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奥斯威辛之中,本来有诗

时间:2012-10-16 13:10:15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残酷的。这句名言,反思人性之恶到了极致。人们面对20世纪大屠杀的灾难,不忍地侧过脸,羞愧难当。可人们要花很长时间才相信,即使在集中营里,绘画依然美丽,诗歌依然承载着生命的快乐与哀愁、希望与绝望。

《像自由一样美丽:犹太人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里面的小作者们,大多走进奥斯威辛的毒气室,十二三岁的年龄就悲惨地死去,但是,他们侥幸留存下来的诗 作、画作,甚至偷偷发行的报纸,让我们看到人类历史的珍贵一幕。作者林达尽力搜寻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故事,展示了那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作、一首首明快有力 的诗,让现在的人们明白,即使在集中营,也并非只有死亡的气味。面对绝望,人类依然可以保持尊严,而自由,从来都在人们心里,任何人强夺不走。

每一个对痛苦有感觉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里面的诗。“希望你一直保存着这本书,哪怕你在一年年地长大,哪怕它在书架上放了很久,落满灰尘。只要你再次打开,你一定会庆幸,你并没有把它丢失。”作者被孩子们的作品深深打动了。让我们静一静心,来读一读小作者们的诗:

《蝴蝶》
那一只,就是上次那一只,
那么丰富、明亮、耀眼的黄色,
或许,那是太阳金色的泪水
滴在白色的石头上……

那样、那样的一种金黄
轻盈得翩然直上。
它离去了,我相信,这是因为
它自己要告别这个世界。

我在这里住了七个星期,
被囚禁在这个集中营。
可我已经发现,这里有我喜爱的东西。
蒲公英在招呼着我
还有院子里开着白花的栗树枝条。
只是,我再也没见到另一只蝴蝶。

那只蝴蝶,是最后的一只。
蝴蝶不住在这里,
不住在集中营。


写诗的年轻人叫巴维尔·弗里德曼(Pavel Friedman),1921年1月7日出生在布拉格。他被遣送的那一天是1942年4月26日,那年他刚满21岁。两年以后的1944年9月29日,他被毒死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毒气室,23岁。此前,他一直生活在特莱津。

《特莱津》

沉沉的轮子碾过我们的前额
把它深深地埋入我们的记忆深处。

我们遭受的已经太多,
在这哀恸和羞辱凝合的此处
需要一个盲人的标记
以给未来我们自己的孩子,一个证明。

等待了第四个年头,
像是站在一个沼泽地的上方
任何一刻,那里都有可能喷涌出泉水。

同时,河流奔向
另一个方向,另一个方向,
不让你死,也不让你活。

炮弹没有呼啸,枪声没有响起
在这里,你也没有看到鲜血流淌。
没有这些,只有默默的饥饿。
孩子们在这里偷面包,
并且一遍遍地提出同样的问题
而所有的人希望能够入睡,沉默
然后再一次入睡……

沉沉的轮子碾过我们的前额
把它深深地埋入我们的记忆深处。


小诗人的小名叫米夫(Mif)。“沉沉的轮子碾过我们的前额”,多么形象地描摹出内心的恐惧与疼痛。入睡,也许再也不会醒来。沉默,是因为不能开口。他们生活在一种禁绝的状态。但这一切,并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只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不同的身份——犹太人。

《我是一个犹太人》
我是一个犹太人,永远不会改变,
纵然我要死于饥饿,
我也不会屈服。
我要永远为自己的人民战斗
以我的荣誉。
我永远不会因身为犹太人而羞耻
我向你起誓

我为我的人民骄傲,
他们是多么自尊。
不论我承受怎样的压力,
我将一定,恢复我正常的生活。


这位13岁就被杀死在奥斯威辛的男孩弗兰塔·巴斯,用他的诗回报了他从那些教他写诗、画画的犹太民族最杰出的人那里学到了什么。他们是最不幸中之幸运的一 群小孩,在最饥饿最肮脏最无助的环境里,暗地里接受了最初也是最后的教育。艺术教师弗利德是这样教他们画画的:你要用光明来定义黑暗,用黑暗来定义光明。 同时,在这首诗里,我们隐隐看到了诗歌的伟大起源,那是对苍茫的宇宙和自然的深深的敬畏,以及起誓。诗的庄严在于,它的目光望向灵魂最隐秘的深处,依然坚 定。

《闭封之镇》
一切都倾斜了,
像一个蹒跚、佝偻的老妇人。
每个人的目光闪闪,
都盯着惟一的期待
和一个问题“什么时候?”

