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小人书”的历史

时间:2010-12-11 13:46:29  来源:1510部落  作者:王馨语

成年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种小人书,而不是只有我小时候的那几本。我以前提到过我生长的地方,梅河口,虽然今天那里也有网络,电视,也有个市长,但是我小时候,那里确实找不到那么种小人书,而且只有一个县长。

按 照今天的术语,我当时有线描连环画和电影连环画,至于其他诸如工笔彩绘连环画,素描连环画,水彩连环画,木刻连环画,漫画连环画,年华连环画,彩色连环画 等,则我没有,而且见都没有见过。而我所拥有的几本连环画的题材,则自然是革命。记得当时我手中还有几本小人书长相的书一直被我当成了小人书,后来才知 道,那是父亲单位发的铁路信号员手册,当中也有许多照片。我的全部家当也就是这些。

等我再次想起小人书,它在全国都已经成为 收藏品了。但是同许多小人书收藏爱好者不同,我并不能在成年后因为闲钱多了而找到补偿童年的乐趣,因此,我只买了一本书,叫做“小人书的历史”,作者是一 可,未名,王军。我实在不明白这前两位为什么如此署名,毕竟这又不是“资本论”,何必怕担后世的责任,毕竟这也不是“中国的企业没戏吗”,何必不好意思! 但这是人家的选择。不过确实,就在读这本历史的时候,脑袋中真的出现了一个声音,说:“书那么多,资本论还没读了,读什么小人书的历史?”我对它说:“没 读“资本论” 不见得就是坏事,而且我不是还没读”中国的企业没戏吗“吗,功过相抵好了。“

确实,如果仔细回想一下,所有我 阅读过的书中,能让我读第二次,甚至许多次的书还就只有小人书,不见得是因为当时我手中的小人书少。长大后看书,好的看一遍,一般的就只看目录,不好的只 看封皮,还有无数的书是我没见过,没听过,因此也无法判断好坏的,自然无从”区别对待“。

但是,”小人书的历史“我是看了一 遍的。不过,在写帖子的时候我不想搞一个读后感,这本书编的不错,起码动机特别好,作为叙述,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作者们描绘叙述了小人书的整个历史,但 是历史总不能停留于表面,不能说书写完了还不知道个为什么,这是本书的不足,不过对于小人书爱好者来说,买这本书还是值得的。至于小人书本身,至于那个 “为什么”,至于这本书的不足,我想仅以本书的目录为基础(就像我对待我认为一般的书),写一点东西,如果有对小人书感兴趣的朋友没有时间也不想全读此 书,希望这个帖子也能让他了解一个大概。

大家对于”网络文学的死亡“可能有争议,但是在小人书这里,争议就会小一点,如果死 也分等级,那么小人书肯定是要比网络文学”更死“的,让我给这死下一个定义那真是难为我了,只能说同日本漫画相比,中国的小人书要”死太多了“。且说它就 是死了,带着这样的”已知“翻开这本”小人书的历史“,翻到目录,似乎死因就在那里。这本书共分6章,题目分别是:1-游弋在历史长河之上,2-战乱中的 发展,3-建国后的鼎盛,4-”文革“时期的狂飙,5-”黄金“时代的来临,6-艰难求索的二十年。下面就分别对这六章做一点说明,话都是我说的,只有题 目是作者们的,认同之处我不说,只说我有不同意见,需要补充的地方。

