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闾丘露薇:我的焦虑,香港人的焦虑

时间:2011-08-20 02:41:51  来源:南都周刊  作者:
  (闾丘露薇 知名电视主持人,专栏作家。著有《无薇不至》、《不分东西》等)

应该是几年前,接受一家香港媒体的采访,谈的话题是关于香港的内地海归,我不知道为何也被对方归纳在这批人里面,因为我自己,从心里面一直觉得,我属 于内地新移民,尽管早就拿到了永久居民的身份,但是我知道,不单单是很多香港人不会觉得我是香港人的一分子,就连我自己,在那个时候,在身份认同上,依然 有些游离。

看那篇出街的报道,其实很简单,就是感叹在香港,越来越多在香港人眼中的高端工作,比如投资银行、律师行,还有大学,内地海归越来越多。这些内地出生 成长的人,在海外接受教育,甚至工作,当他们来到香港,往往比香港本土的人才更有机会,因为,大部分在香港的跨国公司,业务重点都在中国内地。这让香港本 土人才,很有一种危机感。

这让我想起九十年代初,我在深圳一家国际会计事务所工作,这家事务所是当时的六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除了最初级的员工来自内地,其他的,都来自香港。 他们手把手教我们这些新人,一个合伙人曾经对我感叹:“其实我最满意的还是新加坡的员工,他们英文好,中文也好,香港的同事中文不理想,和客户沟通有困 难,至于台湾,问题在于英文。”

他没有评论内地的手下,因为那个时候,聘用内地员工刚刚开始,后来我再回到深圳,去看望那些老同事,当年的初级员工,不少已经成为了合伙人,几乎看不到香港员工的身影,公司已经彻底本地化了。

能够本地化,自然离不开那些香港员工的功劳,这一点,其实和香港的定位也是一样,在三十年前,香港是内地对外的一扇窗口,那个时候,内地所接收的信息 也好,或者对外的联系也好,需要香港这个地方,但是正如我曾经工作过的那家公司,徒弟终有一天会成长的,终有一天会学会师傅的本领,可以自己走到外面的世 界,直接和外面的人打交道了。香港人曾经拥有的优势,国际视野、语言能力,这些,都已经随着中国内地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内地人也拥有了同样的机会。

和内地人的进取不同,香港人的步伐似乎要慢一些,这又非常正常,毕竟两者之间的差距,曾经太大,有足够的资本让自己走得慢一些。只是,如果慢是因为傲 慢,就好像法国人曾经看不起美国人那样,那么最终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一天会突然发现,如果再不起步,那末会被对方,甩开距离。

这些年,香港人应该是看到了这一点,只不过,一些人不是加快自己的脚步,而是在那里不断地抱怨,抱怨内地人也好,新移民也好,抢走了机会,争夺应有的资源,让太多问题的讨论,融入了太多的情绪。

而这些焦虑的反应,又被混杂在身份认同和捍卫香港价值的问题当中,让本土两个字,很多时候,变成偏激的代表,偏离了本土的本质性和必要性。

本土不应该是排外。当政府提出要避免香港边缘化的时候,我所关心的,是如何避免香港内地化。这不是排外,也不是抗拒融入内地,因为我清楚地知道,一国 两制,看不到一国的前提,就看不到两制的珍贵。这更不是因为身份的焦虑,香港人的定义,就好像上海人,或者北京人一样,简单而清晰,从来不需要做过多的诠 释。

但是我确实有焦虑的地方,身在曼谷,透过电视,看到香港人走上街头的时候,虽然已经习以为常,也在意料之中,但是却会思考更多,那就是,除了这样的方法,还有哪些可以做的,来避免香港真正地被边缘化,那就是变成和一个内地城市没有分别的地方。

这不是因为做香港人的傲慢,而是因为一直认为,香港就是应该要比内地走得快一些,因为有一国下的两制这个支撑。也因为这样,对于一些香港人的焦虑总是 有些不以为然,内地人也好,新移民也好,只要自己够坚持,那就应该让他们来适应这个新的环境,而不是让他们来改变这个环境,如果大家认为,这个环境足够 好,那就一起来坚守吧。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