复对于简单画面的需要,因为在网络零售的环境中,能展示出来的画面只有邮票那么 小的面积,最重要的是向大众简单的展示出艺人的样子。但也有例外,比如Phoenix乐队这周刚刚发行的专辑Bankrupt!就有一个不错的概念性的封 套,上面是一片桃子的图案,但这是极为不常见的。

上周是唱片店日,也是乐队以 高价把特别制作的单曲卖给那些心软的消费者的机会。我对于这个日子的庆祝是持怀疑态度的。但这个日子确实是一个机会,提醒我们曾几何时听专辑不仅仅是听觉 上的,同样也是视觉甚至感觉上的;而今时今日,这种感觉已不复存在了。那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科技使一切都朝着移动便捷的方向发展,却离实际的触觉越来越 远。固定在一个大的物体上的想法,即使是漂亮的物体,是荒谬可笑的。虽然有像专辑艺术交流这样的网站存在,旨在保护和分享高质量的封套艺术,但这却给人感 觉陷在永远不会再出现的过去。专辑艺术的死亡,最糟糕的部分就是它并非第一次死亡。十几年来,音乐已经埋葬了专辑艺术并时不时到其坟墓上拜访。其他的产业 也面临着同样的发展进化,纸质书到电子书的飞速转型对于书的设计又有何冲击呢?这值得我们为逝去的专辑艺术而哀悼,并且同时也要承认我们的哀悼看起来吝 啬、乏力、怀旧且悲伤。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