在第一章中,讲的是小人书的出身,作者们说是从两汉的壁 画(或雕刻)开始,然后到书籍的插图,最后形成了上文中提到的那些连环画的种类,作者们所用的顺序是从线描连环画开始,到电影连环画结束。至于彩色连环 画,那是印刷的升级,并不能算是种类的更新。基本上,小人书的宿命在第一章中就很清楚了,对于这个小人,“三岁看到老”的办法似乎就可行。作者们讲,小人 书出身于壁画,最早的时候只有画,没有字,画与画之间有情节上的联系,好像是连环壁画,如莫高窟中北魏时期的“九色鹿生本”。到了宋元时期,印刷术发展, 书籍增多,给书籍配图就成为了一种尝试手段--作者们如是说,但并没有深究,这是本书令人遗憾的地方。我们知道,发展成熟了的小人书是既有画又有字,两者 比例相当,而小人书的出身却显示出了一个极端的矛盾:壁画时期只有画没有字,配图时期几乎全是字,却少有图。在这里,该书的作者们犯了一个学术界,尤其是 历史学术界常见的错误,以为两件分别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事,先发生的事就一定是后发生的是的因,即宋元的书籍配图是两汉开始的壁画的后续。是否还有一种 可能,即小人书最直接的出身是这两者中的一个?画与壁画有联系是肯定的,小人书中有画,自然也会跟壁画有联系,但是小人书本身却不见得与壁画有那么大的联 系。因为这是一个常识,如果只找联系而不找主要联系,那么万物皆有联系,历史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今天依然有连环壁画,但 是很明显,也很可惜,后来成熟的小人书是直接来源于宋元的书籍插图,而不是壁画。为什么可惜?因为来源不同,其发展过程自然不同,如果来源壁画,其过程就 会是从无字到有字,而如果来源于插图,那么过程就是从多字到少字。这个时候我们看看小人书和日本漫画的区别,就能明白当中的不同。我们知道,如果原先没有 字,而后来添字,那么字可以舔在任何地方,而且最早没有字的画也一定不会为了将来的添字而留白,因此被添加的字很可能就在画中,也许那九色鹿会说话,说的 话就写在鹿的嘴边--日本漫画就是如此。相反,在我们的大多数小人书中,图和字是分开的,多是上面图,下面字(可能除了后来的漫画连环画,那是学外国 的),很明显,宋元时期给书配图的时候,字跟图是独立的,后来的小人书保留了这样的习惯,也证明了小人书是来自于配图而不是壁画。配图的出身,使得小人书 的整个历史都几乎是字领着图走,而不是相反。

这样的差别是致命的,如果是给图配字,那么画家的自由就大一些,灵感来源就足一 些;反过来,如果是给字配图,那么画家就要依赖作家。因为文采和画艺集于一身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还是画画的画画,写书的写书,小人书起源于配图,那么 它的一生中,画家都要依赖作家,而画家只满足于将作家的描写画出来,自己没有去修炼一身用画讲故事的本事,就像两汉壁画师那样。绘画因此就始终是单副的, 画家自己不会连续,要靠作家指挥,差遣。

这本书的第一章中,除了出身,还提到了发展,即上文提到的那些个种类,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发展既不是画的发展,也不是字的发展,而是技术的发展,到最后发展成电影连环画,那么,都不用提电视,一旦电影普及,谁还会看电影连环画呢?这是显而易见的。

第 二章,战乱中的发展,真正的小人书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即上世纪初。上文说了,小人书是来源于配图,最开始是字多图少,其发展过程就是从多字到少字,一 直到两者比例相当。只有在革命时期,对文化普及的需要才显得最急迫。革命开始于新文化运动不是偶然,而是需要。在那个时期,一方面需要让更多的人掌握文化 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将一切文字性的东西简易化来培养出的稍有文化,稍认字的人群又形成了小人书的巨大市场。那个时候,传播知识不择手段,文字成了障碍, 就减少文字,简化文字和语言,甚至用图画代替文字,只有在这样的时代字才能降低到同画同比例的程度,只有在这个时代,画家能跟作家一起共同创造,即便是由 画家单独创造,也无须太复杂的文学,只要有文化普及的功用就好。因此,在这个时期中,小人书不但形成,而且新作品比较多,还出现了许多连环画大师。这个时 期,画领导字。

第三章,建国后的鼎盛。在革命时期,小人书是立下了大功的,革命胜利后,没有人会质疑小人书存在的必要,况且 宣传和文化普及的需要依然存在,这个时候,革命题材,近代史题材,以及专门用来宣传的类似于口号标语式的小人书铺天盖地。但是,这个时候,虽然创作小人书 成了职业,但是要么是“组织”硬将画家和作家捏在一起,要么画家就画“已有”的革命故事。基本上,这个时期的小人书尽管蓬勃发展,但是画家的独立性丧失 了,他们很少创造故事,不是用现成的故事,就是依赖作家写的故事。这个时期,画又开始依赖字了。

