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北大夫妇隐居深山22年“解谜”

时间:2011-04-02 10:06:58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作者:
  最近,新华社著名记者唐师曾写文披露,他有一位大学同学,22年前与其妻双双辞去北大教职身份,一起进山隐居,直到近日才与社会接触。

  唐师曾介绍,他的这位同学名叫王青松,河南信阳人,少年在少林寺学过武,原是信阳地委机要干部,举手投足透着稳重,后考入北大国政系,成为79级学士,再后来是法律系83级硕士、哲学系89级汤一介博士(第一名,未读),其中,本科期间住北大37楼432房,有一年半一直在唐师曾下铺。唐师曾说,王青松曾任班团委书记,在北大很著名,属风云人物。1989年,他与原在北大英语系任教的妻子,一起辞职进山,开荒蓄水、植草种树、耕牧读书,完全与大自然为友,过起了无路无电的现代陶渊明式的生活。这么多年过去,王妻已转变成地道的农妇,她只出过两次山,一次换身份证,另一次挂失存折,就连生孩子也是王青松自己接生。儿子呢,自幼与自然为伴,不到8岁就开始满山放羊。这么多年来,王青松家使用的筷子全是采用自家种的高粱秆,耕种的土地禁止播撒农药化肥,为讲究环保,连洗衣洗手也不用肥皂洗衣粉,而是用草木灰代替。而进出大山的物资,王青松拒绝汽车,全用担子挑进挑出。见图:

  唐师曾这篇《北大博士夫妇退隐深山二十年牧耕读书自己接生》的博文,迅速引起网友的极大兴趣,一天点击量超百万。3月31日,隐居22年的王青松在唐师曾的陪伴下,出山为学友讲述他22年的世外生活。王青松激动地说:"驱车到朋友办公室,看了鸭弟(指唐师曾)的博客,感慨万千,这么多颗善良的心关注着我们,受宠若惊,潸然泪下……"

  王青松介绍的一个细节让人心酸,他说:"我们的儿子,正经历着由文明向野蛮的过渡。一个多月前,我在东面山里放牛,小儿在西面山中牧羊。晚上八点我到家,妻问:'宇儿呢?''没回来?!'我转身向茫茫的深山飞奔而去。深夜,在一个高山顶上找到他,他和羊群裹在一起,茫茫地注视着山外面的世界。问他'怕不。'儿子说'不怕,我是山的儿子'。"

  不过王青松还是认为,现在"计算机、电视机、游戏机这些现代文明的东西太多,城里的小朋友需要放生,向野蛮的方向驯化。"在谈到一家人隐居大山的生活时,他说:面对方向盘,面对柏油路、面对教科书。我想了半天,没有比面向黄土背朝天更洒脱、更优美的境界了。祖宗早有定论,乐天知命,安土敦人。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我现在是六十亩地,二十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劳动丰收之后的喜悦、内心的释然,不足为外人道也。"谈到这些年为生计在山里的投入,他说出的数字让人吃惊:"从89至2010年底,约花去三百五十万,来源:妻讲GRE、T的报酬,妻编教材的收入,我在社会上讲课的积蓄,河南老家卖房款,还有朋友、学生的资助五十万。"

  王青松还深情回忆了自己当年在北大的校园生活,他说:"从79年考进北大,到93年家住未名湖畔镜春园74号,自信未名湖也渡了上千圈,风景照也拍了数百张。曾经设想自编自导自拍一部小型纪录片《未名湖的冬夏春秋》,完全真实自然取景,献给北大百年华诞。但我这个不肖子孙、无名小辈没有等到她的百年华诞,就像战场上的逃兵溜了。"

  王青松还袒露了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即他夫妻俩逃离都市出于什么考虑。他回忆说:"大约在90年代的某一天,下午五点,我和妻先后从系里回家,放下书包,不约而同的向未名湖走去,五分钟后,我们在'一体'外桥头停住了。夕阳的余辉下,北大西校门的南隅,两柱巨型的黑烟遮蔽了半边天,那是首钢--国家重点企业。游湖的雅兴一扫而光,妻含泪默默往家走,我背相机随其后,走到王瑶先生的宅院外两只石狮子处,妻凄然地说:'十年、二十年后会不会好一点?'我答:'汽车的尾气将是现在的十至二十倍。'两人相对无语。晚上吃饭无味,躺在床上浑身没劲。慢慢的我们开始了寻找……"他特别说道:"我脱离北大的基本原因有二:其一长期住在农村,开车两边跑,课上不好,误人子弟,家里田园荒芜,无人领工;其二想静下心来看看古书,养个儿子。其时,我已45-6岁,妻已35-6岁,属超大龄。"而对于目前的现状,王青松在感叹中夹带着惬意:"我现在已入流,八亿农民中的普通一员,蓬头垢面,破衣烂衫,两手老茧,一没钱、二没权、三没职称,就一项:一家三口,和谐、善良、身体健康。"见图:



  最后解释几句,这篇文字虽为"解谜",可谜团到这里似乎欲解又休。是的,博友们读后一定不够解渴,有一种谜而不解、解而不谜的感觉,这两天,我在阅读唐师曾的图片与博文时也有这个感受。我特别注意到两个细小之处:一是唐老师两天前那篇点击过百万的博文不翼而飞,连唐老师都不知去处;二是今天博文里,唐老师在标题里使用了"北大毕业生,'愚人节'真话"这种表述。然而,迷在哪里?王青松夫妇作为我国最高学府的高材生,其思想与情绪的理性程度可以想见,难道仅仅为了追求环保就断然抛弃一切,做出如此残酷的生活选择吗?

  唐师曾是智者,作为新闻老兵,他太懂得该如何表达这个新闻里的各种元素。反复思考研究过后,我不仅读懂了他"真话"里的含义,而且还捕捉出他欲说不能以及那篇博文失踪的"内因"。今天下午我忙里偷闲,忍不住让思绪又回到已揭开的"谜团"里。我写了一首打油诗表达发现秘密后的个人感受,原本附在本篇博文里,但唐老师高明的欲言又止文法提醒了我,于是果断删除。

  呵呵,王青松夫妇回归自然,一家人在孤独的困顿中播种希望;唐师曾作品被删,大记者没有怨恨笑容依旧,和谐图景如此灿烂,一切向前看吧,我等平民,还有何求?

  (本文图片及部分文字内容引自唐师曾4月1日的新浪博文,在此致谢)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