这里没有很多士兵
只有被击落的鸟儿在报告战争消息。
你会相信自己听到的任何一点传闻。

屋子更挤了,
气味的身子挨着身子,
有着亮光的阁楼在尖叫着,经久不息。


这位小作者的名字我们再也无从找到了,但他却为我们精准描述了集中营里的人们的生活和内心。“什么时候”,真的是一个问题,一把抵着脖子的快刀。“什么时 候”,他们能够离开这个逼仄的囚禁之所,或者,“什么时候”,他们被送上通往死亡的列车。他们当中很多人已经知道,两者是同一个时刻。

《一个日落余晖的傍晚》
在紫色的、日落余晖的傍晚,
在一片开着大朵栗子花的树林下
门槛上落满花粉昨天、今天、天天都这样。

树上的花在散发着美
又是那么可爱,树干苍老
我都有些害怕去抬头偷窥
它们绿色和金色的冠冕

太阳制作了一顶金色的面纱
如此可爱,让我的身体战栗起来。
在上苍,蓝色的天空发出尖利的声音
也许是我微笑得不是时候。
我想飞翔,可是能去哪儿,又能飞多高?
假如我也挂在枝头,既然树能开花
为什么我就不能?我不想就这样凋谢!


这位小诗人也遗失了自己的名字。即使在空间有限的集中营,小诗人也看到了令他战栗的美景。在他们被扭曲的世界里,树能开花,太阳有金色的面纱,天空可以是紫色的,这些再普通不过的景色,在孩子的眼中,既因为大自然的造化而美丽,也因为孩子们危险的处境而珍贵。

《思绪》
我站在一个角落,望着窗户
看着这个让我心碎的地方
在床上是海德跛行的影子,
一个失常的孩子突然举起手,
哭叫着:“妈妈!……
让我们亲吻,我们一起说说话!”
可怜的人们,
失去常态的人们,悲惨的形象,
被冬天包裹,他们走着冻得发抖,想要大叫一声
在他们的末日之前

“妈妈,抱着我,
我是一片快要凋落的树叶。
看看我是多么枯萎,我觉得好冷哦!”
当这可怕的合唱在老兵营的房子间回荡,
我——也推开窗户——
和他们一起嘶唱。


小诗人哈努什在特莱津集中营很有名气,他的有些诗作在那里广为流传。他的笔调老练诙谐,激情洋溢而富有穿透力。我们再来读他的另一首:

《我的乡村》
我在心里装着我的乡村,
那是为我的,就为我自己!
美丽的纤维在编织起来
它保存了一个永恒的梦。

我亲吻拥抱我的土地,
在它面前,多少岁月流过。
这土地不仅在地球上
不论在哪里,它也在我们心中。

它在蓝色天空中,在星星里,
只要是有鸟儿生活的地方。
今天我在我的灵魂里看到它,
我的心立刻沉沉地盛满了眼泪。

终有一天,我要高高地飞翔。
从我身体的重负中解脱,
自由地在广阔中飞翔,
自由地飞出很远很远,
和我在一起的,是我自由的村庄。

今天那是一个小小的、捧在手心里的梦
围绕着它的却是遥远的地平线
在这些沉甸甸的梦里
还微微闪着战争暴怒的反光。

有一天,我要走进我的村庄,
我要享受我的家乡,
那是我的乡村!那是你的家乡!
那里没有“我”和悲伤。


《鸟和蝴蝶》作者未留下姓名


《帆船》莉莉·博芭肖娃


《检查虱子》赫尔加·维索娃


《特莱津小院之景》作者未留下姓名




1943年,他和妈妈一起,从特莱津被送往奥斯威辛纳粹宣称的“家庭营”,其实,是大规模的毒气室,死亡的熔炉。战后,幸存的伙伴们尽一切努力寻找他的下 落。然而,他再也没能回到他的村庄。但是,我们至少相信,闭上眼睛的一刹那,骄傲的小诗人,已经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他已经告诉我们,“不论在哪里,它也在 我们心中”。

幸存的孩子们回忆起特莱津集中营,对美术老师弗利德(她被送去集中营时,已是著名的画家),印象深刻:“弗利德说得不多,可是我记得她确实说过:每个人都 有他自己的世界。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当无尽的贪欲抓住了一件事情的本质,它会把你逼疯。美,是 神秘的。一件美的东西,是一个秘密。美不是自然的一个模仿,不是它的一个肖像;它是在变化和多样性中的一个表现。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没有完全固定的 美。绘画的宽度,是在过度的细节之中,找出空间。”

透过这些稚嫩但深刻的诗作和画作,我们读到的,不再是这首诗好不好,这幅画有多少天分。相反,我们会更容易地闭上眼睛,想想,在绝望的环境里,是什么让小作者们敢于去写、去画,是什么点燃了枯竭疲惫的身体里神奇的蜡烛。这才是艺术的本质。

美和人生,在艺术的世界里,都是独特的。因为,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每一样东西都有他(她、它)自己的世界。不论各自拥有怎样不同的身份,也都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有权利坚守自己的世界。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