第四章,“文革”时期。我觉得这里就不用说什么了。有样板戏,连环画自然也是样板的,谈不上创作,画家没有创作,连作家也没有。

第 五章,“黄金时代”。这也就是我胖乎乎的手拿小人书的时候,作者们称为黄金时代,在我看来是很讽刺的。这个时代,人们自由了一些,作家和画家不再被捏在一 起了,小人书创作也真正成为了职业,由画家承担,可是我们看到了,从宋元到这所谓黄金时代,画家们从来没有获得故事创作的训练,现在作家干作家的事,赚作 家的钱去了,画家们怎么办?看看这个“黄金时代”的小人书的内容就知道了:传统,历史名著(西游记,水浒传,隋唐演义 ......)--画家们只能去更古老的地方找故事,原来是画家们给西游记配图,“黄金时代”的画家们做的还是同样的事情。“黄金时代”确实黄金了,但是 黄金之后,小人书就差不多要死了。

因此,“黄金时代”后第六章的名字就叫“艰难求索的二十年”,我不知道本书作者们在审稿的 时候有没有觉得第五章和第六章太冲突矛盾。在这一章里,作者先写小人书的历史丰碑,好像是在承认小人书的死,然后提到了日本漫画的登陆,就像当年日本登陆 时的国人一样,先承认自己死了,然后再看外人的登陆,随后自然又是反思,第六章以小人书的收藏为结尾,这似乎是反思的结果,即我们死了,人家来了,想了一 下,没戏了,就这样吧!

我想,也用不着总结,小人书今天成为收藏品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欧美和日本的漫画还兴旺的很;也不奇 怪,小人书的出身决定了字的统治,以及随后的两者独立,加之历史进程中画家始终没有获得故事创作的锻炼,只会照搬历史和作家的作品,而中国作家的创造能力 本身就有限,它如何好的了?此外,同许多领域一样,中国文化在打开国门后对科技发展总是没有抵抗力,以为只要是新技术就一定会对自己的艺术和文化有用,说 相声的要上电视,拍古装电影电视剧的也要用特技特效 ...... 在我的印象中,我没有见过在西方和日本有所有电影连环画,这样的连环画连画家都不用了,还连环什么画?以至于小时候,我把铁路信号工的工作手册也当成了小 人书,因为它们确实没有什么区别。

电视剧同小人书在很多方面都很相像,可是我们看到,中国的电视剧也正在走小人书的路,导演 自己自然不是编剧,编剧没有创造,就到历史宝库里拿现成的东西改编,历史剧远远多于现代剧,大历史挖完了就挖边角余料,就拿历史人物瞎编,或者重新再拍, 四大名著要重拍五次,而导演又不安分于镜头,听说电脑可以做特效,拿来就用,甚至放弃镜头的组织,胶片的剪接。然后,据说美国剧,日剧,韩剧又都来瓜分中 国啦,紧接着是不是就要写中国电视剧的历史了?其实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只是局部站起来,列强人走了,灵魂上还在瓜分着,吞噬着,屠杀着,当然,死个 小人书也许没有丢掉东三省严重,不过,如果东三省上只有日本漫画,也不能说是正常的吧。这叫失衡,中国人把大米种到了非洲,而漫画市场给了日本人,中国收 购美国国债,然后把电影电视剧市场双手奉上 ...... 换句话说,如果八国联军不要地,不要钱,只要圆明园和故宫,近代史会不会和蔼一点?可能不见得。

我不收藏小人书,因为我不接 受它的死亡,而且它必须活过来,中国这个所谓文化大国如果连一个小人书都养不活,还养什么文学,养什么绘画艺术。在一定时期内, “局部站立”也许是有效的办法,但是当GDP接近10的时候,文化GDP负增长(起码在质量上)是令人无法容忍的,就像在政治上让”站起来“的中国人闭上 嘴站起来一样,令人无法容忍。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