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洋洋大观

泸定桥上神话多

时间:2010-12-10 12:35:59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
   

红军长征中有很多神话,“飞夺泸定桥”应该是其中之一,在现在的小学课本中,关于此事的开头是这样的“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 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这种神话甚至连一些外国人都深信不疑: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其《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的封面,赫然就是这座桥。而美国记者斯诺一九三六年采访了 毛以后写道:过泸定桥“是长征中最关键的时刻”。“木板有一半给抽掉了,从岸边到河中心只剩下光溜溜的铁链。在东岸的桥头,敌人的一个机关枪阵地正对着他 们,它的后面是由一团白军把守的阵地……谁能想到红军会发疯似的试图从光铁链上过河呢?可是红军却偏偏这样做了……头一个战士中了枪,掉到下面的水流里, 第二个也掉下去了,接着是第三个……敌人把煤油扔到桥板上,桥板开始燃烧起来。这时,大约有二十名红军战士用双手和膝盖匍匐前进,把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扔 进敌人的机关枪阵地。”活灵活现,神乎其神!

那么,泸定桥究竟是怎么样一座桥呢?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西大渡河上,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桥长103米,宽3 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这样一座铁索桥,亲眼见过的人都会 得出这样的结论:别说对面架了一挺机枪,就是让红军战士顺着铁索爬过去,也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但是当年的红军确实从泸定桥上走过,由此摆脱国民党部队的 围追堵截,并最终逃出生天。那么,他们是怎么过去的呢?是不是象教材说的那样“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 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 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 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 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似乎红军 士兵都是神仙变的不成,一个个都刀枪不入?当然不是。

历史真相是:在泸定桥根本没有战斗。红军五月二十九日到达时,泸定桥没有国民党军队把守。从国民党军队的大量来往电报、部署可以看出,长征故事中说的守桥 的国民党二十四军第四旅李全山团,其实并不驻屯泸定城,而在远处的化林坪一带。驻扎泸定的是步二旅旅部,旅长余松琳。红军到来前夕,该旅就离开了,被派去 五十公里外的康定。泸定、康定并属的西康地区专员六月三日的通报也表明,步二旅“集中康城附近”,不在泸定。当时国民党无数通讯没有一份讲泸定桥打了仗, 只提到红军在去泸定桥的路上,和离开泸定桥之后,有几次小型遭遇战。红军先头部队到桥边时,指挥部设在离桥不远的天主教堂里,向河对岸已无国民党军的泸定 城打炮。当地人大多是天主教徒,其中一位妇女家里开豆花店,就在红军所在的桥边,红军还住在她家。一九九七年这位妇女已是九十三岁高龄,但头脑十分清晰, 她对我们讲红军“阴一炮,阳一枪地打过去”,然后“慢慢过完桥”,过桥时“没有打”。至于桥上的木板,有的木板是被损害、也可能有拆去的。九十三岁的老太 太记得红军来借老百姓的门板去铺桥,有的人家交出了宝贵的棺材盖子,队伍过完后老百姓各自去认领。因而,过桥时红军没有一人伤亡。首批过桥的二十二名战 士,在六月二日过桥后,每人得了一套列宁装、一支钢笔、一个碗和一双筷子。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受伤。其他红军过桥时也没有伤亡。周恩来的警卫员描述周听说有 一匹马掉在河里淹死了很着急,问过桥的指挥宫杨成武:“人有没有受损失?”当听说没有时,周又问:“一个都没有?”答覆是:“一个都没有。”

那么,为什么守桥的国军一枪未放就将泸定桥交给红军呢?这实际上是四川军阀的自保之术。

1935年1月,红军由遵义地区北进,准备在泸州与宜宾之间渡江长江,在川北或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四川军阀刘湘任命潘文华为长江南岸“剿匪”总指挥, 对潘面授机宜:“黔北的红军只要不危及我们的政治生命,我们就虚以周旋,保存实力,决不对抗。一句话,就是要阻止红军进入川境。万一入境,如系假道他去, 则开放进路,切不可截堵。”刘湘喘息未定,1935年5月蒋介石飞往重庆,以一纸手令剥夺了刘湘的军事指挥权。6月薛岳部到达成都附近,此前为堵截红四方 面军而由甘入川的胡宗南部也已控制了川北地区,这就形成蒋介石嫡系部队把握四川的局面,川军与蒋介石的矛盾很快尖锐起来。1935年6月—8月,除杨森、 刘文辉两部外,川军大多数部队都集结在成都周围地区,以拱卫成都,以防被各个击破。蒋介石迭令川军各部向红军占据地区迅速推进,但川军各部均徘徊不前,拖 延观望,以保实力。至于刘文辉的24军和杨森的20军也基本上采取了尽量避免与红军作战的方针。当红军尚在云南时,参谋团即严令刘文辉部在大渡河上筑碉坚 守,但刘文辉当时新败于刘湘,刘原来有二十万军队,此时只剩下两万余人,刘文辉所占领的西康省的地盘也在逐渐缩小,就连他的老部下刘元瑭,也被中央军所收 买。以这样的实力,如果他再与红军对垒,那么无疑是自寻死路,军阀没有了军队,就没有了一切。这了保存实力,刘部奉行“只守不攻,尚稳不追,为保实力,追 开野战”的方针,并未严厉督促部下修筑工事,直到红军抵达泸定桥的前晚,守桥部队才赶到桥边,开始“动手撤除桥板,构筑工事。”但是即使如此,红军攻下泸 定桥也是痴心妄想。

事实上,刘文辉部根本没有打算守卫大桥,当敌人还在对岸准备过桥时,守卫大桥的两个团朝天胡乱开了几枪就跑得没影了。事后守卫大桥的川军解释为什么要提前 撤离,据说当时红三团已从下游渡过大渡河,并立即向泸定桥挺进,为免腹背受敌,守桥官兵才撤退的。但是从军事角度看,这个撤退有点儿戏,即使大桥不能守 住,至少有时间炸掉大桥,奇怪的是守军并没有这样做。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守军与红军已经达成某种协议。刘文辉部在红军逼近时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一下,实际是 放红军一条生路,如果以后红军壮大了,刘也多了一条退路。后来国民党兵败大陆,刘文辉反戈起义,并官至林业部长,未尝不是对他这一放水举止的酬谢。

总之,所谓的飞夺泸定桥,其实是一出自编自演的神话故事。事实上双方根本就没有交火,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所谓的22勇士过桥后居然毫发无损了。类似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神话故事的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

据说,邓小平在一九八二年对美国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曾谈及“飞夺泸定桥”,他是这么说的:“这只是为了宣传,我们需要表现我们军队的战斗精神。其实没有打什么仗。”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资讯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饶毅,不做院士又怎样?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烈士扈三娘事迹感动大宋
嫁给梁山的女人——女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武斗
司徒文:我所知道的北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NASA:依赖施舍的伟大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