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艾滋遗孤的十年

时间:2012-12-20 02:51:08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11月27日,河南省南阳市第十六小学的学生(左)在家中手把手教一名艾滋孤儿弹电子琴。当日,南阳市第十六小学6年级1班的孩子们将该市卧龙区青华镇“阳光家庭”中的5名艾滋孤儿接回自己家,与他们一起玩耍、包饺子、吃午饭,为艾滋孤儿们带来家庭的温暖。 (新华社 付海厚/图)

在12月1日,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前不久,它被“智行基金会”的创办人重新发现。照片上,学者高耀洁身边的6个孩子,来自同一个村庄、同一所小学,他们当年有着同样的身份——艾滋遗孤。

十年前,中国艾滋病患者发病数量经历了一次爆发式的增长。当时卫生部门调查认为,那次爆发源于上世纪90年代流行于安徽、河南等地农村的“血浆经 济”。2002年前后,经过几年的潜伏期,这些地区的艾滋病感染者出现了大规模发病。数据显示,2001-2002年,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的增长速度 达到60%以上。

随着艾滋病人的发病、去世,随之产生的艾滋遗孤成为了新的社会问题。杜聪对于这些孩子的救助成为“在火里救人”。十年里,他创办的“智行基金会”救 助了14000多名艾滋孤儿。十年后,杜聪突然也想做个统计:这十年来,这一万多个孩子究竟都走上了怎样的人生道路。他知道他们其中很多人已经大学毕业, 事业有成;他也知道他们其中也有人步入歧途,锒铛入狱……

在这十年里,照片上的6个孩子,也从同一个原点出发,画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左起第二个女生高燕,如今在一家医院的实验室工作;右起第一个男生高 闯(高燕的弟弟)在一家酒店当了主管;右起第二个女生王文文回到“智行”的“智爱壹家”当起了管理员;右起第三个女孩燕子去了广东打工、结婚生子……

高耀洁和她资助的孤儿在一起

艾滋遗孤们的十年同样伴随着这个国家的命运。

十年里,中国政府对于艾滋病问题变得越来越开放,也变得越来越重视。2005年,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艾滋病的免费治疗,艾滋病也越来越成 为可以公开讨论的话题。2012年12月30,总理温家宝在与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致孤儿童、上访人员、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志愿者和有关国际组织代表座 谈时提及:“我担任总理十年来,每年都参加艾滋病防治活动”,“每当看到失去父母的孤儿、遭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和贫困的病人家庭,我都切实感受到艾滋病给人 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感到政府的责任重大……”

十年里,这个群体在与艾滋病毒抗争的同时,也在与随之而来的歧视与偏见抗争。只是这场战役显得更为艰难。越来越多的宣传片得以在国家电视台播出,但 仍然难以消除人们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成见。根据世界艾滋病规划署(UNAIDS)2009年的一项统计,在2000名艾滋病感染者中,有41.7%曾遭遇歧 视;有76%说自己的亲属遭遇过歧视。以至于十年后,面对我们的采访,即便是从事“抗艾”工作的王文文也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姓名。

最早这批艾滋遗孤已经结婚生子。但当年随着艾滋病而来的生活动荡、外界偏见、乡村世俗……已经融入他们的生命轨迹。这十年,是高燕的十年、高闯的十年、王文文(皆为化名)的十年;也是抗癌英雄们的十年……

最重要的,这是这个国家,如何面对这场灾难的十年。

(感谢实习生李奇誉对此专题提供的帮助)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